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華,張 斌,閆旭科,金萬平
(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二輸油處,西安 710000)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油氣管道管理已經進入數字化、智能化階段。傳統的管道建設管理理念、手段、方法,越來越難以適應環境對管道建設安全管理的要求[1]。同時,由于油田管道的地域分散,隨著油田產量的快速增加,原油儲輸需求量大幅增加,傳統的管道管理建設逐漸難以滿足石油企業對管理體系的需求。只有不斷基于數字時代的智能化建設,才能有效解決高管道安全建設費用和低油價所帶來低成本建設的難題。智能管道是以管道本體及周邊環境的全生命周期數據為基礎,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分析、自動化與智能控制等技術與管道本體高度集成形成的管道管控一體化系統[2]。智能化管道管理是石油行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然選擇,長慶油田第二輸油處在智能管道管理中摸索出智能管道的“五體系”建設,有效提升了管道建設的管理效率。
本文將從職責、制度、流程、定額標準及文本資料體系來制定油氣管道管理體系,確立堅持和創新智能管道管理“五體系”的總體設想,借鑒全面質量管理和體系認證的做法,希望能為相關人士帶來啟發。
全面落實智能管道建設總體部署,高質量建成“五體系”,即管理制度體系、崗位責任標準體系、定額管理標準體系、機關標準化管理流程體系和基層管理業務標準化流程體系,通過“五體系”建設推動管理質量、效率和動能方面的變革,著力構建業務與職責、制度、流程、標準之間要素匹配的管理體系。
傳統的管道管理缺乏各類數字化技術的支持,常常出現人員管理上的冗余、作業流程的效率低下等問題。而智能化管道管理“五體系”從減員增效出發,以技術、設備設施智能化為基礎,推進作業流程從崗位、責任、標準以及效率方面的提升。
智能管道建設思路可以歸納為“兩高、一低、三優化、兩提升”。
兩高:高水平,建成輸油管道實時數據采集、危害預警、智能診斷管道狀況、自動生成報表等功能的智能管道管理;高效率,通過智能管道管理系統的應用,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管道運行管理效率以及油氣田開發綜合效率。
一低:低成本,遵循低成本思路,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集成創新,利用標準化設計、市場化運作,實現油氣田智能化管理項目建設與改造升級。
三優化:優化工藝流程,降低建設投資;優化地面設施,對管道關鍵設備進行優化、繼承;優化管理模式,按流程設置勞動組織架構,實現廠、作業區、站三級管理。
兩提升:提升工藝過程和生產過程的監管水平,借助數據采集系統和電子尋管系統實時監視工藝過程,對生產過程進行預警、報警,實現多級監視,崗位操作。
智能管道建設遵循“五統一、三結合、一轉變”原則,建立統一策劃、組織、協調和分級負責、分層推進、分項實施的運行機制,強化智能管道建設的組織管理和協調聯動,做到目標明確、任務具體、職責清晰、各負其責、合力推進。“五統一”即標準統一、技術統一、平臺統一、設備統一、管理統一;“三結合”即與生產相結合、與安全相結合、與崗位相結合;“一轉變”即轉變思維方式。
智能油氣管道管理的“五體系”是通過各體系的標準化流程和企業具體的各個生產流程有效結合來提升生產效率、降低安全風險,并通過勞動組織架構和生產組織方式的變革,實現輸油管道的現代化管理。
為了建立高質量管理制度體系,長慶油田第二輸油處根據現行管理制度、現有體系框架,對標生產、技術、經營、黨群、行政(后勤)及質量(Quality)、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環境(Environment)的管理體系(簡稱QHSE 管理體系)“六大板塊”重新進行分類歸整、制度完善、體系優化、審核評估,高質量建成“覆蓋全面、類別清晰、結構合理、管理科學、運行高效”的管理制度體系。
長慶油田第二輸油處遵循“對標上位制度修訂、落實年度計劃完善、按照業務流程發布”的原則,基本建成涵蓋全面、類別清晰、制衡有力、運行有效的管理制度。以規章制度、標準梳理為依據,將適用于基層的所有管理要求分類摘編,形成適用于各層級的管理制度,并根據管理制度要求形成檢查與考核標準,為量化考核提供充分依據,充分結合生產管理的實際情況,合理優化管理制度,以增強油田企業項目智能化管理操作的可信性。
