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力鋒
(廣東茂名健康職業學院 廣東 茂名 525400)
內科護理學,屬于護理專業的一門核心學科,其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較為豐富的理論體系,且課程學時較長,知識點多和繁瑣。因此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授課常常具有較大的挑戰性。當前,內科護理的教學方法應用較多的由思維導圖方法、PBL教學方法、工作坊教學方法等[1]。本文以內科護理的教學實踐效果為切入點,對思維導圖聯合工作坊教學方法在提高教學質量中的改革進行探索。
思維導圖方法是由英國的“記憶之父”Tony Buzan所研發的一種學習方法,該方法是采用思維導圖協助記憶繁瑣的學習內容、理清知識點之間的關聯以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另外,思維導圖不僅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和學習策略,更是一種操作性較強的評價策略。
覃毅等[3]將思維導圖方法應用于內科護理的教學前、中、后內容中,然后與常規治療方法對比學生的期末成績、思維導圖的作品評比等。結果提示,將思維導圖應用于本科內科的護理教學實踐中,可以協助學生記憶繁瑣的內容,提高學習的積極性等。思維導圖應用于中職的內科護理中,研究其對應用效果的作用。結果提示,應用思維導圖教學方法的學生,思維能力、教學成績以及教學評價評分均明顯的高于常規教學方法的學生[2]。
工作坊,又叫做專題研習方法。最初應用于現代建筑設計的實踐教學中,后來逐漸演變為一種實踐性的教學方法。隨后,工作坊逐漸的應用于教育教學和心理教學過程中。工作坊的教學模式,主要是選擇一名具有豐富經驗的核心人士,10-20名左右的聽講人員在核心人士的專業指導下,采用活動、討論和短講等方式,共同探討某種話題。目前,工作坊的教學模式,已經逐漸成為國際上提高自學效率常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并且越來越多的應用到臨床教學實踐中。相比傳統的教學模式,工作坊可以較好的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有效結合。
工作坊第一個實施的步驟,是必須將原有的基本資源共同分享。通過資料共享的這一過程,可以相互閱讀所有參與者的資料和討論的成果,能夠給參與者一個平等的知識平臺,共同討論和交流。隨后的過程是采取分組討論的方式,可以讓參與者繼續的開展討論。通過這一過程的開展,能極大的促進參與者的意見交流、知識拓展。而通過凝聚意識的開展,可以使得參與者之間的關系拉進,有利于往后活動的開展。最后一階段就是各個小組間的發表言論階段。在小組言論發表之前,需要將每個小組的討論結果與其他小組參與者討論和交流。因為每組成員所占立場和所持觀點的不同,可以商討出不同的觀點。然后通過小組間的溝通交流,商討出一個最佳觀點。
目前,工作坊在臨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中均有大量的應用。而以往國內的臨床教學模式,多以“填鴨子”的理論教學模式為主,而工作坊式教學模式在強調理論教學的同時,更是側重于實踐的教學,這是兩者最明顯的區別。工作坊極大的提高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有效結合,更是豐富了臨床教學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理論和實踐嚴重脫節的問題。在工作坊過程中,教學老師可以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目的和學生特征而選擇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從而促進臨床帶教老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提高,制定出科學完整的教學評價體系[4]。
Mosalanejad L等采用專題研習教學模式,對120名醫學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教學水平進行評價,結果提示該方法能給明顯的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中國知網等數據庫顯示,我國各個省份,各大醫療機構均有開展工作坊教學模式,并應用于臨床護理教學中。
我國傳統的護理查房和護理教學的方式,大多是一人講,多人聽,往往伴隨有沉悶、單調的感覺,教學效果較差,所學內容不多,給學生的感覺更像是走形式。而工作坊方法是由教育者設計流程,引導學生參與討論,并給予一定的反饋,它結合了參與式、體驗式和互動式三種學習模式,該方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提高教學效率,發揮啟迪思維、實踐操作和互動的作用。因此具有更明確的針對性,且教學形式多樣性,組織形式靈活性,學習氛圍開放性等特點。
我校的內科護理臨床實踐除了臨床實習見習,部分是在校內通過高仿真模擬病房的角色扮演情景模擬進行的病例討論分析教學。基于思維導圖和工作坊兩種教學方法的優點,我們嘗試將兩種方法結合應用于內科護理的理論和實踐教學中。首先將學生分為數個學習小組,注意學習小組的建設要以水平均等、能力互補為原則,保證各組的能力相對均衡,避免某一小組的邊緣化,降低參與率。在教學前一周將學習內容提前告知大家,給學習參與者提前預習和查閱資料的時間。老師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將授課內容的思路、關鍵點進行梳理,遇到繁瑣的程序時,注意加強以流程圖表現。
理論學習過程中,首先選擇資深專業護理人員進行學習內容引出及講解,包括學習概念,重要性,內容等。然后隨機抽取2-3名低資質學習護士,對學習的內容進行簡短的自我理解式講述,然后提出自己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及解答的措施,對于無法解決的學習難點邀請其余護士參與談論[5]。
在臨床實踐過程中,首先請資深專業護理人員進行現場講解和示范病人的評估、處理,相應的護理操作,要求學生以思維導圖筆記形式將實踐重點、要點進行分析,并在組內討論補充完善。然后隨機抽取2組學生,均派出1-2名學生現場對評估、處理、操作的過程進行重復,先組內討論以發現和解決部分問題;然后由其他學習小組參與分析,討論交流實踐心得。再由資深護理人員針對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進行現場示范式講解。學生需在此基礎上將思維導圖的進行進一步完善,將解決問題的方法顯示出來,提出新的問題分支。如果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可以先進行組內、組間的討論,用思維導圖進行問題剖析并尋找解決方法,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能力。最后,由該組的資深專業護理人員進行總結分析。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和工作坊的兩種教學方法,對于提高內科護理的理論和實踐均有較好的教學效果,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成績、以及專科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的掌握程度等。但是目前,尚無將思維導圖與工作坊的教學方法相聯合應用于內科護理實踐教學的研究中,因此缺乏一定的數據支持。為有效的探索內科護理實踐教學的改革,我們需要將基于思維導圖的工作坊教學模式應用于臨床的內科護理實踐教學過程中,為提高護理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等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