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斌
(江蘇省蘇州高新區實驗小學校 江蘇 蘇州 215000)
數感是什么?數感就是孩子們對數學的感受甚至是對數感的感情。在理論上,數感是數量的關系、數與數量估算等方面的能力。在心理上看。數感是在日常生活中數與算的感受力,從數學的角度是看待問題,去觀察、詮釋失去之間的關系。小學是培育孩子們各個方面的最好時間段,也是至關重要的。對于孩子們數感的培育也是一樣的。那么,在小學階段里,該如何培育孩子們的數感呢?
數感它是心智技能,它是一種存在腦子里的高智力,當數感產生時,它更像突然出現,不用多加于思考,是一種意識。它可以幫助學者加深知識,進行全方面的發展。數感不是一個簡單的方法,不會因為一時的培訓而獲得收獲,它是一種心智技能,它的培育是需要個過程,循序漸進的,這個就要老師有足夠的耐心。特別是小學時期,因為孩子的年齡較小,思維方法、情感都還沒有穩定的發展,這樣老師就可以在數感這個發面好好栽培,孩子們就會在數感中不知不覺中得到發展,為以后的數學打下更好的學習基礎。
新課提出:對一定數量的感覺與實踐是孩子們建立數感的第一步,老師們可以組建估數活動可以讓孩子們探索數的情境,并與現實結合感受數的意義,對數量有個精準的判斷,來提高孩子們的數感。
第一先讓孩子們有個估數的經過。老師們應該提前準備好一袋100粒豆子讓孩子們看,猜大約有多少個?孩子們給出的答案都不一樣,有多有少,這就看出了孩子們對數量的一個基礎水平,老師抓幾個讓孩子們進行估數有多少,然后在數一數結果是12個。再抓一次,再來猜,還會是12個么?數量會有什么變化嗎?讓孩子們自己數下,發現相差不是太多,估數也是要有個范圍,數了是10個,然后比較一下,原來豆子大小不一樣,所以數量會相差幾個。這樣多抓幾次后就會發現每次都是十個左右。孩子們經過這一個過程,基本先有個基本定義,再經過抓幾次,估一下,數一數,再慢慢有個一把大約抓多少的感覺。這個時候讓孩子們估算出這個袋子有多少顆豆子,在原來的估數上進行管理,讓孩子們對數量的感覺有所提高。把剩下的豆子繼續抓完,正好抓了10次,得出結果:這袋子大約有100個豆子,最后讓孩子們數一下,看看與估數相差多少,從而讓孩子們體驗到估數的一個方法。經過這樣的一個小活動后,孩子們不光可以應用“一把豆子的數量”來估數出一袋大豆的數量,從而提高孩子們的數感。
數學更多的是源于生活,展開孩子們對數感是離不開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只有孩子們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才可以更完美的掌控知識,內在文化。數感不是完全來源于教學,是讓孩子們自己去感受和探索,讓孩子們在數學活動中,更好的去接觸身邊的環境、實際案例,來讓孩子們對數感有更深刻的記憶。
比如,在學習2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們說出都在家里、外面哪里看過“2”,孩子們就會很積極的說出在哪里見過。例如,在家里的時鐘上見過、在尺子上有2、在日歷上等等,孩子們會說出他見過的。除了說出有與沒有外,知道它們都代表的是什么嗎?在時鐘上代表的是時間,日歷代表的是日期,在尺子上代表的是刻度,而且2這個數字在與其他數字組合在一起的時候可以是電話號碼、車牌號、生產日期等。這些都是來源于生活,可以讓孩子們很好的理解并且去接受數學,這樣孩子們不僅可以得到數感的啟發來培育孩子們的數感,還可以激起孩子們對數學的熱愛。
孩子們都有好動,好奇的性格,這樣一來,老師們就可以根據孩子們天性展開數學游戲,來培育孩子們的數感。孩子們都習喜歡做游戲,用游戲的方式去指引孩子,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但是做的游戲必須是與學習內容相關,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娛樂,在游戲中對數感有個新的認知。
例如,讓孩子們認識10以內數字,老師就可以讓同桌這件做個小游戲:“猜數”。讓孩子們在紙上分別寫出1—10,并做成小卡片,讓同桌進行抽取,互相猜測,如果說的數字比猜的數字大,那么那卡片的孩子就說大了,說小了就說猜小了,一直到孩子們猜對。通過一個小小的游戲,可以讓孩子更好的了解數字之間的大小關系,從而培養孩子們的數感。
總之,在教育當中老師要以培育孩子們的數感為主,同時,讓孩子們聯系自己的日常生活、課外讀物來培育良好的數感,并讓孩子們動手操作,收獲到成功的果實。這樣,孩子們才會愛上數學,并在動手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