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靜 瀘州市中醫醫院
企業稅收籌劃要在財務管理框架之內實施,基于對稅收籌劃的正確認知,以國家稅務政策為指導,科學合理地進行稅收規劃,避免不合理的稅負支出。稅收籌劃,可以基于財務融資管理、財務投資管理、財務經營管理以及財務利潤管理等層面,分析和實踐稅收籌劃,在履行納稅人義務的基礎上,使企業經濟效益目標能夠更好實現。
國家稅收體系是推動社會進步,促進經濟建設的重要基礎。稅收的來源是各個行業的企業,作為企業而言,稅收即使企業應盡的義務,也是企業重要的財務構成基礎。現代企業在發展中,要重視財務管理優化,提高稅收籌劃能力,在積極繳納應繳稅費的同時,基于國家相關的稅收政策,減少不必要的稅收成本。企業稅收籌劃,做到符合國家政策規定,避免稅務風險的發生[1]。稅收義務是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在稅收籌劃中,企業要從風險角度進行分析,不能將稅費降低作為唯一的財務目標。如果企業違反規定偷稅漏稅,不僅無法實現降低稅負成本的目標,還會導致企業受到稅務機關的處罰,需要在補繳稅款的同時,繳納一定的罰款,從而增加了企業的營業外成本。企業要充分利用財務管理的專業性優勢,從國家政策角度去解讀稅收條款的要求,明確企業應當承擔的稅收義務,在稅收法律框架內構建科學合理的稅收籌劃機制,企業稅籌工作,能夠按照國家相關法規條例開展,在符合國家規定的前提下,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高企業整體效益。企業可以基于財務管理工作,獲取全面準確的稅收數據,并基于合理的規劃內容,使企業能夠運用財務管理手段來分析稅收相關的數據,并結合企業財務實際情況,建立稅收籌劃體系,完成稅收籌劃的具體性工作內容。企業財務管理能力和實踐水平,對于稅收籌劃的成效有著直接的影響。企業稅籌實踐中,需始終以財務管理為核心,并不斷提升財務管理水平,保證財務管理與稅收籌劃的共同執行效果。另外,在稅收籌劃中,財務管理要想取得良好的稅收籌劃成績,還要重視企業內部各個部門的配合[2]。企業要協調好部門關系,維護企業經濟活動的健康性,在財務管理中將所有企業的運營環節都納入其中,能夠保證稅收籌劃工作的全面性和高效性,為企業運營發展提供積極的助力。
企業運營管理中,為了能夠更為合理地使用資金,會通過融資活動來為企業獲取更多的資金支持。融資能夠為企業戰略發展提供足夠的資金,因此是財務管理的實施基礎,企業在融資中,對所有融資渠道特點都要全面把握。企業運營中,融資主要來源是債務和資本,債務融資一般經由企業與銀行之間的債務協議,從銀行獲得資金支持,資本融資則是企業經過資本市場,通過股票等權益證券方式獲得資金支持。企業需要對提供資金方進行補償,也就是支付相應的資金成本。對于企業而言,選擇何種融資方式,就需要基于財務管理角度進行分析,并結合稅收籌劃方式,同時實現稅負的降低[3]。兩種融資方式的成本列示有明顯差異,資本融資方式的成為作為股息列示,債務融資的成本作為利息列示,從成本角度分析,利息成本要大于股息成本,而且負債融資的資金使用期限一般短于資本融資方式,但從稅收籌劃角度分析,債務融資的稅負比資本融資更低。這主要是由于債務融資與所有者權益,是呈現負相關的比例關系,在計算企業稅負時,需要繳納的所得稅也會隨之降低。
企業資金較為充裕時,會通過投資活動來實現資金的增值,這對企業而言具有重要的經濟作用。投資活動是企業閑置資金的有效規劃利用,基于稅籌管理,能夠使企業投資過程的稅款負擔得以合理控制。國家稅法中對于企業的納稅義務有著明確的規定,如企業需要繳納所得稅、增值稅等[4]。在投資活動中,需要考慮到國家出臺的稅務條款,如增值稅的稅率方面,不同身份的納稅人會有所差異,一般納稅人的增值稅稅率會高于小規模納稅人。企業在投資中就要充分考慮到這種差異性,在選擇投資對象時,可以傾向于小規模納稅人。