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強
(廣西平南縣龔州中學 廣西 平南 537300)
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夠使得學生在積累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充滿興趣,才能使得有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簡單和輕松。但是,隨著應試教育的不斷發(fā)展,閱讀教育在語文課堂中往往難以開展下去,因此廣大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戲劇文章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掌握戲劇閱讀的方法,在閱讀中體會相關文學作品的寫作內(nèi)容、寫作手法和精神情感,促進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語文鑒賞能力,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共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開展高中語文戲劇教學的過程中,往往由于戲劇文學作品篇幅較長,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就會遇到更大的障礙,如果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很難認真的讀完一篇戲劇作品,因此教師在開展戲劇閱讀的教學形式時,要規(guī)范學生的閱讀技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又快又好的抓住戲劇文學作品的中心主旨。[1]同時,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戲劇閱讀技巧的過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主性原則,要讓學生自主的完成相應的戲劇閱讀,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的興趣。教師在教學開展中可以應用多樣化的方法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興趣,使得學生能夠沉浸在閱讀的樂趣當中。
例如,在學習高中語文必修4《雷雨》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在課堂開展之前,通過預習給學生準備一些問題,如:周樸園對魯世平是不是真心的,從哪些方面可以體現(xiàn)出來呢?通過這種提問的形式,學生就能夠帶著問題開展閱讀,通過對問題答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學生就能夠順利的將整篇文章閱讀下來。然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之間展開討論,并且小組派代表回答這些問題,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就能夠積極主動的閱讀這篇文章。
又或者,教師可以運用情境設定的教學方法,設定一定的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戲劇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準備《雷雨》相應的影視片段,讓學生進行觀看,讓學生的情感和感受帶入到相應的情境當中。通過對影片段的欣賞,奠定下一定的情感基調(diào),讓學生對戲劇的情感有不同的理解,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就會對《雷雨》這篇文章充滿了好奇心,因此對《雷雨》的閱讀也變成一件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的事情了。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們就能夠自主的完成戲劇類文章的閱讀,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也加強了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高中的語文學習和初中以及小學的語文學習具有較大的不同,高中的語文學習不僅僅注重學生對文章的字面理解,更注重學生對文章情感的領悟,因此在開展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戲劇閱讀的形式,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得學生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體會文學藝術作品的情趣,體會到戲劇作品的藝術之美[2]。
例如,在學習《哈姆雷特》這一戲劇作品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在課前提前梳理好線索和文章的結(jié)構(gòu),告訴學生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講的是什么故事,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對文章的內(nèi)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閱讀。其次,教師要抓住戲劇的沖突,以矛盾和沖突為中心展開教學,并且在矛盾中,讓學生體會主人公復雜的思想情感。《哈姆雷特》這一篇文章講的是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為了父親報仇的故事,其中就有很多的矛盾和沖突點,也是這些矛盾點,更加突出了人性的偉大和復雜。[3]如,哈姆雷特與雷歐提斯比劍的過程中,哈姆雷特懷著怎樣的心情,雷歐提斯又是懷著怎樣的心情的,通過對兩者思想情感的變化以及兩者不同的比較,可以體現(xiàn)出漢姆雷特有較強的責任心,是一個正直善良的人。通過這樣的形式加深學生對戲劇的了解,促進學生對戲劇的興趣愛好,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又快又好的展開閱讀。
在開展戲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應用不同的方法,不斷優(yōu)化閱讀的形式,幫助學生不僅將閱讀運用于課堂之中,更讓學生培養(yǎng)其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課后也能積極的投入到閱讀當中。教師要用不同的方法促進學生的這種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室里安排一個圖書角,購買不同的文學作品供學生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或者可以在早晨和晚上各安排一個半個小時的閱讀時間,通過這樣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同時通過日復一日的積累,也能夠加強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教師也要充分肯定學生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對閱讀更加感興趣,使得閱讀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成為學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閱讀水平,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