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劍
(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慶豐中學 江蘇 建湖 224700)
在新課程標準中非常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要求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在初中語文課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是適應新的教學要求,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不能僅僅采用灌輸式的教育方式,而是需要加強對學生自身能力的訓練和培養,結合語文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發揮學生的課堂主動性,從而有效展開對學生的思維引導,讓學生在閱讀和寫作過程中進行有效的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1.1 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語文教學內容的理解。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內容相對小學階段就比較豐富、復雜,這種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復雜性就要求教師的教學目標發生改變,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更應該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幫助學生利用語文知識進行對課堂內容的分析研究,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利用自己的思維進行對課文的分析和研究,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1.2 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點的灌輸指導,還需要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讓學生可以利用語文知識進行有效表達,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就可以促使學生分析各種語言的應用方法,了解各種寫作手法,[1]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語言能力,能夠靈活掌握各種語言用法,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促進局綜合能力的培養。
2.1 結合語文教學要求,開展課堂教學創新。現代語文教學中,要求教師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實現自身素質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結合教學要求,根據語文教學內容展開對課堂教育方式的創新,利用各種方式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獨立的思維活動,也可以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對各種知識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2.2 組織學生互動交流,營造活躍學習氛圍。對現代教學中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讓學生更主動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并保持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況,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各種措施營造良好活躍的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對各種知識的交流互動中,發揮學生的課堂主動,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人教版初中語文課程中《蘇州園林》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給學生進行分組,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互動交流,讓學生之間可以取長補短,分享自己的收獲,對蘇州園林的各種美景進行有效描繪,[2]并針對寫作手法展開互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利用視頻音樂將蘇州園林的各種美景進行展示,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進行對蘇州園林的對比交流,營造良好的交流氣氛,加深學生對課文的認識。
2.3 結合課程設置問題,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在語文課堂上讓學生對問題進行學習和探索,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一種有效措施,教師可以根據語文課程內容,設置各種問題,或者引導學生自己提出質疑,讓學生有了疑問,才會積極尋找相關的解決方法,認真思考各個知識點,有效訓練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人教版初中語文課程中《孔乙己》的內容時,我們可以先組織學生對課文進行全篇的閱讀,[3]然后在結尾處引導學生分析課文中的“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這一句,學生面對這個問題就會主動進行思考,深入文章內部進行。分析研究,討論課文的寫作特色和風格,從而找到答案。這樣通過學生獨立的思考,掌握相關的知識,就能夠有效性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課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需要我們重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在課堂上注意對學生思維的引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進行思考,加強對思維的訓練,從而實現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