但這種差異對于稅負降低來說也不是絕對的,一般納稅人的增值稅能夠予以抵扣,也就是現代財務票據中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作用,進行進項稅和銷項稅的抵扣,這種優勢是小規模納稅人所不具備的。企業在投資中,還要考慮到具體的業務情況,如果是進項稅成本較大的時候,選擇投資一般納稅人企業,能夠有效降低增值稅方面的稅負。在投資活動中,還要考慮到國家稅務優惠方面的因素,國家對于一些特殊行業、特殊地區都會有稅負優惠措施。如科技型企業的研發費用,國家為了鼓勵科技企業的發展,在納稅方面給予了較大程度的優惠,對于企業成本中與研發相關的各項費用,允許從納稅所得中加計扣除,降低企業納稅額。在偏遠地區,國家為了支持其經濟發展,也會給予更多的納稅減免優惠[5]。在投資中重點考慮這些因素,將投資向這些地區和行業傾斜,利用國家的納稅優惠。
企業任何環節的稅負成本控制,都要基于稅收籌劃和財務管理來實現。企業經營的最主要目標,就是獲得經濟收益,提高企業獲利能力。企業在財務管理基礎上,會開展經營目標的確定和經營方案的制定,使企業可以在經濟目標實現中更為順利。在企業經營管理中,不同的生產模式會對納稅額有著直接影響。如生產加工企業采用不同的加工方式,納稅核算方式就會存在差異。加工方式一般分為企業自行加工、委托給其他企業進行加工,但由于企業加工量等方面存在不同,最終的納稅額也會不同。而且,企業經營管理中,由于不同的加工形式會產生額外的費用,導致企業最終效益也會受到影響,如加工費成本與加工量的情況,會對納稅形成影響[6]。如企業自行加工,會涉及到原材料采購,如果是一般納稅人企業,材料采購的進項稅可以抵扣銷項稅。如果委托加工,則有加工企業采購原材料,那么企業則無法獲得進項稅抵扣。基于稅收籌劃理念,要合理計算企業的采購成本、稅負抵扣、加工成本等綜合要素,選擇最佳的財務方案,確保企業效益目標。在企業銷售方面,也要考慮到稅收籌劃方面的問題。目前在納稅方面,有遞延所得稅形式,這種形式可以讓企業緩解短期內的納稅壓力。在企業銷售過程中,可以通過在銷售合同中確定收入確認時間點,來提高企業對銷售收入的規劃能力,盡量保證銷售收入的均衡。如小規模納稅企業,在每個月經營銷售未達到起征點時,可以減免部分附加稅,從而減低稅負。如果不能很好地進行稅收籌劃,個別月份經營收入過高,那么就無法獲得該項優惠,這些情況都是經營管理中需要重點考慮的。
企業利潤需要進行分配,分配方式的不同會影響到納稅情況。企業稅收籌劃過程中,可以將通過將利潤重新投入到運營過程中,降低企業經營利潤的比重,從而降低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國家在支持和引導企業發展中,對于企業經營給予了很多的政策支持。利用這些財務政策,適當調整企業的利潤支配方式,不僅能夠實現企業稅收籌劃目標,同時也能夠對企業長遠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7]。企業在稅收 籌劃中,應當在政策法規的框架內,科學合理地運用財務管理方法,對企業實施有效的納稅規劃,降低企業納稅成本,提高企業稅務行為的合規性,這也是企業健康發展的必要前提。企業納稅行為符合國家規定的同時,將稅務風險隱患消除,促進企業科學的財務行為。企業在財務管理中,應當將企業戰略目標與財務工作進行充分的結合,基于利潤目標的分解和實施,使稅收籌劃工作可以順利開展,確保企業效益的最大化。
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離不開合理的納稅管理,國家經濟建設需要企業納稅進行支持,而企業作為經濟主體需要擔負起這樣的社會責任。納稅是經濟的重要支柱,而企業納稅中要平衡好納稅負擔與利潤的關系,就需要企業要積極運用財務管理方式,開展科學合理的稅收籌劃,保證企業在符合國家稅務政策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稅負成本,提高經濟收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