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貞玲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興圍小學 廣東 深圳 518000)
為了實現小學教育的目標,教育工作者會組織班級學生還有少先隊共同參與一些活動。少先隊活動中小學生班集體意識培養是其中重要的一項內容,但是目前培養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所以作為小學教育工作者要能夠進一步完善少先隊活動中小學生班集體意識培養的策略,有效的實現小學生班集體意識的提升。
1.1 部分學生仍然無法遵守紀律和規定。在少先隊活動中目前大部分學生都是可以很好地遵守少先隊活動的相關規則和紀律的,但是部分學生目前還是沒有認識到少先隊活動的意義,所以在參與少先隊活動的時候不能夠很好地遵守相關的規則和紀律,這樣就進一步影響到了對學生班集體意識的培養。
1.2 部分學生集體觀念和主人翁意識淡薄。目前很多學生還是習慣以自我為中心,所以在少先隊活動中不具備較強的集體觀念和主人翁意識,對于班級的事務不夠關心,不關注班級管理的情況,也不能夠積極參與到班級的活動管理中,這樣使得教師在少先隊活動中進一步落實班集體意識的培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1.3 很多學生存在著自我為中心的傾向。目前很多學生存在著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不能夠很好的關注別人的感受和習慣,在班集體活動中會出現自私自利還有斤斤計較等方面的問題。其實主要是因為目前社會上獨生子女所占據的比重較大,這些學生從小在家中受到了家長的溺愛,經常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夠很好的和別人進行相處,缺乏集體主義意識。同時學校在落實德育教育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忽視對學生集體主義意識的培養,最后就是社會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1]
2.1 確立明確可行的班級目標。一個學校中每個班級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一位學生都有著不同的生活條件還有社會經歷。所以這些學生也會具備不同的個人動機還有目標。教師應該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要把自己的利益和班集體利益進行整合。學生要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任務就是要能夠很好的學習知識和本領,從而更好地為祖國和社會做出一定的貢獻。同時為了能夠更好地在社會立足,為社會做出一定的貢獻,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為了讓學生可以具備團結意識,要能夠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氛圍,建立情感的紐帶,讓學生在體驗到了班級溫暖的同時可以更好的為班級做出貢獻,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比如少先隊開展的我愛我家的活動。通過這個活動希望學生能夠充分的認識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能夠發現別人擁有的長處,同時可以認識到這么多不同的優勢匯聚成了一個班集體,組合成了優秀的集體,進而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力量和地位,認識到集體利益的重要性。[2]
2.2 開展培養學生班集體意識的少先隊活動。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作為教師要能夠積極組織開展一些可以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意識的少先隊活動,可以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實踐中,在身體力行中感知集體主義精神,進而培養學生班集體意識。比如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一些野外的拓展訓練,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參加一些體育競賽項目,借此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和精神。另外也可以開展一些少先隊的節目匯演,每個班級負責出一個表演節目,借助這樣的方式有效的提升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和精神,實現學生德育發展。
2.3 借助激勵策略培養學生班集體意識。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班隊活動,可以在活動結束后針對性的進行一定的點評和指導,在評價的過程中要盡可能鼓勵學生,教師可以針對表現優異的個人還有班級給予一定的表揚和鼓勵,能夠給到一定的獎勵,這樣可以為學生樹立很好的榜樣,借助這樣的激勵策略也能夠不斷地培養學生的班集體意識,實現學生更好的發展。[3]
總而言之,德育教育目前已經成為了教育的重要任務。而班集體意識是德育中重要的內容之一,小學教育工作者要能夠有意識的在少先隊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班集體意識,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道德素養進一步提升。目前學生班集體意識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就少先隊活動中班集體意識到現狀進行了分析,探索了三個有效的培養學生集體意識的策略,希望能夠給一線的小學教育工作者一些啟發,從而全面的提升少先隊活動質量,也實現小學生班集體意識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