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萍
(中共淮安市委黨校 法政部,江蘇 淮安 223001)
要想實現城市智能化管理,就應對智能化管理進行強化,并且積極引進大數據、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保障城市管理決策精細化與科學化。城市數據管理工作通過應用大數據技術得到了優化與創新,并且也為城市管理系統提供了技術支持。經過相關資料分析和實踐調查,可以了解到,現階段淮安市開展城市管理工作過程中,“城市病”等頑癥依然存在,而大數據理論技術的應用,則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淮安處于長江三角洲區域,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情況下,城市建設也呈現高速發展趨勢,并且,淮安城市管理創新體系的明確,能夠進一步保障其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傳統城市管理模式下,各領域決策手段科學化水平無法保障。隨著城市公共事務信息量的增加,通過單純的人為判斷無法全面了解各領域事件的發生經過,在這樣的前提下,城市管理部門無法給出正確的判斷。因此,淮安在城市管理過程中,管理部門應將大數據技術及思維與部門管理決策相結合,從而利用互聯網數據采集、處理及分析功能,了解城市各行各業的運行情況,提升城市管理決策的科學性。與此同時,城市管理決策人員能夠通過客觀的數據信息,對決策執行過程進行實時監管,并且及時發展決策中不利因素,有針對性地對決策進行調整,以保證城市整體管理水平的提升[1]。
傳統城市管理模式下,各項決策在信息不對稱的環境下形成,而各級單位之間也存在體制上的差異性,數據信息無法實現共享。在這樣的前提下,城市管理人員對信息的掌握也是片面的,管理和決策工作具有局限性。隨著城市管理與大數據技術的結合,管理人員、數據及體系上的限制被打破,各級管理部門能夠通過數據平臺,有針對性地制定決策方案,從而保障各級決策的一致性。除此之外,城市管理人員也能夠依據數據信息,為下級單位合理安排工作,進一步提升城市科學化管理水平[2]。比如,傳統管理模式下,交通部門決策是通過常規預測與以往經驗決定的,而在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下,交通部門可以通過城管大數據平臺,對最近及以往的交通趨勢進行分析,并制定交通管理計劃。
傳統的城市管理決策,是通過以往經驗與各項因素的綜合分析而進行的預測與判斷。在城市化建設水平不斷提升的前提下,城市數據規模也隨之擴大,數據類型呈現多元化,數據分析難度大大增加。而信息技術在決策工作中的應用與滲透,不僅可以提升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還有利于城市價值與利用率的提升。大數據技術能夠從海量的信息當中,以最快的速度提取有用信息,并且深度挖掘與提煉信息,從而為城市管理決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比如,通過大數據平臺,城市公共衛生部門能夠對近期居民檢索內容進行分析,并且統計線上藥品搜索及訂單數量。與傳統城市衛生部門的抽樣分析法相比,大數據技術保障了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各領域隨機采樣進行分析的方式被打破,形成了全新的城市管理分析模式[3]。
城市管理逐漸由粗放型轉變為精細型,這也是新時期背景下城市管理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對于全國各大、中、小型城市政府來說,城市精細化管理是其工作過程中的重要任務,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是實現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要途徑。在大數據的指導與引領下,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覆蓋率將大幅度提升,并且進一步實現全對象、全天候以及全過程的科學管理。
無論是城市的交通運行軌跡,還是城市管理期間管理部門的公文流程,在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下,都可以實現全過程數據化展現,同時,各領域信息得以在大數據服務器當中存儲。而數據信息采集過程所留下的痕跡,則能夠為管理部門的回溯提供依據,這也是大數據背景下城市精細化管理實現的基本條件。與傳統粗放型管理模式相比,精細化管理及公共服務形式,都具有一定的創新意義,比如,在惡劣環境條件下,城市管理部門往往會逐一向各個城區發布預警公告,沒有明確指出城市恢復常態的時間,在各級管理部門內部,天氣宏觀數據雖然不斷更新,但是市民所接收到的天氣預警信息是十分單一的。而大數據技術應用下,這種粗放、被動的天氣預警模式被打破。通過各個城區感應器裝置,城市管理部門能夠快速采集與分析數據信息,并且天氣動態數據更新也更為及時。在這樣的情況下,城市內部各個企業與單位能夠及時接收到天氣具體信息,一旦出現惡劣天氣,管理人員可以盡快制定相應應急方案,并且將其準確記錄到大數據平臺當中,為日后城市類似服務需求和精細化管理體系的制定奠定堅實的基礎[4]。
