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淑華
(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學 河北 衡水 053000)
在新高考的教育背景下,國家逐漸開始重視學生的漢語的學習,而檢驗學生所學的漢語是否合格,就要看學生是否能根據命題創作出一篇優質的文章。所以教師要著重去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但根據目前的教學現象來看,學生由于其他學科學習壓力巨大,所以在語文閱讀當中更注重的是“理解”而非“積累”,這就不利于學生創作水平的提高。所以教師要重視起培養學生的素材積累能力,培養學生作文素材積累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在進行作文創作時下筆如有神,會用各種比喻、修辭以及詩句來為自己所創的文章注入靈魂。[1]而且進行素材積累需要通過仔細閱讀文章,幫助學生在積累的過程當中去提升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深析文章結構,為自己的作文創作提供借鑒作用,提高學生創作文章的整體水平。
2.1 重新細讀教材內容,搜集作文素材。在高中語文的教學當中,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途徑還是通過語文教材。教材上的內容大部分是學生所學過的,但是因為以往某些原因,理解了文章內容以及精髓,但是對所出現的好詞好句并沒有積累,所以,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去細讀以往學過的語文知識內容,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學習印象的同時,也積累自己的作文素材,為自己創作語文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礎,讓學生在寫作時下筆有如神助。[2]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時,可以先要求學生不要先去利用課外知識拓展自己的寫作素材,讓學生先在以往學過的教材內容上積累寫作素材,讓學生細品,慢讀,積累,運用,真正的把所學的知識內容,變成屬于自己的東西,把課文當中所出現的好詞好句記錄到自己的筆記當中,運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提高自己語文寫作水平。
2.2 在考試反思中積累素材,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在高三教育階段,學生的語文考試逐漸增多,其中一些試卷當中的閱讀理解內容,有著相當深刻的詞匯或者語句,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考試之后積累閱讀理解當中的優美詞句來作為自己的作文素材。在學生積累時,也會幫助學生仔細研讀閱讀理解,進一步加強學生對于創作知識的積累,從而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屬于自己的創作框架,使學生在語文作文創作當中形成自己的風格,令學生創作的文章更加有靈魂。例如:教師等測驗結束之后,就可以帶領學生仔細閱讀試卷當中的閱讀理解文章,然后可以讓學生先自主探究文章當中有哪些可以積累的詞句,并讓學生思考,文章的主題中心。之后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講解這篇文章時,給學生指出在文章當中值得積累的詞句,加大學生的積累量。同時,教師可以給學生細心分析文章當中的主題以及精髓所在,幫助學生進一步積累“素材”。講解結束之后可以要求學生自主對文章進行簡單的續寫,增強學生的寫作體驗,幫助學生樹立寫作自信心,使學生領略到寫作的獨特魅力。
2.3 加強合作意識,交換積累素材。教師在指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時,可以引導學生交流合作。積極的自主討論交流在以往的語文學習當中積累了哪些優秀的素材,幫助學生交流探討,讓學生吸取他人優秀的積累經驗,完善自己所積累的素材,從而提高全班學生寫作的整體水平。組織學生交流積累經驗和素材,還能為學生省下大筆的閱讀素材時間,剩下的時間,組織引導學生強化其他的寫作技能如詩句在作文當中運用時機等。例如:教師組織學生積累教材和考試閱讀當中寫作素材之后,可以要求學生之間進行“資源共享”,讓學生之間交換積累筆記,學生通過借閱他人的素材積累筆記,完善了自己的學習筆記。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點評創作的文章,加強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同時,通過這種同學之間的取長補短的學習模式還能夠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活躍課堂上的氛圍,為學生進行語文學習和創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指導學生進行作文素材積累,已是刻不容緩的教學任務。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作文素材積累時,可以讓學生仔細回讀所學過的教材內容的知識,幫助學生鞏固學習印象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詞匯以及語句的運用技巧;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考試反思中積累素材,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寫作思維,幫助學生形成屬于自己的寫作風格;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之間進行積累筆記交換,幫助彼此省下大量閱讀時間,同時完善自己的學習筆記,為各自的語文創作,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