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同輝
(重慶財經學院,重慶 401320)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之誕生了一批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企業,跨國企業并購也時有發生。改革開放初期,由于我國企業規模小、實力弱,跨國企業并購主要是外國企業并購中國企業,并購的行業也主要以制造業居多。但當前的跨國并購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既有國外企業并購中國企業,也有國內企業并購外國企業,并購的行業從制造業拓展到電子行業、生物行業等。并購形式從追求規模報酬的橫向并購到尋求降低交易成本的縱向并購,再到謀求多元化經營的混合并購。并購的資本結構也越來越多元化,有普通并購、有股權置換式并購,也有杠桿并購。
康萍、劉戌玄分析了國家制度以及文化差異對跨國企業并購的影響,他們利用計量方法對2010-2016 年中國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上市企業并購的數據進行研究,發現技術獲取型跨國并購對主并方企業創新績效有正向影響;“一帶一路”沿線企業間跨國并購對主并方企業創新績效的正向影響更大;而制度和文化差異對跨國并購企業創新績效有負面影響。黃湞宜探討法律文化對企業跨國并購的影響,這為該領域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對奔馳與克萊斯勒合并案、聯想與IBM PC 并購案、達能與娃哈哈并購案等多個跨國并購案例從文化沖突和法律沖突角度進行了分析,并對法律文化有效促進跨國并購整合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高祥對文化差異與跨國并購績效之間的內在關系進行了理論分析,并利用2008-2015 年的中國內地上市的民營企業的近70例并購案例作為研究樣本。研究結果顯示:文化差異在短期內并沒有與并購績效產生顯著的相關關系,而是在長期上顯著負相關。左睿琦對三一重工并購普茨邁斯特的案例進行了詳細分析,試圖探討中德文化對中國于德國企業的跨國并購的具體影響,研究民族文化差異與跨國并購績效的中介作用機理。王文玥利用七匹狼公司跨國并購卡爾·拉格斐作為研究樣本,研究跨國并購可能隱藏的財務風險,最后給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楊琳穎以醫療器械行業跨國并購的典型案例為研究對象,來探討醫療器械企業跨國并購風險及控制,詳細闡述了醫療器械行業跨國并購所面臨的風險以及面對風險的應對措施。
本文基于學者現有的研究成果,將從企業跨國并購的動因、風險及文化影響層面對該問題進行一些分析,以期能夠豐富該領域的研究成果。
近年來,我國企業進行的跨國并購很多,這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盡管跨國并購有利有弊,但分析跨國并購的動因對研究整個跨國并購過程非常有必要。
首先,跨國并購有利于發現和解決企業產品存在的問題,推動產品的技術升級、提升產品的品牌價值。跨國并購可以讓企業獲得國際上不同企業的產品、技術及市場信息。這對提升產品的性能、工藝技術水平非常重要。被并購企業可以利用自己在東道國市場的人脈關系網絡幫助并購企業提高銷售數量,特別是一些消費者對品牌認知度非常強烈的商品,有利于推動被并購企業產品品牌的保值增值,提升并購方企業現有的品牌市場價值。一直以來,我國的很多企業在價格和品牌上都給人以“草根”的印象,成本和價格一方面為企業帶來豐厚利潤,另一方面使企業的品牌無法更上一層樓,或者一些企業雖有自己的品牌,但尚缺乏一錘定音的頂級豪華品牌,這個空缺正好可以通過企業跨國并購彌補,有了知名的品牌,企業在國際上的品牌競爭地位無疑會大大提升。
其次,跨國并購有利于實現企業戰略轉型,彌補企業自身管理和市場營銷上的缺陷。一是企業通過跨國并購能夠吸取全球其他地區企業的優勢,彌補企業自身劣勢,滿足并購方對戰略轉型的訴求,很多原本只生產和提供低端產品的企業通過跨國并購能夠實現向中高端市場躍進的目標。二是企業通過跨國并購可以學習系統的企業管理和市場營銷經驗。跨國并購可以為企業帶來先進的管理理念,這是提升企業管理效率的捷徑。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進入國際市場非常困難,但是只有進入國際市場,才能夠越做越強。企業跨國并購可以近距離地學習外資品牌的營銷策略,對企業自身而言,是走向世界的前提。企業要進入國際市場,收購品牌無疑是捷徑。所以,代表品牌市場的一些跨國企業就成了很多國內企業走出中國、走向國際的橋梁。
企業跨國并購會產生不同的風險,這些風險是由企業本身性質決定的,同時也與我國企業的跨國并購經驗不足有關。此外,在跨國并購過程中,對其他國家相應財務風險的預估不足也會導致企業并購風險增加。因此,對于企業跨國并購產生的風險需要合理地識別并加以管控。企業跨國并購的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成本風險,企業跨國并購完成后多依靠企業原有團隊進行管理,為維持被并購企業原產地品牌,很多企業選擇在原產地生產,因此,生產成本也很有可能短時間降低不了。一般而言,并購完成后還是依靠原有銷售網絡,銷售成本也有提高的風險。
其次是市場銷售風險,在中國市場,并購企業可以利用國內的人脈關系網絡幫助被并購方提高銷售數量;在中國以外其他市場,只能依靠被并購方自身的力量,面對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全球市場,被并購方的產品銷售數量很難保證。
最后是跨國文化融合風險,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企業有自身獨特的國家文化和企業文化。跨國并購完成后如何管理員工,讓他們從內心深處認同并購方的企業文化,這對于企業跨國并購而言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甚至決定了企業跨國并購成功與否。此外,企業文化的整合是一個長期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文化的整合對參與跨國并購的企業是一個重大考驗。
現階段,我國企業在跨國并購中的風險識別和管控并不盡如人意,具體原因如下。
首先,中國企業在跨國并購中風險識別、管控能力弱。由于我國企業參與跨國并購的時間較短,企業對跨國并購的風險估計不足、識別不夠。我國相當比例的企業在跨國并購過程中過度追求企業規模的擴大,而忽視對并購中風險的管理,更不用說建立風險識別、管控體系了。
其次,由于跨國企業屬于不同的國家,因此會采用不同的財務系統和會計準則。但對于跨國公司而言,不同的會計準則會導致跨國企業并購前后的價值重新評估,從而重新估算企業的預期收益。這使得準確估算被并購企業的價值難度更大,有高估被并購方價值的風險。
最后,匯率的變化也會對跨國并購企業產生一定財務風險。匯率的變動對于企業的成本、收入等都會產生較大影響,這些風險會使企業跨國并購的風險增加。
本文對企業跨國并購的動因、風險以及風險產生的原因進行了詳細分析。企業跨國并購的動因有基于追求品牌價值、技術提升的,也有著眼于戰略轉型、管理水平提升的。企業跨國并購的風險有經營管理成本風險、市場銷售風險、跨國文化融合風險,其中,跨國文化融合風險是難度最大、整合時間最長的一類風險。而產生這些風險的原因是中國企業在跨國并購中風險識別、管控能力弱,沒有建立風險識別、管控體系。當前,中國企業跨國并購風險管控的當務之急是建設一套行之有效的風險識別、管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