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瑜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
鄉村是具有自然、經濟、社會等特征的地域綜合體,具有生產、生活、生態等眾多功能。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鄉村想要振興必然離不開金融這潭活水,而在農村金融中農業信貸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為了鼓勵農村金融的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相關政策,大力扶持有關金融機構。但是就最近幾年的成果來看,農業信貸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存在著供給與需求的雙重矛盾。因此,本文就農業信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有效建議。
從今年年初開始,為了減少疫情對于我國經濟的影響,中央銀行一直在采取靈活的貨幣政策。最近,國內流行病已經結束,海外流行病繼續蔓延。3 月底,央行將7 天逆回購利率下調了20 個基點。4 月3 日,為了支持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促進對中小企業的支持,降低社會融資的實際成本,央行決定對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降低1 個百分點,并于4 月15 日和5 月15 日實施該政策,每次降低0.5 個百分點。在此次有針對性地降低之后,大約4 000家中小型金融機構(主要是農村金融機構)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將降至6%,這是中國歷史上最低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這次獲得目標存款準備金率下調資金的中小銀行數量占銀行體系的99%。在疫情的影響下,國家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是緩解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流動性約束的重要手段。這些舉措對于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農村信貸發展得很快。尤其在小額信貸方面,已經深入到農村各地。然而由于資金的逐利性,農村信貸資金可能沉淀在資金效率太低的項目上,對于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村金融良性發展貢獻有限。我國農業信貸效率有待提高,且存在明顯的地域性差異。,在東部、南部等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 其信貸效率也高于其他地區,這與經濟發展水平是相一致的,而西部地區由于經濟狀況不好,信貸效率也大大降低。此外,對農業信貸效率進行深入探究后發現經濟發展水平高、農業大省和發展地方特色農業的省份農業信貸效率要高于其他地區。這種效率的參差不齊,削弱了農業信貸發揮作用的效果。因此政府應當加強各地區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打破地區歧視,從而提高農業信貸效率,深入推進區域間農業信貸協調互動發展。
農村供給性金融抑制意味著農村的供給并不能滿足現代農村經濟的發展。首先表現為總量上的供不應求,農村金融機構資產規模比較小,發放貸款的規模自然也就不高,滿足不了農村的需求。其次出現了結構性的缺口,具體表現為生產性的貸款數量較多,生活性的消費貸款數量較少。短期流動貸款規模較大,長期固定貸款數規模較小。除此之外,農村金融機構的產品種類少,結構單一,金融資源供給不足,沒有建立起一個與現代農業生產相適應的充滿活力和競爭性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服務種類上也大多限于傳統的存款、貸款、匯款等業務,票據、信用卡等業務鮮見,創新金融工具也很少。信貸服務對象基本有限于有抵押品的農戶和農村龍頭企業,其他例如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幾乎得不到金融的支持。
近年來為了促進農村信貸的發展,政府可謂是想盡了辦法,但是政府出臺的政策都是從供給端進行的改革,忽略了金融機構規模經濟的特點,強調要從農民的立場出發,堅持為農民服務,在多元化的競爭方面集中發力。然而,農村多年來持續的融資難、融資貴的現象已經充分驗證了一個事實,即農村金融機構多樣化、小型化帶不來有效競爭,而金融機構也沒有大規模地向小額農戶發放貸款,沒有完全滿足農戶的需求。事實上,由于農戶的需求滿足不了金融機構規模經濟的要求,由此帶來的經濟效益太差,許多金融機構將閑置的資金通過各種方法轉移到其他城市,這種做法導致了農村經濟的外流。
農戶的金融需求是小額的、碎片化的。既然碎片化的需求不能滿足金融機構規模化經濟的需要,農戶可以自發的將需求加以集中、整合。比如以村為單位,將一個村子中需要資金的農戶集中在一起,成為一個大的資金需求主體到金融機構進行貸款。這樣自身規模化的需求會讓金融機構更愿意發放貸款。
首先是資金來源的創新。農村金融機構籌集資金是比較困難的,農戶存款有限,有的還不愿存款,而其他金融機構不看好農村經濟也不愿投資。這就導致農村金融機構缺乏資金,不能滿足農村金融主體的金融需求。其次是風險管理上的創新。農村金融機構不愿發放貸款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農戶還款能力、意愿抱有懷疑態度。對此,金融機構可以建立小范圍的征信系統。金融機構可以根據農村的特點,建立小范圍的征信體系。最后利用大數據對金融服務進行創新。現如今網絡深入到全國各地,金融機構可以運用大數據,對不同信用等級的違約情況進行統計,并進行評分。計算出各個評分等級對應的最優貸款利率,建立一對一的個性化貸款服務。
農戶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不能一輩子靠天靠地吃飯。要自身積極主動地尋找投資機會,主動尋找資金。但是,得到貸款并不意味著可以不顧風險隨意妄為。農戶要監督自己按時還款,督促自己不要違約。
政府應嚴格監管金融機構以及農村金融主體的行為。要求農村金融機構必須將獲得的資金服務于農村經濟的發展,要讓農村金融機構真正發揮助力鄉村振興的作用,要讓資金從哪兒來服務哪里去。同時,還要嚴格監管農村金融主體履約行為,督促其按時還款。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對違約失信農戶以及單位采取懲罰措施。通過政府的嚴格監管可以減少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從而提高農業信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