崔俊濤 濟寧學院
現如今,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運動成為健康生活方式中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隨著人們對運動方式的不斷追求,休閑體育運動由此進入人們的視野,成為部分城市人群鐘愛的運動方式之一。休閑體育顧名思義就是人們在休閑的時間強健體魄、鍛煉身體,保持積極心態,創造良好生活情趣的一種體育運動方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引入休閑體育運動,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隨著人類的發展,休閑與勞動由聚合到分離,休閑教育與勞動教育也經歷了融合與分離的發展過程,如今休閑教育重新回歸教育體系,也算是休閑教育與勞動教育的又一次聚合。首先,休閑體育教育符合教育的宗旨;其次,休閑體育教育有助于培養人們的健康生活方式,是一種回歸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的過程,是生活達到更高層次的一種境界;最后,休閑體育教育培養的是健全的人。有研究表明,休閑體育教育注重人的發展,注重從人的需求發展的視角來“發展人和人的發展”,體現在精、氣、神的統一,個人價值與集體利益的統一。它有助于知識的構建、終身體育養成、人格完善、生活價值觀的培養等。綜上所述,休閑體育教育對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價值觀形成、生活品質提高等有著極大的幫助。
當前階段的高校學生其休閑生活是豐富多樣的,休閑體育只是其中一種,且是學生選擇最少的一種。雖然高校學生希望能夠有自己的空閑時間來消除工作、學習中的緊張情緒,但是休閑體育并不是唯一選擇。可見,休閑體育由于受到現實條件的多種因素的限制并沒有得到廣泛的開展。究其原因,學生對休閑體育的認識薄弱是主要原因。我國的高校教育仍然處于應試教育模式,無論是學生、教師還是校領導,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注重的都是分數,對體質的鍛煉意識仍然不強。另外,高校學生普遍生活在應試教育的“陰影”里,在他們的意識里根本沒有體育鍛煉,更遑論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和終身鍛煉的意識。另外,在現代人的思想意識里,校園是用來學習的而不是用來休閑娛樂的,他們認為進行體育鍛煉很浪費時間,他們寧愿選擇睡覺、打游戲來打發空閑時間,也不愿將時間花在鍛煉身體上。而且,在大學的體育課堂上,學生的主要目的僅是賺學分而不是鍛煉身體或增強體質,因此,學生在上體育課時的表現也不是很積極,嚴重影響了高校休閑體育的教育質量。
學生進入高校學習后,每個人都已經選定了自己的專業方向,體育教學方向也隨之發生了變化。但一些教師并未過多地關注這一問題,依然是按照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所設置的教學內容也較為單一,未能適應學生的實際特征,針對性不強,無法調動學生的興趣。
我國一些休閑體育場所經營理念落伍,服務創新意識不夠,經營模式單一。因此,為了使我國高校休閑體育課程走向規范化、科學化和制度化,更加完善成熟,可以借鑒國外成功的經驗,加強本土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以更好地為我國休閑體育教育發展保駕護航。
為了提高高校休閑體育教育的質量,學生是關鍵。首先,應該在高校內開展休閑體育相關講座、競賽、評論等工作,將休閑體育相關知識傳遞給學生,增強學生對休閑體育的了解程度,加強學生對休閑體育的重視意識。其次,還可以通過海報、活動等形式積極鼓勵學生參與休閑體育運動,引導學生了解并參與體育運動,激發學生的休閑體育活動意識,進而形成積極的體育生活方式,提高高校休閑體育教育的質量。
對于休閑體育來說,它具有個人功能和社會功能。從個人功能層面看,主要是針對參與對象來說的。在一些休閑體育活動中,休閑體育改變了人們枯燥的生活方式,增添了生活的樂趣。同時,還能夠增強人民的體質,對促進人民身心健康發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從社會功能層面看,體現在經濟、文化兩個層面,休閑體育能夠加強人們之間、社會各群體之間的交流。人們生活方式、消費觀念在逐步發生改變,將越來越多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豐富了學生的生活,有利于學生負能量的釋放,更利于形成一個好的社會體育運動氛圍。
