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眾寬
(山西能源學院,太原 030000)
2013 年5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時說:“創新的制高點在科技,科技創新的希望在青年。”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我國新一代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關注與重視。高校有效運用創新激勵機制,培養擁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符合黨和國家對年輕一代的期望,對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有重要意義。
調查發現大多數高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調動學生參與科技應用與實踐創新的積極性,但是,對學生創新激勵機制的制定與運用沒有統一的標準與要求,在實施過程當中存在以下問題。
學校沒有制定明確的創新激勵制度,對學生科技創新激勵沒有統一的要求與標準。有的學校制定了“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實施方案及獎勵辦法”等創新激勵文件,但文件中沒有明確教師在學生科技創新激勵中的地位和責任,教師對自己在學生創新激勵中的定位模糊,多忙于教學或科研任務,無暇顧及學生的創新激勵。而學生也把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在了專業課程體系的學習上,在學好課程知識之余,大量時間和精力忙于找工作,無暇參與實踐創新活動。
學校開展創新實踐活動與推廣創新激勵機制缺乏長期的組織和規劃。創新實踐活動多表現為比賽,臨時抽調教師參與指導。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學生只能將已有作品或教師前期成果簡單修改應付比賽。比賽結束后,學校和指導教師的后續跟進工作和活動評估工作不到位,創新激勵的效果自然有限。
學校對學生創新激勵機制的有效實施,還需要相應的資金投入和物質基礎作為保證,保障充足的實行創新激勵機制的資金、空間以及物質等。對大多數學校來說,由于種種困難,其對學生的創新激勵的資金投入不足。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資助課題是大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主要渠道,但是相關數據顯示,受益于這一渠道的高校學生比例只有20%左右。根據心理學家的測試研究,當激勵比例不足50%時,就會削弱激勵的效應,學校對學生創新激勵機制就無法得到全面有效的實施。
應用型本科院校不僅要培養應用型人才,而且也應該成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主陣地。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增加實踐活動、促進產教融合,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從教學體系、教學評估、專業教師、學生等方面出發,建立和完善學生創新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培養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學校要建立明確的創新激勵制度,并要將其作為指導教學的綱領性文件之一,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學生的考核體系,從學校、教學部門(系)、專業教師、學生4個方面,來綜合考慮學生的創新激勵機制的制定,并確保學生的創新激勵機制在教學過程中得到真正有效的實施,明確各教學部門(系)、專業教師在實施學生創新激勵機制中的任務、要求及考核辦法。
學生創新激勵機制的實施效果要從過程和結果兩個方面來細化考核。在過程方面,學校要檢查和考核每個教學部門(系)對學校要求的學生創新激勵工作的環節是否較好的完成;教學部門(系)要檢查和考核每個專業教師對學生創新激勵指導的環節是否完成到位。在結果方面,學校統計和評估各教學部門學生激勵創新的作品或成果,并作為考核教學部門的一項重要指標。教學部門統計和評估每個專業教師指導學生激勵創新的作品或成果,并作為專業教師的教學評價、職稱晉升考核等事項的主要指標之一。
學校要對學生的創新激勵機制做系統的規劃與組織,可將對學生的創新激勵分為外在激勵和內在激勵兩個方面。
外在激勵方面,學校相關管理者要重視和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校外創新大賽和創新訓練項目。比如,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家和省級的建模大賽等,與企業、兄弟院校進行創新激勵機制建立的經驗交流等。外在創新激勵方面,創新激勵惠及的學生有限,因此,建立和完善學生創新的內在激勵機制更為重要。
首先,內在創新激勵機制的規劃必須要覆蓋到所有學生,不能片面地局限于一些參加競賽的學生。①要將學生的創新激勵機制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環節中。例如,每一門專業課程都要求學生完成一到幾個應用創新的小設計,并將此視為正常教學環節的一部分,專業教師要對學生的創新作品進行考核評優,考核成績按一定比例計入本門課的總成績。②將創新激勵思想滲透到專業課程的教學中。例如,教師在講解課程案例時,先講解課本或自己的方法與觀點,隨后要求學生獨立思考,相關結果作為專業課程平時成績的評定依據,并對于那些善于思考、觀點新穎、方法科學的學生給予肯定和表揚。③開設學生創新激勵相關的隱性課程,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激勵滲透于專業課程中。菲利普·杰克遜(Phillip Jackson)在其專著《課堂生活》中指出,隱性課程是通過隱蔽的、潛在的、滲透的方式對學生的態度、動機、價值觀等產生影響。以山西能源學院為例,學院規定對所有專業一年級學生都要開設“創造學”這門公共課程。實踐證明,這一做法在學生入學早期就對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其次,內在創新激勵重點要調動專業教師參與學生創新激勵的熱情。教師是學生科技創新激勵機制中的激勵主體,他們承擔著激勵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的重要責任。專業教師對學生科技創新興趣的激發、創新思維的引導、創新環節的指導和把關,是學生完成好創新任務的關鍵。調動專業教師參與學生創新激勵的熱情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①要加強指導學生創新的教師隊伍建設,學校需要對相關教師進行長期培訓,要求教師認識到他們在學生創新激勵中的任務和責任。②學校要明確專業教師在學生科技創新激勵中的地位和責任,要把專業教師指導學生創新活動的過程和效果作為教師的教學考核、職稱晉升考核等事項的主要指標之一。
最后,要充分考慮對學生創新激勵實施過程的效果評估,要有相應的考核制度、評價制度、獎勵制度和保障制度。例如,規定學生學完每一門專業課程后都要設計一個或多個應用創新作品,每個學年對學生的應用創新作品進行統計公布、評優,并記入檔案。對于創新成果表現為優秀、良好、合格的學生,要進行相應的創新作品展示和表揚,同時要給予不同等級的、較為可觀的物質獎勵,其也可體現在年度獎學金的發放上。對那些未能完成基本要求或完成效果較差的學生,取消其年度先進評比、獎學金評比等的資格;對每年的創新成果設計都不合格的學生,畢業時學校可考慮取消其學位授予。
應用型本科院校管理者要高瞻遠矚,建立系統完善的激勵機制,提供創新激勵資金和物質保障,充分調動教學部門(系)和專業教師在學生創新激勵中的積極性,有效引導和激發學生參與創新的興趣,從而建立起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的創新激勵教育模式,為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對加快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