在現有的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設基礎上,大數據的應用能夠實現信息資源的進一步整合。如傳統城市管理下,由于區域范圍廣、干擾因素多等問題,人工維護工作存在死角,而現階段,工業機器人、無人機視頻攝錄以及車載移動圖像抓拍等技術,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保障城市管理期間無死角的公共服務。比如,通過大數據技術繪制的城市數據地圖,可以為城市管理部門的精細化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5]。除此之外,傳統城市管理工作對人力資源過于依賴,并且在人機對話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不利于管理成本的控制。如果能夠引入紅外傳感、物聯網數據處理以及智能視頻等技術,城市信息的采集、處理等環節就可以實現“物物對話”,城市精細化管理成本大大降低,使城市管理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要想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相關管理部門就應積極開展管理改革活動,并且充分發揮自身職能,以電子政務等形式,為智能化公共服務的實現提供支持[6]。公共服務部門涉及人口數據信息的管理,市民戶籍人口數據一般在公安部門存儲,城市人口參保數據在社會保障部門存儲,納稅人口數據在稅務部門存儲等。政府部門是傳統城市公共服務的主體,而市民與企業的作用往往被忽視,在開展具體公共服務工作前,管理部門如果沒有統一提取市民信息,那么就有可能出現重復遞交材料的現象,甚至整體管理規章被打亂。現階段,各個公共服務部門對于系統內部業務數據提高了重視程度,但是卻不具備外部數據整合意識,在這樣的基礎上,公共服務智能化水平也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各部門信息孤島或數據閑置現象屢見不鮮。
為了打破數據庫頂層設計的困局,大數據城市管理模式下,應構建管理部門、企業及市民之間的互動關系。首先,應秉承以人為本的智能化公共服務原則,通過數據共享、統一身份認證等體系的運用,對公共服務記錄進行整合,之后可以進一步通過互聯網了解服務用戶以往數據,從而給予更加精準的服務,提升公共服務滿意度。其次,城市管理部門能夠以新媒體為載體,提升公共服務人性化及智能化水平。城市數據信息主要包括市政地理空間信息、民政圖像食品信息、社會保障類信息以及城區政務公開信息等。應用傳統信息處理手段,進行各項數據信息的處理與整合是不現實的。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則能夠實現跨業務、跨地域、跨系統的信息整合及公共服務,有效提升公共服務滿意度。
我國城市管理部門對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較晚,部分城市數據整合質量低,導致大數據應用效果無法得到保障。除此之外,城市管理部門對信息技術認知存在偏差,遇到問題往往還是通過傳統的方式解決,而忽略了大數據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城市管理部門人員相關意識的培養與提升刻不容緩。
對此,政府部門需要積極參與其中,向城市管理部門宣傳數據管理工作。與此同時,應積極培養管理人員運用大數據技術的相關觀念。城市管理部門領導層可以定期組織管理人員開展座談會,要求管理人員互相交流與溝通工作經驗,之后邀請專業講師為管理人員傳授大數據技術知識,為實際運用提供保障。
近年來,各領域數據安全事故頻繁發生,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那么城市大數據安全也將受到威脅。首先,城市大數據管理模式下,基礎設施是技術實施的重要支撐,而數據機房的運維人員安全操作、等級保護、數據行為審計等環節,對整體管理質量都具有重要影響。其次,大數據背景下,城市管理工作能夠實現多系統的信息共享目標,但是信息也將會暴露,一旦發生信息安全風險,數據的完整性將受到破壞。在這樣的前提下,大數據傳輸、加密以及解密等環節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市民對大數據平臺內部運行,用戶隱私保護問題愈加重視。在移動互聯網平臺中,用戶數據信息非法買賣現象較多,而一些商家也利用大數據技術這一漏洞,大肆向用戶進行廣告推銷,給用戶的正常生活帶來了一定困擾。
因此,城市管理部門應構建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并且進一步加強城市數據信息安全認證體系建設工作,保障城市各個領域數據信息的采集、傳輸、處理等環節都在安全可靠的互聯網環境下進行。在這樣的前提下,城市管理部門還可以根據城市大數據管理的實際情況,對云計算平臺、數字身份認證、城市應用系統等方面不斷進行探索,建立相應的大數據安全保障體系,為市民提供更加可靠的公共服務平臺和網絡服務環境,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于城市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城市管理模式下,數據信息很容易出現交叉,從而對整體信息采集效率造成不利影響。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則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城市管理人員應不斷提升自身數據意識,并且加強與其他部門之間的溝通,共同推進城市管理發展。針對淮安市,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將成為其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開展城市管理工作期間,相關管理人員應注意管理工作與大數據技術的結合,促進城市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