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華燕
(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第三小學校 四川 古藺 646500)
在小學語文高段習作過程中需要老師先分析學生目前習作狀況,在此基礎上要重視學生的體驗,遵循體驗的原則,堅持多樣化的體驗對象,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想等體驗記錄下來;同時,老師要在加強習作指導的基礎上給予學生更多的肯定和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語文寫作的自信心,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
在小學語文高段習作的指導教學中,老師要樹立新的教學觀念,認識到學生的體驗在寫作中的重要性,然后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體驗意識[1]。當學生在觀察某一件事物時,老師要指導學生通過現象我們能得到什么本質,或者是讓學生參與不同的活動形式,以及變換多種參與方式,這樣學生的情感體驗會有所不同,這時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記錄下來自己的體驗和感悟,進而培養學生的體驗意識,使學生透過現象向更深處思考。
例如,在進行《多彩的活動》習作時,首先我會從學生經常參加的運動會、朗誦會等活動出發,引導學生來表達出自己參加這些活動時的感受和體驗,培養學生的體驗意識;然后讓學生選擇一次印象深刻的活動寫下來,包括活動過程、活動場面等,重點需要學生記錄下自己參加這次活動的體會,這樣可以在寫作內容中增加自己的真實感受,使作文內容更加豐富真實。
在進行小學高段習作指導時,需要老師進行高效備課,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這樣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習作指導。首先是小學語文教材的認真研讀,老師可以將其中的閱讀內容與寫作結合起來,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的讓學生進行素材的積累,這樣更好地實現以讀促寫,讀寫結合;其次是對高段學生的分析,他們目前的思維還不夠成熟,但是情感體驗卻更為豐富,所以在他們所接觸的人和事中,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體驗,但是只是寫自己內心的想法,不進行排列構思,會使文章冗雜,所以這就需要老師在方法上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2]。
例如,在進行《讓生活更美好》的習作練習時,我會進行高效的備課,在進行習作指導時先從課文中的內容引導學生,當我們在進行竹節人的游戲時,生活是不是很美好,當我們在參觀故宮博物館時,生活是不是很美好;然后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表達他們認為很美好的事情,包括美食、閱讀、旅行等,接著讓學生選擇一個事件進行寫作,最后記錄下自己的美好體驗。
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會有不同的體驗,所以老師可以在高段習作教學中創設多種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激活他們的體驗。首先,老師圍繞著寫作主題可以創設生活情境,為學生再現生活場景,而學生可以通過回憶生活片段等形式來增強自己的情感體驗[3];其次,老師也可以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將自己置身于故事情節中,體會其中人物的事跡、情感等,這樣可以更加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也能夠將其應用到語文寫作中,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例如,在進行《學寫倡議書》的習作生活,我需要學生明白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為正在破壞著地球的環境和生態。所以我會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個生活情境,當我們在洗漱刷牙時,水龍頭的水在不停的流,對此你的感受和體驗是什么,然后由此寫倡議書,讓大家行動起來,節約用水,垃圾分類等,這樣可以更好地激活學生的體驗。
小學語文高段習作教學需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作用,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想法,所以老師要引導學生個性觀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好地促進學生寫作。當學生在觀察事物時,會從不同的角度來感受體驗事物,獲得屬于自己的獨特觀察體驗[4]。同時,老師也要指導學生積累一定的寫作素材,豐富自己的寫作語言,這樣才能更好地讓描寫的事物更加形象真實。
例如,在進行《有你、真好》的習作時,學生會感受到這句話很溫暖,由此他們會想到誰呢,我會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回憶人、事、場景,然后可以假設自己就身處其中,接著通過寫作來表達自己真摯的情感,進而促進學生寫作。
總之,在小學語文的高段習作指導教學中需要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相互溝通與交流,指導學生如何展開寫作,將自己的體驗表達出來;同時,學生也要將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告訴老師,運用正確的表達方式來進行寫作,這樣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