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姿 南寧軌道交通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舊城中心區改造更新是城市化發展進程中必然經歷的重要階段,是為解決城市化快速發展帶來的居住問題與社會矛盾而提出的方法。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發展逐步由粗放式向精細式轉變,城市更新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城市環境衛生、居住條件等諸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舊城中心區改造更新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TOD理念下的舊城中心區改造更新探討對于現階段我國城市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TOD是英文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的縮寫,指的是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模式。TOD理念最早起源于美國,二戰后的美國城市無限擴張,同時私家車數量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城市人口向郊區遷移,城市中心地區逐漸衰落,造成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建筑設計師哈里森提出了TOD理念,以公共交通為導向進行城市發展,公共交通包括機場、火車站、公共汽車站、地鐵以及公交車干線等,以公交站點為中心,以十分鐘內步行路程為半徑,在其周圍建立城市中心或者廣場,集交通、娛樂、商業等一體化,通過交通政策和土地有效利用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的交通擁堵問題,促進城市高質量集約化發展。目前我國應用TOD理念進行舊城改造更新案例較少,還處于探索階段,在實際的舊城改造中還需要注意國內外國情的差異,結合我國實際情況進行[1]。
TOD理念的提出能夠對城市土地進行有效利用,利用交通政策緩解交通擁堵,并減少城市人口出行對機動車的依賴,有效縮短通勤時間,促進城市集約化發展。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舊城中心區面臨著保護與發展更新的問題。從舊城中心區保護方面來看,舊城區見證了城市的發展進程,同時也承載了很多人的歷史記憶,舊城區所遺留下來的古老建筑、傳統街巷等都是重要的歷史信息載體,舊城區的保護需要對這些重要的歷史遺跡進行保護和修復。然而在城市發展過程中舊城所承載的生活習慣、思想意識等也會逐漸發生變化。
從舊城中心區發展來看,舊城中心改造更新是為了解決舊城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使之能夠貼合時代發展,順應城市發展需求。首先,TOD理論下倡導以公共交通為導向,對于舊城中心區而言,公共交通體系十分成熟,無需再次投入此類交通資源;其次,TOD理論在城市功能方面倡導高密度、混合性,舊城中心區本身就具有大量的歷史建筑,具備多元化功能屬性,在進行改造更新時只需要對這些功能進行深入挖掘,融入現代化功能即可;再次,城市空間設計方面,TOD理論倡導步行優先,強調城市空間品質以及可持續發展,這與舊城中心區使用者想法不謀而合;最后,TOD理論強調舊城中心區的獨特性,在進行一些站點設置時要避免與其他城區同質化,對于舊城中心區來說,其所具有的歷史建筑、街巷等本身已經形成了獨有的特性標志,是改造更新過程中需要加強保護與充分運用的[2]。
舊城中心區是城市發展進程中最早發展起來的地區,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中心區依然保留著眾多古老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傳統,空間較小但充滿濃濃的生活氣息,給人以親切、舒適的感覺,它在城市人際交往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促進了社區文化的傳承。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現代人們對城市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舊城中心基礎設施不足、建筑物老化等問題成為生活在舊城中心區人們面臨的重要問題,舊城區逐漸難以滿足人們實際生活需求。除此之外,舊城中心區本身空間不大,然而城市的發展又將更多商業功能、辦公功能等引入了舊城區,雖然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居民生活,但是也使得舊城區空間更加狹小,大量機動車輛的涌入造成了嚴重的交通擁堵,舊城街道也被大量機動車占滿,舊城區交通便利優勢逐漸不再,還造成了舊城管理的困難。
