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晶
(山東省濟南市南山區仲宮鎮仲南中學 山東 濟南 250000)
初中語文的合作學習是一種結構化的、系統的學習策略,由2—6名能力各異的學生組成一個小組,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小組學習目標。所以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可以使每位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盡可能多的掌握所學內容,完成教學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促使學生能夠在興趣培養、習慣養成、思維發展、能力提高等方面取得巨大進步。
要在合作學習的基礎上構建初中語文的高效課堂就需要老師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要從不同的角度來有效開展合作學習。首先是老師要定期參與講座與培訓,與時俱進,及時了解合作學習強調的是學生之間的互相合作,而不是學生自己的單打獨斗,只有當小組成員共同進步,實現他們的總體目標時,那么每個人的學習效果才能達到最大化。所以老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為學生留出交流討論的時間和環節,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鼓勵學生不斷拓展思維[1]。
例如,在學習《故鄉》時,我會先讓學生閱讀課文,從“閏土”“楊二嫂”和“我”的人物形象中來感受文章所采用的對比的寫法,然后讓學生圍繞著人物的發展變化來探討深層次的原因,感受作者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和對故鄉的思想感情;接著在學生合作學習的基礎上,我會讓小組代表進行回答,其他小組可以進行補充,這樣可以從多角度來探究問題,豐富學生的思維。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進行合作學習需要老師進行高效備課。因為每節課的教學內容都比較豐富,而老師就需要認真研讀教材,教材中的每個單元、每個章節、每篇課文都有其不同的重難知識點,將其明確出來,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并結合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習能力等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2]。
例如,在學習《敬業與樂業》時,需要學生掌握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體味正反對比論證。所以我會在備課過程中,明確好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區分引用經典的論證方法屬性,體會相關引用內容,然后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圍繞著課文內容層次結構進行討論,總結出每一部分主要說明了什么內容,最后我會總結全文,深化意旨,勉勵人們“敬業樂業”。
在合作學習的基礎上構建初中語文的高效課堂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環境和氛圍,所以這就需要老師與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不是畏懼老師,而是與老師相互交流,亦師亦友,老師也要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而不能根據學生成績的優異來區別對待;同時,還要按照成績優異、學習能力、思維特點等將學生科學劃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引導學生之間積極交流,對合作學習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在良好的環境中提高教學效率[3]。
例如,在學習《孔乙己》時,首先我會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給予學生直觀的印象,然后讓學生閱讀課文內容,了解課文是如何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等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接著讓學生針對作者的情感展開合作學習,通過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來體會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情感,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
在初中語文的合作學習中老師要不斷豐富合作學習形式,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構建高效課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老師可以進行問答式合作學習,小組成員之間或者小組之間進行一問一答,可以針對自己有疑問的內容提問,也可以將掌握的內容進行考查,這樣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進行表演式合作學習,小組成員之間扮演不同的角色,圍繞著教學內容展開合作學習,也可以在表演過程中添加自己的想法,更好地活躍課堂氛圍。
例如,在學習《范進中舉》時,我會引導學生進行表演式的合作學習,先讓學生閱讀課文內容,在理解和劃分段落的基礎上,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表演范進在進學回家到中舉前的情景;然后是范進中舉后的情景,讓學生體會一下范進中舉后心情有什么變化。這樣學生會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總之,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合作學習來構建高效課堂需要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老師要精選合作學習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只有在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下,學生才可以更好地完成合作學習任務,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