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微
(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楊和鎮楊和中學 廣東 佛山 528000)
一個人的閱讀史和他的精神發展史是息息相關的,閱讀是立德樹人之本。引導孩子深度閱讀,教給他們有效的閱讀方法,是語文教師的重要使命。可是,現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效果卻事倍功半。
根據研究,現階段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低效現象,造成低效的因素主要有:教學觀念落后、閱讀能力欠缺、閱讀方法不對等。如何切實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是每一個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梯度”本來是用在物理學上和數學上的一個名詞,《現代漢語詞典》賦予它新的詞義:是指坡度;是指按一定次序分出的層次;學生的認知規律告訴我們:獲得知識是一個由淺入深,由簡到難的發展過程。這樣的認知規律體現了層次性,坡度性的特點,其實也就是一個“梯度化”的過程。
“閱讀教學的梯度化”是作為閱讀教學方式而提出來的,它主要適用于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確立“梯度化的閱讀教學”主要是強調在閱讀教學中要遵循“梯度化”的原則,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講授知識要循序漸進,體現出教學的梯度性。根據梯度化原則,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上下兩個階段。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盲目地在教材上精雕細刻,把每一句話都挖地三尺,把每一個詞語都挖得冒出火星,卻都忽略“讀”這一環節,急于求成,再美的文章也會被教得索然無味。讀書應該是隨意、輕松、休閑,甚至隨心所欲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提倡學生快樂地閱讀,不用限閱讀的次數,不要有閱讀負擔。
葉圣陶先生在《中學國文學習法》中提到“敘事敘情的文章最好還要‘美讀’”。例如《聽潮》就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好文,教師用輕柔的聲調慢慢朗讀,學生閉上眼,仿佛看到了明月、沙灘、海水,仿佛看到這神秘的月下海景,感受到海水親吻著腳丫的奇妙。美讀讓學生身臨其境,這樣的美讀為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快樂,又在快樂中收獲成長。
經過一段時間后,學生對閱讀有了興趣,并且能夠養成美讀的好習慣,教師就應當提出下一個閱讀教學的目標,開始下階段的閱讀訓練。
概括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表達水平,概括能力強的學生,他的寫作水平也高。可是,就目前的狀況看,學生的語言表達概括能力普遍薄弱,根據梯度化的原則,我們訓練時也要分層次。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可以從字開始,從詞開始,提煉要點,培養學生概括能力,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用一個字、一個詞、一個詞組或一個短語來概括某部分內容意思,其概括的詳盡程度是不同的。怎樣做到惜墨如金又準確概括?一層意思與幾層意思如何取舍?這些訓練能十分有效地培養概括能力。比如《蘆花蕩》這篇文章講到:
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
這段文字是怎樣描寫老頭子的?學生基本上都能夠回答:寫了老頭子的外貌,工作,性格。
那老英雄的外貌特點是怎樣的?如果都用一個字來概括,你會用什么字?學生大多說用“瘦”如果用兩個字呢?學生多數能用“干瘦”。
如果用四個字呢?學生議論紛紛:“干瘦干黑,無肉干瘦,瘦而干練……”學生的概括水平馬上就見高下。
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思考:“干瘦干黑”“無肉干瘦”只是強調了瘦。而“瘦而干練”既表明了老頭子瘦,又表明他做事干脆利落,最為恰當。
假如用八個字來概括老英雄的外貌特點呢?學生回答:“無肉干瘦,眼睛發亮,瘦如魚鷹,眼睛雪亮,干瘦干黑,精神煥發……”概括能力的高下更見分曉。
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漸漸地明白:“無肉干瘦,眼睛發亮;瘦如魚鷹,眼睛雪;”只是強調老頭子瘦,眼睛亮,屬同一層意思。而“干瘦干黑,精神煥發”除了強調老頭子瘦,還概括了他的精神面貌,概括的內涵更為豐富、全面。
通過這樣系統地、持久地訓練,學生的概括與閱讀的能力日漸提高。此外,只要學生多用心觀察生活、理解社會、感悟人生,堅持不懈地對自己的見聞做出恰當概括,也定能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
任何教育都遵循梯度的,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是其基本原則,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無法一蹴而就,閱讀教學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我們定當不懈探索,開拓創新,不斷學習,共探有效的語文閱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