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中選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河棚鎮龍骨小學 安徽 六安 231340)
多媒體教學技術,以其生動性、直觀性、形象性等優點,給小學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僅突破了傳統語文教學方法的局限與束縛,還越來越受教師的認可與小學生們的歡迎,進而在優化語文教學質量的同時,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們的語文學習水平與學習能力。
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直觀、內容豐富、方式靈活多樣、信息容量大等特點,能將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有機統一起來,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生動地呈現于課堂上,恰好迎合了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喜歡直觀動態畫面的特點,用多媒體導入新課,效果不言而喻。學習新課之前,應用多媒體展示一段有趣的畫面,導入新課,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花費較大的精力,依據所上新課的內容收集信息和資料,制作畫面,設計富有啟發和概括文章基本內容的問題,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抓住學生思維的韁繩。
語文作為一種語言教學學科,其學習過程不僅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入做積累,還需要在語言輸出的過程中提升技巧,進而在實際開展語文教學時,教師便可以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來優化和革新學生的語文閱讀模式,引領學生們主動張口閱讀,在聲情并茂的閱讀體驗引領之下,讓學生們更好地感知文章的內容,感知文字背后所蘊含的作者情感,使學生們在感知語文美感,豐富自身情感的過程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促成自身閱讀技能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七律·長征》這首毛澤東同志書寫的現代詩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在課上為學生們播放抗戰時期紅軍長征的艱險視頻,進而在音視頻的刺激下,引導學生們更好地感知這首詩的歷史背景,為后續的學習和閱讀奠定情感基礎。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為學生們播放名家對于《七律·長征》這首詩的朗讀,引導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感知名家朗讀的聲音頓挫與飽滿情感,進一步體驗朗讀的魅力,以充分調動學生們的朗讀熱情,使其在有感情地朗讀與背誦詩詞的過程中,學習律詩的結構,學習其中比喻、夸張、擬人的修辭手法,理解毛澤東及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學習需要創新和摸索,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具有超強的想象力。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是提升學習質量的重要一環。不過很多的語文課文連插圖都沒有,使得學生只能把思維限定在初步設定中,無法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師在教學期間,最好結合多媒體技術來解決語文教學中所存在的難題??梢詣撟鞒鼍哂姓鎸嵏械膱D文、視頻等,來豐富學生的眼界,使得學生能夠直接對所觀看的視頻進行想象,以此鍛煉他們的想象力,并還可以進一步了解所學的內容。
例如在講到《月光曲》這節課的時候,作者采用具有深厚感情色彩的文字表達出了文章的主題和感情。不過因為沒有畫面作為體驗,使得教師如何進行口頭講解,都難以讓學生進行豐富的想象,而且也很難感受到貝多芬真實的情感波動。此時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讓富有感情色彩的文字和真實的情境進行結合,再加入與文章匹配的音樂,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具有局限性的思維空間中勾勒出文章的情境,從而便得以鍛煉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還能夠體驗到作者的真實感受,這樣一來便很好的加強了教學的效果。
一節課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關鍵取決于本節課中教學活動中重難點的突出和突破。巧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這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易于深化學生情感活動,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教師教得生動活潑,達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樂的目的。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更為形象、逼真的課堂環境,營造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了新的學習方法,而且多媒體以生動形象的畫面、文字、聲音等吸引學生去思考、探求。運用投影、動畫、錄像、錄音等手段輔助教學,改變了以往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具有化靜為動、化無形為有形、化無聲為有聲的作用,使教學內容更形象生動,讓人有如臨其境的感覺。教師的恰當引導、學生的自主探索、多媒體的恰當運用,自然而然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總之,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學進入了最佳的狀態,開辟了新的天地,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