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儀 袁芳 高玉鳳 方雯藝 隋欣可
(北京體育大學中國排球運動學院 北京 100084)
近年來,排球運動的技戰術運用隨著其不斷發展而產生了一定的變化。排球比賽過程越來越激烈,球賽觀賞性更高[1]。當下,快攻戰術是中國女排最擅長運用的戰術之一[2];而快攻戰術的最大特點便是能夠快速發起進攻與反擊,為第二點的進攻創造更好的機會。對于中國女排來說,在亞洲范圍內,可以通過身高上的優勢來限制對手,而到了世界大賽的舞臺上,面對歐美強隊,中國女排的打法則恰恰相反,這也體現出中國女排技戰術打法的特點[3]。在此之中,副攻在場上的位置及作用越來越不可替代,副攻隊員水平的高低在關鍵時刻可以直接影響比賽的勝負。排球技戰術的發展使得比賽中攻防轉換速度愈演愈快,副攻隊員比賽中除了在進攻戰術中需要配合進攻,還需要形成自己的突破點,在防守戰術中形成主要攔網點。在一支排球隊中,副攻隊員要具有出色的身高優勢,以此來發揮進攻中“排頭兵”的角色,提高扣球和攔網等作用來為球隊筑起一道天然的屏障。在中國女排與世界強隊交手的過程中,中國女排多是以靈活多變的特點著稱。同時,其他國家女排的戰術打法也會根據自身的情況而出現差別。現如今,我國女排的排名雖然位居世界前列,并且在主攻位置上擁有著像朱婷和張常寧這樣世界一流運動員,但依舊需要根據排球運動發展的規律去革新自身的技戰術打法,以此來保證在世界排壇的競爭力。因此,對副攻運動員技術特點進行研究有重要的意義。
陳瑤(2018)[2]在《里約奧運會中國、美國、巴西女排副攻隊員進攻戰術效果對比分析》一文中,對中國女排、美國女排及巴西女排的副攻球員的扣球技術的運用進行對比分析,發現3國女排副攻球員的扣球規律及技戰術特點與全隊整體進攻的關系,并通過3國女排副攻的扣球數據,發現當前中國女排副攻在進攻中存在的問題。
夏敏(2017)[3]在《2015 年世界杯中國女排與主要對手副攻隊員進攻、發球效果對比分析》一文中得出以下結論:中國女排的副攻手在進攻效果和被攔死率方面與主要對手的副攻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特別是在一攻的得分率上,與對手之間差距最大;而差距最小則僅存在于進攻和發球效果兩方面。
于世波(2016)[4]在《倫敦奧運會中國女排副攻進攻戰術效果的研究分析》一文中指出,中國女排在此屆奧運會上僅獲得了第5名的成績,遠未達到賽前所制定的目標。對于中國女排此次奧運會所取得的成績及表現,則是需要總結和關注的重點,這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在此屆奧運會中,中國女排依舊是以靈活多變的打法為主,以副攻球員為核心發起快攻,因此,該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副攻隊員的進攻特點和效果方面,并給予了中國女排副攻位置球員在技戰術方面的建議,以此來為我國女排今后的發展提供參考意見。
何利民(2016)[5]在《排球比賽中副攻在前后排進攻戰術運用分析》一文中指出,副攻在進攻中的位置為3號位,對于副攻球員來說,不僅需要擁有全面的技術,還要有出色的身高和敏捷的移動能力。繼而能夠發揮其在進攻中主導球隊快攻的作用,利用快攻戰術與主攻手和二傳在比賽中形成有效呼應。副攻手作為一支球隊實施戰術的核心,比賽中多數戰術都是由副攻發起,缺少了副攻便難以形成有效進攻。
根據研究需要,通過中國知網搜索引擎獲取關于排球進攻得失效果的專業論文9篇,為該文研究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通過觀看2018年世界女排聯賽江門站四強的比賽(中國隊、土耳其隊、波蘭隊、美國隊)錄像,對比賽中扣球直接得分、扣過和被攔回、被攔死和失誤、總數進行數據統計。
對錄像統計的原始數據進行常規數據整理、統計。
對2018年世界女排聯賽江門站中國隊與其他四強隊伍進攻效果總體情況進行比較分析。