在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要從全局的角度看問題,有效把握教學的方向、內容、要求,科學設置教學內容,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豐富的經驗、高強的技術引導學生、教育學生、吸引學生,讓學生能夠參與進來,發揮他們的主導作用。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其自身的學習態度、行為等各方面的狀況都會影響教學效果。在傳統的體育思想下,師生間只是教與學的關系,而休閑體育的融入,需要師生間、學生間的雙向互動,更重視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所以,在實際教學時,教師要多和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需求,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此外,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身的優勢和個性,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重視完成教學任務,而休閑體育教學更重視學生體能素質的培養。從某種角度來看,休閑體育和學生個性發展是一種辯證關系,學生的個性、水平需要在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中體現出來,而休閑體育運動本身就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讓學生感受到參與體育的快樂。所以,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個性化特征的發揮,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特征,有針對性地設置訓練內容,以保證休閑體育教學效果。
各個高校在開展具體的校園休閑體育活動時,可以結合學校所處的位置以及周邊環境來合理進行調整和規劃,盡量立足實際、實事求是地組織校內師生參與到適合當下環境背景的休閑體育活動中。例如,對于一些平原偏遠地區的高校,地勢開闊且空氣清新,適合開展馬拉松長跑類的休閑體育項目;而對于一些處于城市中心的高校而言,由于場地有限,且周邊車水馬龍、人口密集,因此,適宜開展一些諸如籃球、網球、羽毛球等室內性的球類休閑體育項目。另外,對于一些具有當地風土人情與特色文化的高校而言,可以結合相關民族文化、民族特色、當地傳統服飾、傳統體育項目等來組織學生開展相關休閑體育活動。例如,對于閩西地區的一些高校而言,當地劃龍舟、舞龍、舞獅、武術等傳統的民族體育項目均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和感染力,而在學校內結合適宜的環境和資源開展以上類型的休閑體育活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既能夠有效鼓舞全校師生參與到學校組織的休閑體育活動中,也能夠深化高校休閑體育教育的文化傳承意義,幫助大家充分認識和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及傳統休閑體育項目的魅力。
第一,高校領導對于休閑體育活動的重視程度決定了其價值的實現程度。如果高校領導對休閑體育不夠重視,那么全校園范圍內就不會注重休閑體育運動。因此,高校領導必須要積極轉變思想,給予休閑體育運動足夠的重視程度,制定高校休閑體育工作計劃、健全高校休閑體育管理制度,以此提高休閑體育工作的質量。第二,可以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休閑體育活動,確保全校師生都能參與其中。對教師進行專業的培訓,對學生開展一定程度的關心和指導,提高全校園范圍內對休閑體育的重視程度。第三,要不斷提高教師和領導的休閑體育專業素質,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確保新時代背景下高校休閑體育能夠順利開展。
對于大學生而言,其自主支配和利用的時間比較充足。同時,很多高校學生在校學習及上課的時間所占比例并不突出,他們將更多時間花費在了宿舍、家庭、社會交際等地方。因此,若想在“健康中國”背景下,有效促進高校休閑體育教育的開展和完善,不能僅在課堂上對學生滲透休閑體育活動意識,還應當在課余時間為其普及相關休閑體育鍛煉項目和必備知識。基于此,學校可以構建家校合作及校內外同步發展的休閑體育教育模式。例如,可以引導高校學生在家庭環境中延續完成自己在校期間所進行的休閑體育項目,幫助學生在學校內部和家庭環境中,構建完整和連續的休閑體育鍛煉體系,這有助于促進學生身體機能的保持和身體健康狀況的良好發展。
綜上可知,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引入休閑體育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不僅能夠優化體育教學內容,還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所以,高校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提升對休閑體育的重視;教師在體育教學時要有效融入休閑體育內容,轉變觀念,充分發揮學生在體育訓練中的積極性;制定科學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建立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有效發揮學生的個性化特征,以將休閑體育的優勢和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更好地實現高校體育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