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晴晴 中州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區域完善,可以令企業在收購過程中,從速為企業提供信息服務。企業領導層可以在企業業務處理等工作上,投入更多精力,以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為基礎,實現各項輔助功能,分擔財務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壓力,在企業領導人員決策制定層面,保證財務數據的準確性,方便相關工作的開展,進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立與完善,和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息息相關,但是一些企業,尤其以中小企業為主,很多都沒有財務集中管理的平臺,導致財務管理工作相對混亂。一些基層部門財務核算,同樣有較為明顯的差異,導致管理工作無法集中進行。這同樣會增加企業財務部門監管企業財務狀況的難度,導致財務信息出現滯后性。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構建和完善,可以提高企業業務流程的統一性,方便后續企業高層,更好掌握基層部門財務管理的各項數據,有效整合數據,進而實現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相較于傳統財務管理模式,可以方便財務管理人員加強對企業業務的處理,在不改變業務總體數量的基礎上,可以避免財務管理人員出現冗員現象,優化管理人員結構。
傳統需要人員到子公司中收集數據的工作方式,如今只需要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中即可完成任務。如此則減少了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壓力,避免浪費過多資源,防止增加更多成本投入,影響企業經濟效益。
當前社會環境下,信息化水平較高的技術平臺,結構主要為客戶機/服務器,或瀏覽器/服務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同樣沒脫離上述服務器的機構范疇。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客戶機/服務器還是瀏覽器/服務器結構,都需要以企業原有管理信息系統為基礎,充分發揮技術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加強開發與維護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工作的落實。除此之外,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應重視信息技術的價值,在企業日常管理工作中,最大限度體現信息技術的價值。這需要企業重視復合型人才的引進,人才既需要有較高計算機技術水平,也需要有一定企業管理經驗。但是聚焦于現實情況,一些企業的員工并未達到專業技術水平標準,而且財務管理業務并未有較高熟練度,進而導致企業經營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立和完善,一定要重視互聯網數據傳遞技術的發展,加強數據的存儲和分析,同時應當重視軟件的強大,達到人機交換目的。整體來說,無論是數據庫與互聯網的建設,都會需要企業投入較多人力、物力與財力。但是一些企業規模并不大,企業自身發展尚需要投入權利,自然無法保證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和完善上,有充分資金保障。
另外,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建設完成之后,并不等于萬事大吉,在使用階段應重視硬件和軟件的維護,適當維修和更換硬件,并對軟件升級,維持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運行的整體穩定性。這同樣會讓一些中小企業,受到來自營運資金方面的巨大壓力。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相較于傳統財務管理模式,提高了標準化、集中化和自動化水平,在財務共享服務范疇之內的,不僅涵蓋企業會計活動,例如總賬管理等,還包含一些方面的管理工作,例如庫存、采購等物流管理,員工工資或福利待遇的資源管理以及關系或信息管理,例如合同管理、軟件升級等,業務活動復雜性極強。基于此,可以看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規模較大的企業中適用性較強,可以充分發揮其價值,應對較大業務量時,可以發揮事半功倍的作用。
但如果是一些規模不大的中小企業,平時客戶群介紹,業務并不復雜,人工和信息化技術處理的效果,不會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在中小企業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往往難以充分發揮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價值。除此之外,中小企業相較于大規模集團企業,往往不會要求財務管理人員有抬高管理素質,僅需要完成日常工作,例如記賬、算賬、報賬等工作。由此可見,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不但會造成資源的浪費,還會對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作用,起到一定限制效果,同樣會為企業運營成本增加負擔。
規劃主要集中于以下幾點:首先,保證數據的專業性,基于ERP系統,記錄不同子公司的業務處理狀況,結合財務與業務,通過統一編碼方式,實現子公司財務數據到統一財務數據的轉變,并統一進行記錄。通過客戶端書寫賬款收據,由企業財務人員核查信息準確性。其次,應對集中性進行核算,統一管理子公司財務數據,并基于核算平臺,致力于反饋制度的構建和完善,形成財務核算工作的支持力量。最后,提高財務共享水平,組織改革階段,應當有效融合業務與財務部門,在業務處理上,提高財務與業務人員處理的統一性,通過現代化技術,建立財務共享服務平臺,保證業務運作的獨立性。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立、完善和后續運行,都離不開具體員工的操作,因此,為了充分發揮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價值,企業應當重視人才的引進,招聘環節提高招聘標準,并在企業內部開拓培訓渠道,加強員工關于財務管理知識的學習,熟悉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各項流程,從而實現工作效率的提升。而為了滿足信息化財務共享中心的建設需要,財務人員也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在不同階段做好轉型工作,向財務共享人員、財務技術型人員、業務財務人員和戰略型人才轉型。在工作之余,不忘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財務職業技能和管理職能,注重財務工作與業務經營的結合,提高自身的預測分析管理能力,用專業的財務能力,創新的思維方式,幫助企業控制經營風險,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構建貢獻自己的力量。
對于一些經營規模不大的中小企業,應當和自身經營業務類型相結合,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業務范疇中,劃入重復性較高的日常業務,提高業務流程的標準化水平。而如果經營業務會對企業未來發展產生較大影響,則應規避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業務范疇之外,再造標準化程度較高的業務流程,在規模較小的中小企業中,將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積極作用發揮至最大。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系統結構上,通常以內部或外部系統進行區分,前者主要包含成本管理、預算管理、網上報賬、會計核算等系統;后者主要包含工商管理、稅務申報、銀企互通等系統。不同系統可以模塊化發展,在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階段,就結合企業情況,力求模塊化內外系統的簡潔,從而提高多數企業財務信息化水平。
財務管理同樣具有一定風險性,如在財務共享業務的自我評估和對共享業務的選擇過程中,發生偏差將導致服務中心失去信息基礎,影響信息質量。對此企業應做好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風險防范,重視風險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長期的發展規劃,從系統化的角度建立和完善服務中心結構。具體而言,這不僅需要中小企業重視各種制度的完善,強化對財務人員的日常培訓,提升其專業水平,還需要重視企業中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為信息化技術傾斜更多資源,建立信息化數據的安全防火墻,避免出現數據泄露問題,帶來企業財務危機。
綜上所述,信息化社會的大環境下,企業的財務管理同樣也應當和信息技術的優勢相結合,結合企業自身經營狀況和業務范圍,致力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立工作的規劃,重視人才的引進和培訓,以期提高業務流程的標準化水平,避免財務管理工作各項風險,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