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航 國家開發銀行重慶市分行
對比分析主要國家鄉村旅游發展路徑和運營模式,當前鄉村旅游經營較好的美國、法國、意大利、荷蘭等歐美國家,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澳大利亞、新西蘭、巴西等南半球國家,其鄉村旅游業從發展歷程來看,基本都歷經了起初水平落后、發展困難,到引起重視、找準出路,再到創新改革、綜合推進,最后規模發展、發揮價值的幾個發展階段。從發展時機來看,大多數國家是在城鎮化迅猛發展階段,由于出現了城鄉差距拉大、鄉村發展亟待振興等問題,為推動社會和諧發展、提高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發展鄉村旅游成為一種有效的抓手,在主觀和客觀上適應了國家發展的需求,如美國的“鄉村小鎮建設”、日本的“一村一品”運動、韓國的“新村運動”、德國的“村莊更新”、荷蘭的“農地整理”、瑞士的“鄉村建設”、法國的“農村改革”等,都是結合農村改革策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從發展類型來看,主要有鄉村風景觀光旅游、度假休閑旅游、農業體驗旅游、康體療養旅游、科教文化旅游、工藝產業旅游等主要類型,其中大部分都基于鄉村農場、農莊和工坊等與農業生產緊密結合,充分發揮當地的資源稟賦。
當前,隨著基礎設施、物流、新媒體、大數據等領域的蓬勃發展,也有更前衛的鄉村旅游模式出現,如“農業迪斯尼”或者稱為“農業嘉年華”的鄉村旅游模式,該模式以展示多彩多姿的特色優質農業產品為核心目標,集成了農業主題娛樂、創意休閑、參與體驗、展覽展示、餐飲購物、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諸多元素,采用“產品+科技+文創+傳統農業”的方式,如美國加利福利亞州的納帕谷(Napa Valley)、賓夕法尼亞州的好時鎮(Hersheypark)等。
國外鄉村旅游項目建設大都以政府、企業或村民的一方為主導、多方參與,并結合金融機構、游客等多方支持,構成了多維立體的投融資模式。
日本群馬縣的水上町,坐落在海拔1 千米至2 千米的山巒之間,集約型農業無法開展,老齡化和少子化使當地農業發展陷入窘境,通過轉型成為“工匠之鄉”,同時結合溫泉休閑度假,鄉村旅游迎來大發展,政府對每一間“工匠之家”建設的前3 年按每匠人每天進行財政補貼,隨后政府還繼續以委托管理費名義向其補助資金,提供發展動力。
新加坡作為“花園城市”,全國有多處栽種各色蘭花的農業科技園,主要由國家進行基礎園區建設,然后通過招標方式租給公司或商人負責具體日常種植經營,租期一般為10 年,公司自負盈虧,主要通過花卉產品銷售和旅游參觀門票等綜合收入取回投資收益。
美國加州中西部城市Fresno 的市民農園農業旅游區,由區內葡萄種植園等果園、薰衣草等花卉園和玉米等作物農場的農民提供耕地,城市市民和社區居民出資租用并參與耕作,一同種植管理,實現了成本和風險共擔,成果和收益共享的組織方式。
德國在“村莊更新”運動中,專門成立了一家實施鄉村振興計劃的政策性銀行——德國農業養老金銀行,積極為農業企業提供融資,并給予農業企業一定的貸款貼息,并配套免交營業稅、機動車輛稅等,極大地刺激了農村旅游產業發展的活力。
結合近年來國際頂級金融類期刊對鄉村旅游相關研究,包括以日本為例研究鄉村資源與鄉村旅游互補關系[1],以愛爾蘭、南非和美國為例研究鄉村發展中社會企業的角色[2],以農村社會企業為對象研究社會資本的作用[3],以丹麥為例研究政府協同治理如何促進鄉村發展[4]。上述研究主要圍繞鄉村旅游項目資源利用、社會企業作用和政府角色扮演等內容,分析了鄉村旅游成功發展所需的關鍵因素:
利用好鄉村資源,可以帶來直接和間接經濟效應。其中,間接效應包含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等,在發揮間接效應的過程中,通過努力內部化鄉村資源的正外部性,可進一步帶來規模經濟效應。如對于以農業產品生產為主的鄉村,可以通過提升產品的品牌價值、產品質量、文化內涵帶來提高收入、帶動就業的直接經濟效應;通過與當地社區、酒店、交通等配合協同,帶來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的間接經濟效應。這些由鄉村產品生產銷售活動帶來的正外部性,通過努力創造有利條件,將其內部化到鄉村旅游領域,即可最終帶來規模經濟效應。
廣義的社會學范疇中,社會資本是指個體或團體之間的關聯,是社會網絡、互惠性規范和由此產生的信任,是在社會結構中所處位置帶來的資源。社會資本可以分為三種具體類型:緊密式社會資本(bonding social capital)、橋接式社會資本(bridging social capital)和鏈接式社會資本(linking social capital)。緊密式社會資本可指具有相似背景、相同生活工作范圍的員工、家庭、團體或朋友之間的關系;橋接式社會資本指具備相對松散聯系的團體或者工作伙伴之間的關系;鏈接式社會資本指由不同層級、不同的類型的組織之間的關系。企業如何搭建商業模式,充分發揮好三種社會資本的作用,實現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雙重目標,成為取得成功的關鍵。
鄉村旅游需要有效的政府協同治理,目標是平衡好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之間的可持續性,內容應包含廣泛且公平的合作、合法且有經驗的召集者、充分的資源三方面要素。廣泛且公平的合作需要在決策制定時候避免單純“自上而下”的決策方式,應讓各利益相關方參與決策制定,充分吸納意見建議;合法且有經驗的召集者需要由政府指定,可以是政府部門、旅游協會、社會團體等,召集者并非項目的實際執行者,但是需要充當項目發起者、發展戰略制定者、資源協調者、市場宣傳者等方面角色;充分的資源指要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充足的人、財、物基礎,盡可能地培訓吸收當地穩定勞動力,協調財稅優惠,配合金融機構融資,完善土地資源、公共交通等基礎設施配置。
為實現國內鄉村旅游快速穩健發展,應當積極借鑒國外鄉村旅游發展成功經驗,因地制宜、取長補短。
充分挖掘并提升鄉村資源的正外部性,將外部性內部化來發揮規模經濟效應,是推動鄉村旅游項目的有效工作思路。具體需要積極尋找可發揮正外部性作用的鄉村資源,以其為基礎發展鄉村旅游,搭建合理融資模式,努力構造穩定的營運現金流,增加企業綜合收益,提升經營可持續性。
鄉村旅游項目的實施主體是項目成功建設運營的關鍵因素,從是否具有合理動機、是否能夠催生發展動能、是否成功搭建合理模式來評估企業能否在鄉村旅游項目中扮演合格角色,結合緊密式社會資本、橋接式社會資本和鏈接式社會資本三個維度的社會資本的概念,重點檢驗企業能否有效搭建并運用好三種維度的社會資本,關注承擔項目建設運營企業在管理團隊、合作伙伴和各層級單位等各方面社會關系的表現,進而在防范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政策風險等方面采取積極應對措施。
政府在鄉村發展中的協同治理水平和參與力度,極大影響項目的成功與否,也直接影響金融投融資能否在鄉村旅游產業項目中取得成功。需要充分依靠和發揮政府的協同治理作用,激發政府在項目前期規劃、政策制定、牽頭協調部門指定、人力資金支持、基礎設施配套、市場宣傳推廣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優化項目穩健運營的外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