從中國隊與波蘭隊副攻整體進攻效果數據來看,中國隊直接得分率為76.92%,波蘭隊直接得分率為50%;從中國隊與土耳其隊副攻整體進攻效果數據來看,中國隊扣過和被攔回率為62.5%,土耳其隊扣過率為33.33%;從中國隊與美國隊副攻整體進攻效果數據來看,中國隊失誤率為6.67%,美國隊失誤率為7.69%。可見,中國隊組織快攻積極,且進攻效果高于波蘭隊,中國隊扣過和被攔回率高于土耳其隊,說明中國隊副攻在進攻時下手不夠果斷,但中國隊自失較少,從整體上看中國隊副攻進攻效果優于波蘭隊和土耳其隊。
從中國與波蘭隊副攻在接發球進攻效果數據上來看,中國隊直接得分率為72.73%,波蘭隊直接得分率為42.86%;從中國隊與土耳其隊副攻接發球進攻效果數據來看,中國隊被攔死和失誤率為0,土耳其隊被攔死和失誤率為20%;從中國隊與美國隊副攻接發球進攻效果數據來看,中國隊扣過和被攔回率為40%,隊扣過和被攔回率為30.77%。可見,中國隊的一傳到位率較高,副攻自身失誤較少,但在與美國隊的比賽中扣過和被攔回率高于美國隊,說明副攻與二傳的配合需加強,隊員在場上的應變能力不夠強,副攻自身的一攻戰術類型也應多加練習。
從中國隊與土耳其隊接扣球進攻系統中進攻效果的數據來看,中國隊被攔死失誤率為25%,土耳其隊被攔死失誤率為50%;從中國隊與美國隊接扣球進攻系統中進攻效果的直接得分率來看,中國隊直接得分率為25%,美國隊直接得分率為50%;從中國隊與波蘭隊接扣球進攻系統中進攻效果的扣過和被攔回率來看,中國隊扣過和被攔回率為25%,波蘭扣過和被攔回率為33.3%。可見,在接扣球進攻方面,美國隊直接得分率明顯高于中國隊,說明后排的防守能力稍強于中國,波蘭隊扣過和被攔回率高于中國隊,說明中國隊副攻進攻效果好,應變能力強,經驗豐富。
從中國隊與美國隊接推攻球進攻系統中進攻效果的數據來看,中國隊直接得分率為66.67%,美國隊直接得分率為72.5%;中國隊與土耳其隊接推攻球進攻系統中進攻效果的數據來看,從中國隊被攔死失誤率為0,土耳其隊被攔死和失誤率為13.3%;從中國隊與波蘭隊接推攻球進攻系統中進攻效果的扣過和被攔回率來看,中國隊扣過被攔回率為27.3%,波蘭隊扣過被攔回率為33.3%。可見,中國隊在接推攻球進攻效果中直接得分稍弱于美國隊,但強于波蘭隊和土耳其隊,說明中國隊在反擊中接推攻球進攻系統較好。
從中國隊與美國隊接攔回球進攻系統中進攻效果的數據來看,中國隊被攔死失誤率為33.33%,美國隊被攔死失誤率為0;從中國隊與波蘭隊接攔回球進攻系統中進攻效果的數據來看,中國隊扣過被攔回率為25%,波蘭隊扣過被攔回率為0;從中國隊與土耳其隊接攔回球進攻系統中進攻效果的數據來看,中國隊直接得分率為80%,土耳其隊直接得分率為100%。可見,在接攔回球進攻系統方面,各國副攻觸球次數并不多,得分和失誤不成正比,說明二傳在接攔回球組織進攻時更偏向于組織兩邊拉開進攻。
(1)在整體進攻效果方面,中國隊相比于其他3支隊伍的副攻隊員有著較強的整體實力,中國隊進攻穩定性高,失誤率低。
(2)在接發球進攻系統中,中國隊一傳能力較強,接發球失誤少,降低后續進攻組織難度。
(3)在接扣球進攻系統中,中國隊表現略差于波蘭隊、美國隊,接扣球能力強于土耳其,得益于中國隊副攻進攻節奏好,腳下靈活。
(4)在接推攻球進攻系統中,中國隊整體表現強勁,組織進攻能力強。
(5)在接攔回球進攻系統中,由于攔網技術的發展,各國都無法在接攔回球時有效進攻。
(1)中國隊副攻隊員在擁有身高優勢的情況下,應提高身體素質,以應對在與歐美隊比賽時的素質劣勢。并且大力培養年輕運動員,提高其臨場比賽經驗。
(2)靈活、多變、全面的特點要繼續保持,由于在定點突破能力上的欠缺,因此要發揮靈活的特點,以巧制勝,在訓練中多練習跑動戰術,開發新的戰術并熟練運用。
(3)加強攔網技術,訓練中多進行得分攔網的練習,在保證攔網成功率的基礎上,減少破壞性攔網,加強直接得分攔網。
(4)多增加攔回球的反擊練習,培養副攻反擊攔回球進攻的意識,提高彈跳與原地起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