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君
(甘肅省和政縣西關小學 甘肅 和政 731200)
“少教多學”作為我國教育事業在新時期里追求的一種教學方式,還存在諸多問題,所以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通過不同角度進行研究和探索,以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為基礎,來為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奠基。“少教多學”模式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傳統思維的禁錮,可以有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激發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的興趣,對學生未來的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師還要正確面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錯誤,通過采用“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強化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自主性,從而彌補學生習慣上的缺陷。“少教多學”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在前期備課過程中要做好充分準備,要讓語言控制的非常精煉,將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用通俗易通的方式講述給學生。然后剩下的時間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在碰到學生不會的問題后,教師要要引導學生通過共同探索的方式教會學生思考,在引導式的探索過程中為學生建立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師還要通過激發小學生的表現欲,為學生創建動態化的課堂,能讓學生主動的進入到語文學習過程中,設計明確的教學目標和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育事業是當今社會最關注的問題之一,我國也涌現出了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應用“少教多學”模式時,可以通過講故事、多媒體和小游戲來豐富教學活動,讓語文知識點變得更加通俗易懂。小學生處于思維較為發散,但是又渴望表現自己的階段,所以教師要合理利用小學生這一特點,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吸引小學生的目光,讓學生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落實“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強化學生的學習反饋,同時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正確對待學生的差異性,有意識地增加與學生的課堂互動,讓學生在活躍的狀態下獲取有利信息。
教學時間的安排對課堂教學活動的進行起著推動的作用,可以讓小學語文課堂變得更加具有條理性,對學生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很大的幫助。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就要開始接觸寫作,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進行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培養語感,從而進行發散性思維,最終轉變為自己的知識。自己發現并且解決的問題時印象就會更加深刻,所以教師要合理為學生安排發現、假設、練習和反思的時間,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進行整體感知,不能只注重知識的灌輸,再通過小組討論對問題進行梳理,讓學生在梳理過程中及時消化語文知識。教師要明白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只是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設計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案,從而打造一個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作為一名教師,其專業素養必須過硬,了解每一位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和學生學習知識的態度,才能制定出符合學生認知需求的教學計劃。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構建“少教多學”的模式,就要求教師創設互動課堂環境,制定出符合學生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抒發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例如在學習《觀潮》時,教師通過設計趣味性的問題和導入方法,然后選定學生訴說一下自己對錢塘江大潮壯麗景象的感受。教師讓學生根據多媒體上展示的視頻和圖片結合課本內容進行討論,總結出“天下奇觀”奇在哪里。最后,教師進行總結歸納,對回答問題優異的學生做出鼓勵,讓學生在掌握課本內容的同時,更好地展開語文教學活動。
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少教多學”模式的出現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設置開放性的問題促進學生進行思考,再對學生的答案進行分析,指出學生答案的優點和片面性,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學生的評價在反思過程中也不可或缺,學生在其他同學回答問題時要進行合理的分析,通過與自己的學習模式進行對比,進行客觀的評價,發現自我不足,最終實現共同進步。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肯定,注重對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在了解到自己問題的所在的同時,也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
總而言之,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迅速發展,為了讓小學語文整個教學過程有序進行,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引導學生的思維走出傳統思維模式的禁錮。另外,教師通過“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制定出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需求的學習計劃和目標,為學生構建互動的課堂環境,教師還在在學生互動過程中發現學生的問題,再給予指導,保證所有學生都可以理解掌握所學內容,使得學生將知識理解掌握的更加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