崗位責任標準體系是以崗位為核心,突出的是崗位具體工作內容,以簡明統一的表現形式解決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的問題。根據上級的統一部署,油田各管理區已經完成了信息化建設的有關工作,實現數字巡檢、中心值守、人機聯動、快速響應,形成以生產指揮中心為核心,注采輸一體化管理的信息化。
長慶油田第二輸油處在落實崗位責任上不斷探索智能管道的實踐流程,厘清各崗位工作職責和工作流程,明晰了每個工作節點的工作內容和工作量,并將崗位責任細化分類。
長慶油田第二輸油處通過崗位責任標準體系的建立以達到以下目標:使每項工作都有標準可依,職責可循;對標準的分級宣傳培訓,有利于崗位考核;規范員工操作,杜絕錯誤操作可能引發的安全事故;樹立標準化意識,實現站場標準化。
為了建成高質量定額管理標準體系,長慶油田第二輸油處劃分財務核算核銷、生產物資配備、生活物料消耗“三大類別”20 個分項目錄,圍繞核算有測算標準、核銷有參考依據、核定有量化指標的目標,基本建成測算標準統一、核銷依據合規、核定指標規范的定額管理標準。
定額管理標準體系目標:對現有作業活動進行梳理分類,確定定額編制對象;與業務部門結合,對作業活動進行細分;明確各項作業的資源消耗名稱、規格;確定各項作業的業務量參數;根據各作業活動管理現狀和資源耗費,編制成本費用定額。
為了建立機關標準化管理流程體系,長慶油田第二輸油處構建生產管理、技術管理、QHSE(即Quality,Health,Safety,Environment)管理體系、經營管理、黨群管理、行政(后勤)管理“六大模塊”,對其進行分類歸整、體系構建、審核評估,高質量建成“體系健全、業務全面、流程規范、風險可控、銜接有序”的機關標準化管理流程體系。
機關標準化管理流程體系實質是把ISO 9000 質量管理體系引入機關管理工作,建立覆蓋各項工作、各個環節的制度體系,明確崗位職責、工作目標、管理流程和評價標準。各級機關結合工作實際,對照標準化體系文件的要求,進一步明確每個崗位、每個工作人員的工作權限和職責,確保各項工作規范和流程暢通運行,通過該體系建設,最終建立一整套完善并切實可行的規范的機關標準化工作流程體系。
為了建成基層標準化管理流程體系,長慶油田第二輸油處根據保障、保安、輸油“三個系統”業務性質,結合基層管理業務運行實際,對基本建成的1 599 個基層標準化管理流程進行對優篩選、同類合并、整合優化。對標生產、技術、QHSE 管理體系、經營、黨群、行政(后勤)“六大模塊”進行分類歸整、體系構建、審核評估,高質量建成“授權充分、邏輯嚴密、程序合規、節點清晰”的基層標準化管理流程體系。
全面實施智能管道管理“五體系”建設,能夠滿足生產數據采集及生產安全運行的需要,滿足日常辦公和信息傳遞需求,提高生產辦公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實現智能的標準化管理,進一步提高現代企業管理水平。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①大幅降低員工勞動強度。“五體系”建設通過數字化系統設備的運用,把依靠人工巡檢生產故障和安全隱患的工作轉變為在線實時監控,最終實現減員增效的目的。②提升資源優化和調度指揮水平。“五體系”建設使得現場操作方面實現自動化和移動化協同操作管理,信息數據的可視化也提升管道安全保障能力。以長慶油田第二輸油處為例,其智能管道管理覆蓋率年度高后果區,風險識別與評價完成率均已實現100%,管道內外檢測實現了常規化,安全管理已由事后應對升級為事前預防。智能管道管理大幅度降低管道事故率,有效提升管道安全運營水平。③規范企業的管理流程和制度。“五體系”明確崗位應執行的標準,解決了業務交叉、技術資料重復的問題,梳理清楚了業務流程,修訂完善了規章制度,有利于公司管理機制模式的推廣,實現輸油區技術管理的流程化和規范化。
在石油企業迅猛發展的同時,智能化管道建設管理成為企業實現科學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實現企業技術進步的必然之路[3]。油氣行業面臨國際市場激烈動蕩環境時,更加需要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實現降本增效,促進自身可持續發展。智能管道建設管理“五體系”是輸油二處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建立完善標準化體系,形成協作進步的部門管理理念和部門文化。為了更好地實現數字資源共享,應加快智能管道建設,使智能技術覆蓋油氣管道管理的各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