TOD理論強調以公共交通站點為中心,在其周圍進行住宅、商業、娛樂等一系列功能的開發,其設計初衷是想通過對公共交通資源的有效利用減少人們對機動車輛的依賴,有效提升城市公共交通資源利用率,保持城市交通暢通,為人們提供更加舒適的城市空間環境。然而對于我國舊城中心區而言,需要對其建筑、基礎設施、社會人文等諸多方面進行改善,同時,TOD理論在我國舊城中心區改造更新實踐中并不多,缺乏理論指導性,在具體的舊城中心區改造更新過程中還需要充分結合我國實際國情,使其能夠適應我國城市發展需求[3]。
土地是城市中重要的資源,在土地利用方面TOD理念強調高密度、混合性使用,可以將公交系統與商業、文化、醫療、辦公等緊密聯系起來,建立立體化空間,例如,可以改變建筑類型,在同一棟樓內綜合住宅、辦公、商業等諸多服務,促進城市相關要素之間的滲透。此外,TOD理念倡導公共交通為導向,在進行土地符合利用時,還可以以交通為線索,通過合理規劃交通模式改變土地利用格局,解決舊城發展中交通擁堵和土地資源不足之間的矛盾;最后,加強舊城中心區與周邊區域的資源整合。通過舊城中心區與周邊區域相關要素的互相滲透和聯系,促進舊城中心區區域整合。
舊城中心應當具有多樣化的功能,可以充分滿足不同群體的使用需求,在進行城市功能優化方面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首先,調整產業結構,加快城市產業升級,將舊城中心重工業、制造業等遷至郊區,形成以商業、金融、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對于廢棄的舊工廠、倉庫等進行改造,賦予舊建筑新的功能,例如可以將舊工業廠房改造成博物院或者展覽館等;其次,提升舊城區零售行業發展活力,以舊城區大型商場為中心,完善周圍商業街環境治理和交通整頓,為居民提供良好舒適的購物環境,形成集娛樂、購物、休閑于一體的商業中心,提升舊城中心城市活力;最后,改善舊城環境,提升居住品質,舊城區整體環境較為臟亂差,應當對此加強治理,對于老舊社區要加強環境改造,對具有歷史意義的古老建筑進行改造修復,保持其原有風貌,對于出現嚴重問題的建筑物由政府統一進行拆除,整理土地重新規劃。
舊城區空間規模較小,在進行改造更新時,一方面要注意開發強度,為城市留下合理的空間規模,TOD理念倡導公共交通為主的出行方式,在進行空間開發方面可以通過拓寬原有街道、優化交通管理模式等方式,提升公共交通通行能力,減少交通擁堵,同時注意控制舊城區內建筑密度要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對舊城區適度開放,避免開發過度造成空間擁擠。另一方面要對舊城區有限的空間潛力進行充分挖掘,使其能夠充分適應現代城市化發展需要。例如,舊城區有很多古老街道,商業類建筑年久失修,其質量及觀賞性都出現了大幅下降,可以對這部分建筑進行改造更新,對其內部進行改造加固,對其外觀進行重新裝修,使其重新煥發活力,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街道,既完成了舊城中心區改造更新又很好地保留了古老建筑的歷史價值,充分發揮了成熟空間的巨大潛力。
首先,加強舊城中心區綠化。在舊城區,雖然隨處可見百年大樹,街道上植物十分繁茂,但是在社區內部普遍缺乏完善的綠化,因此需要對舊城區整體進行綠化,對老舊小區增加綠植覆蓋面積,還可以增加居民屋頂綠化、窗臺綠化等,形成立體式的綠化環境,并結合舊城區自然水系資源,構建公園景點,大力改善舊城環境景觀;其次,完善舊城區基礎設施。TOD理念強調“以人為本”,隨著時代發展,舊城區基礎設施已經難以滿足現代人們生活需求,因此,需要對舊城區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完善。包括交通、水電、燃氣等諸多民生工程,基礎設施涉及眾多資源環境問題,在進行規劃時需要對區域內人口密度、資源環境等進行綜合考核,在對現有基礎設施資源充分利用的同時,增加非盈利公共設施建設,為舊城區居民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滿足舊城居民基本生活所需;最后,TOD理念下,強調高密度、可持續發展。在進行舊城環境景觀改造更新時,需要引入現代化技術理念,加強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促進舊城生態環境與城市更新可持續發展,為人們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4]。
TOD理念在我國舊城中心區改造更新中運用較少,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本文通過對TOD理念進行闡述,分析了舊城中心區改造更新現狀,以TOD理念為指導,對舊城中心區改造更新進行了深入探析,其中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需要改進,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相信舊城區改造更新是未來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對此,相關從業人員還需要加強TOD理念學習,借鑒國外發達國家舊城改造成功案例,不斷提升我國舊城改造水平,促進我國城市更快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