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汽車技師學院 梁海鴿,齊 靜
全球技術環境正在發生質的變化,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支撐,汽車產業是智能制造的代表性和引領性產業,汽車智能化網聯化得到全球的關注和重視。
無論是產業的發展還是技術的發展,人才是支持發展的關鍵,智能網聯汽車集汽車、IT、通信于一體,復合型人才供不應求,備受青睞,而傳統技術人才不經過培養難以滿足相關崗位需求,目前智能網聯汽車人才需求缺口達10萬余人。在人才需求中,需要領軍人才和高級技術人才,基礎應用型人才更是最龐大的組成部分,一支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的基礎應用型人才隊伍是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的堅實基礎。基礎技能人才需求的典型崗位包括汽車智能網聯產品裝配、調試、測試、標定、研發輔助、車輛改裝、車輛測試等,現在亟待解決的問題是職業教育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效高質量的輸出更多技術技能人才,能夠服務于后市場需求。
當前汽車職業院校培養的學生主要是針對傳統車和新能源車的維修及制造裝配,面對汽車未來的發展趨勢,職業教育必須主動回應、及時響應,并進行轉型、變革與發展。
(1)培養系統思維能力。形象具體的機械結構更容易被學生接受,例如傳統汽車底盤的四大系統、發動機的兩大機構五大系統等,通過拆裝、測量、更換能夠解決多數故障,而現在的智能網聯車的重點是各種傳感器、功能模塊和決策數據,故障診斷與處理主要依賴計算機和故障診斷儀,這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能通過嫻熟的操作來排除車輛故障。
(2)培養持續學習能力。傳統汽車雖然經過漫長的時間變革,但基本結構沒有質的變化,常見故障現象和故障點比較固定,學生只要掌握了汽車維修技能,隨著經驗的積累能駕輕就熟地服務于汽車后市場,而智能網聯汽車是新興產業,崗位需求不斷變化,后市場服務尚不明確,為了應對新技術的飛速發展,學生除了要儲備知識技能還要培養長期持續學習的能力。
(3)培養博學專攻能力。智能網聯汽車集成度很高,集新驅動技術、新執行技術、新傳感技術、新決策控制技術、新舒適技術于一體,單純的汽車技術已經不能滿足智能網聯汽車對人才的要求,同時具備汽車、互聯網、通信技術的人才炙手可熱,而做到樣樣精通也不現實,學生在精通一門專業知識技術的同時了解掌握更多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做到專與博的統籌兼顧。
汽車產業快速變革,職業院校要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依托產業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學校組織教師對一汽、上汽、北汽、比亞迪及零部件廠商進行調研,加強校企交流,制定有針對性的培養目標,與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根據企業需求量身定制訂單班,為學生創造頂崗實習條件,使企業文化盡早植入學校教學過程中。緊跟行業發展和人才需求變化,不斷優化培養方案,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企業深度參與協同育人。
我校通過調研新興車企、零部件企業、上汽、北汽等企業,了解到整車廠和零部件廠中有關汽車智能技術專業的就業崗位有智能網聯汽車傳感器調裝與測試工程師、汽車智能裝置改裝工程師、汽車智能產品研發助理、智能汽車應用軟件測試工程師、車聯網終端網絡測試工程師、智能汽車高精度地圖采集工程師、智能汽車道路測試工程師等。
根據企業崗位需求調整專業課程設置,制訂符合企業崗位技能要求的專業課程,把企業工作任務作為專業課程教學的核心內容,提高專業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結合企業崗位需求和學校情況,可選擇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有:汽車構造、汽車機械基礎、新能源汽車概述、智能網聯汽車概述、C語言、汽車電工電子等,可選擇開設的專業核心課程有: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汽車傳感器技術、汽車單片機技術、汽車總線技術、環境感知與自動駕駛技術、視覺識別與自動駕駛技術、無線網絡通信技術、智能網聯汽車使用與維修等。
汽車智能網聯技術融合了汽車、電子、通信、交通、計算機等多個學科領域,對教師的綜合能力要求很高,目前多數教師具備的能力還是以傳統汽車技術為主,創建一支優秀的智能網聯汽車師資隊伍才能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因此當務之急是確立教師培養機制和提供教師技能提升的平臺。政企校密切配合,共同制定教師智能網聯技術培訓計劃顯得十分重要。
引進企業專業人才走進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企業為青年教師提供崗位實習,企業專家走進學校為一線任課教師進行培訓,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同時學校可利用教學場地優勢承接企業一線員工的培訓工作,校企合作,實現共贏。
教師定期參加國家組織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培訓,不斷深入鉆研、持續學習,不斷提升自我,才能具備教授學生理論知識和指導學生實訓操作的能力。
目前職業院校對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教學還是偏重理論知識,實訓設備和場地準備不夠充分,原因如下:一是資金投入問題,智能網聯汽車需要的實訓設備和場地耗資巨大,一些院校獨立承擔較為困難,政府和企業應加大投資力度;二是師資隊伍能力有限,對于指導學生實訓操作有一定困難,甚至對應該開展哪些實訓內容還不是很清晰。學院、政府和企業應共同助力,為智能網聯汽車專業搭建科學、合理的實訓操作平臺。
仿真教學軟件可以降低教學成本,增加學生體驗感和交互學習的效果,提高教學效率。政府、企業幫助學校建設實訓室,包括智能網聯汽車感知實訓室、智能網聯汽車視覺識別實訓室、智能網聯汽車智能駕駛實訓室、智能網聯汽車整車實訓室、智能網聯虛擬仿真實訓室等,為學生提供智能網聯汽車傳感器拆裝、標定、檢測、執行控制開發的實訓場地和設備。自動駕駛實訓車與道路場景模擬沙盤可以實現緊急制動、障礙物識別、路徑規劃、動態地圖信息采集及創建、車道偏離預警及車輛自適應巡航等功能的實訓教學。
我校與上汽、一汽、北汽、比亞迪等優質企業深度合作,資源共享,建設校外實訓基地,滿足學生進行實車改裝道路測試等實訓需求。學生實訓項目循序漸進,加大學生參與和動手實踐操作力度,才能培養出能夠勝任企業工作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能人才。
智能網聯汽車技能人才培養已成為國家產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汽車職業教育發展的戰略方向和職業院校轉型升級的重大機遇。本文從智能網聯汽車背景、人才需求、人才培養三方面進行分析探索,機遇和挑戰并存,職業院校在智能網聯汽車技術人才培養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為了更好地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提供技能人才,提高新型專業人才的培養效率,解決人才瓶頸問題,實施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