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青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省分行
“互聯網+” 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及互聯網平臺將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經濟形態?!盎ヂ摼W+金融”從組織形式上看至少有三種方式:互聯網公司做金融;金融機構的互聯網化,引進互聯網技術和平臺;互聯網公司和金融機構合作。從“互聯網+傳統金融企業”的角度,隨著互聯網金融的深入發展,企業需要不斷引入技術以適應內外環境變化。更多的金融企業開始依賴大數據等技術開展業務,極大程度上提高了經營效率,但也帶來新的風險點。
COSO 委員會指出內部控制環境的構建是內部控制運行以及有效性發揮的起點和基礎,包含組織結構、權責分配、人力資源政策和實務等七項要素。我國財政部《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 1 號——組織構架》等內部控制應用指引征求意見稿,將內部控制環境中的組織構架、人力資源、發展戰略、社會責任和企業文化等 5 個項目單獨作為應用指引。本文側重從財政部對內部控制環境的注解來分析優化內控環境的思路。
隨著我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商業銀行基本都建立了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設立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及高級管理層,明確地劃分了權責分配。但由于委托代理關系的存在需要通過內部控制環境優化削弱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對公司運營成效的影響。
人力資源政策是內部控制有效發揮作用的重要條件。決大部分商業銀行已建立了有序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并逐步加大科技投入。目前絕大部分銀行已經建立起獨立的現代金融職業教育平臺,如建設銀行于2018 年成立建行大學,開展互聯網線上培訓與現場培訓,提高員工素質。
各家商業銀行已經認識到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挑戰與商機,在制定發戰略時,依據市場定位與自身優勢,充分引進高新技術,挖掘客戶需求。如建設銀行的住房租賃、普惠金融、金融科技戰略,充分利用內外部整合的平臺與大數據,依托金融科技驅動力,服務更多受眾群體。
《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 4 號——社會責任》指出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應當履行的社會職責和義務。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開始重視企業利潤與履行社會責任的平衡。如浦發銀行在 2006 年發布了我國銀行業第一份社會責任報告;建設銀行向社會開放“勞動者港灣”、“金智惠民”培訓、“裕農通”服務點等,創造社會價值的同時積極解決社會痛點,實現可持續發展。
良好的企業文化有利于員工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有利于加強內部控制環境建設。
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商業銀行在發展的歷程中已經初步建立了符合自身發展的企業文化核心體系,也逐步將銀行企業文化融入管理框架,成立企業文化部等相關部門來管理企業文化。
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數字化經營能力的競爭已成為銀行業的新戰場,信息傳遞與決策效率將直接影響經營成效。我國商業銀行一般采用三級管理,一級經營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的管理半徑較大,組織架構扁平化程度不足,權力集中化程度高,決策鏈過長導致信息傳達延遲,執行效率低。
人員數量配置方面,商業銀行對市場配置重視程度不足,過分依賴人力資源的計劃配置,造成人員擴張,機構龐大。而隨著互聯網金融模式迅速發展,人工服務占比將迅速下降。目前國內已經出現了無人銀行。人員結構方面,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銀行需要引入科技型人才,而傳統商業銀行從業者中金融、會計等專業人員占比高,科技型人才培養不足。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的不斷突破,金融科技在金融發展中驅動力作用凸顯。商業銀行金融科技戰略逐漸成為轉型的關鍵。面臨金融科技戰略轉型,不論是依靠內部自行研發還是通過獲取外部投資或合作等路徑,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而傳統銀行業難免存在金融科技力量不足的困境,如果不建立好相應的保障機制,可能會面臨網絡信息安全風險、信息泄露風險等。
發展普惠金融要求商業銀行改變傳統利潤最大化經營理念,建立更廣泛、開放的平臺,將目標客戶從以往的高凈值客戶擴大到農民、小微企業、城鎮低收入人群。但傳統方法對這類客戶群體的評價、管理難度較大,風險較難把握。雖然銀行已經能夠對數據進行一定程度的集成運用,但我國普惠金融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體制建設不會一蹴而就,雖然一些銀行已經成立了事業部,但還需要在政策制定、機制建立等多方面改進,實現利潤目標與社會責任的統籌。
在“互聯網+”時代,企業文化也有了更廣泛的傳播渠道、更高效的傳播速度,更網絡化的傳播形式,但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戰略融合的程度仍有待進一步提高,企業文化建設應該更加個性化,應更加貼近時代和注重實質。商業銀行現階段普遍存在員工對企業核心價值觀內涵認識不清、內部共識與協作性較差、員工創新能力較弱、“滿足客戶需求”不能與時俱進等問題。
“互聯網+”背景下,銀行應重視互聯網思維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優化組織環境建設,縮短信息傳遞鏈條,提高經營質效。在機構設置模式方面,逐步向扁平化和技術化方向調整。在溝通機制方面,利用科技創新技術打造智能化管理平臺,通過網絡通訊技術,實現信息準確、快速傳遞,增強信息共享、數據信息管理能力。不斷優化內部信息溝通渠道,增強員工對重大事項決策的參與度,實現對發展策略的及時調整,提高決策的科學性與可行性。
人力資源配置過程中,主動適應金融科技創新,優化人員結構,增加科技型人才引進力度。人才培養方面,實行管理序列和專業技術序列雙晉升機制,確保人才晉升渠道暢通。注重職業道德、理想信念等隱性職業勝任能力的考察,總體提升員工個人素質。利用互聯網優勢,建立靈活多樣的長效培訓機制??己朔矫?,將內部控制環境建設成效與管理人員的晉升、績效相結合。
緊跟時代步伐,制定符合互聯網時代特征的發展戰略,制定銀行自身的金融科技戰略,并運用到運營、營銷、服務等具體領域,充分發揮科技支持,助推管理模式與運營模式向智能化、精細化、自動化更高階提升。運用高新技術積極對大數據進行發掘,甄選有價值信息,探索實施差異化戰略。同時為戰略發展提供維護支持保障,保證可持續發展。
“互聯網+”時代,商業銀行應重視企業形象的樹立,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關心弱勢群體,提供更加普惠的產品服務。在產品研發過程中,以客戶需求為中心,滿足不同客戶群體金融需求,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在業務辦理流程設計上,以方便用戶為出發點,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簡化程序,提高效率。同時,要保護好客戶身份信息等敏感信息,規范信息來源渠道與使用范疇,保護消費者權益。
“互聯網+”時代,企業文化建設不能流于形式,要著力打造優勢文化且體現員工個性需求。銀行應緊密結合金融科技,打破傳統傳媒平臺搭建結構,建立官方網站、公眾號等新興傳媒方式,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傳導企業核心價值觀。同時充分尊重員工個性,激發員工創造力與活力。打造網絡學習平臺,將員工的思想教育與精神活動與企業文化相結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