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實優良品商貿有限公司
在2019年初,我國稅務部門統一征收社會保險費及先行劃轉的非稅收入,這一舉措當即便受到了整個社會的密切關注。“社保入稅”政策的推行對于企業來說,會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用人成本,這對于受人力成本影響較大的企業來說在經營和發展方面帶來了一定沖擊。而對企業員工來說,這一政策進一步提高了勞動權益的保障力度,但也可能會提高社會失業率。而在“社保入稅”政策之下,企業如何扭轉人力成本提高而帶來的影響,企業人員又該如何規避失業率上漲帶來的風險則是全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
1.提高企業用人成本,提高社保負擔
在“社保入稅”施行后,征管力度也有了明顯提高,因此企業欠繳或少繳社保的現象有了明顯降低,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的真實薪資水平來繳存基數,避免稅務部門對于企業違規違法操作的懲處,這也讓社保費用成為企業支出項中的重要結構,對企業的資金運動帶倆了不利影響。因此“社保入稅”會導致企業業績的向下滑動,短時間對企業的發展來說帶來了負面影響,這在勞動密集型企業中更加明顯,企業所需承擔的社保繳費率越高,便會在雇傭工資和雇傭規模上進行壓縮,企業在招聘員工時會更加關注員工能夠帶來的價值和專業能力,并降低招聘規模,擇優錄取,以相對更少的人才規模創造出高于薪資水平的價值。此外也會對各個職能部門進行精簡化,如內部裁員、勸退等,或減少全日制員工比例,降低社保費征繳所帶來的影響。
2.保險費的補繳少繳與欠繳
在“社保入稅”政策下,稅務部門會要求企業將欠缺的保費補繳,或針對企業存在的違規行為進行處罰處理。據了解,在我國大約有70%左右的企業存在著社保費用少繳、欠繳的情況,而對于社保費的補繳則會成為許多企業意料外的支出,對企業的資金流動帶來明顯的擠壓,對企業的投資和價值提升來說帶來不利影響。若企業存在經營不善或財務問題,那么社保費的補繳則會讓企業的發展境況雪上加霜,加快企業的破產,而一些瀕臨破產的企業很多都會為了逃避高額的社保費而選擇盡快注銷來降低損失[1]。
3.控制企業的違規操作,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
在“社保入稅”施行后,企業根據社會最低工資為員工繳納社保等違規行為將會得到有效控制,若存在違規操作則會在稅務部門的數據中查詢到,受到稅務稽查部門的檢查與處罰,這對于規范企業行為,保障勞動人民權益來說具有積極作用,讓企業能夠依照有關規定依法繳存保費。此外,我國建立了統一的社保征收標準,各地區并沒有調整社保征收率的權利,進一步提高了征收剛性,而繳存同比例的保險費也能促進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1.短期內失業率提高,增大就業壓力
如上所述,我國有70%左右的企業具有欠繳、少繳社保的現象,并且社保入稅會提高企業的用人成本,這導致部分經營狀態并不好的企業很大概率會因用人成本的提高而縮減用人規模甚至是關停企業,導致崗位的減少,帶來相當規模的失業問題。同時企業所面臨的繳費負擔也會對員工的福利待遇帶來不利影響,獎金津貼等都會面臨很大程度的縮水或直接取消。稅務部門會按照有關標準,根據企業薪資水平來制定社保費繳存基數,很多企業也可能會為了降低這一基數,從而降低整體薪資水平,這對員工來說直接面臨著薪資待遇的降低。稅務部門提高社保征繳力度時,企業員工也需要根據有關標準繳存職工個人所需繳存的費用,這使得原本就可能降低的薪資來說還要進行一部分支出,高收入水平的社會群體并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但低收入人群則可能導致基本生活難以保障,生存壓力提高,雖然社保金額繳多得多,但依然難以轉變多方面影響下所導致的生存壓力問題。
2.勞動權益得到保障
以往部分企業可能會利用少繳社保的方式減少用人成本,而“社保入稅”的推行則將為員工依法繳納社保費變成了一種剛性要求,降低企業違規行為的同時對員工勞動權益提供了保障,讓員工在發生特殊情況時能夠得到更好的保障,降低員工的經濟負擔。并且若企業具有違規操作從而少繳、欠繳社保費,那么企業員工也可以按照有關規定向稅務部門舉報,稅務部門會監督其改正或進行懲處,讓員工在遭到合法權益受侵害時能夠有法可依,保障員工的勞動權益[2]。
“社保入稅”背景下,企業違規行為的成本提高,因此在社保費的繳納上必須要合法合規,根據標準程序執行,避免違規行為帶來的處罰。根據兩會“減稅降費”政策的實行,企業有可能可以根據“減稅降費”政策將“社保入稅”帶來的用人成本提高問題進行對沖消除,甚至可能會從中受益。對于“社保入稅”來說,企業可以采取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措施有以下幾點:
1.用人成本上升的環境下更應提高預算管理
在企業招聘員工時,需要在總預算的指導下設計合理的招聘規劃,在招聘期間執行規劃方案,避免盲目招聘的現象,也避免員工冗余現象,降低企業的用工成本。利用預算管理的方式將企業招聘整個過程進行全面管理,及時發現并解決超預算招聘的問題,在完成招聘后也要進行問題的總結與反饋,進一步改進預算管理方案。此外,用人在于精,而不在于數量,因此企業對于人才招聘來說需要秉承著擇優錄取的原則,注重員工能夠創造價值的能力,以相對更少的人才資源創造更高的價值,在控制用人成本的基礎上也實現整體效益上的提高。
2.提高企業競爭力
“社保入稅”對于企業的生產與研發來說帶來了一定挑戰,在用人成本提高的條件下,企業的管理與生產工作都要更加注重綜合效益。企業間的競爭在于產品的生產質量以及服務水平,因此提高產品研發力度和服務水平、滿足顧客多樣化需求、創建企業品牌、提升產品價值等都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有效舉措,幫助企業獲得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以銷量與價格等優勢來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益。推動企業生產模式的創新和優化,利用現代技術的研發或引進來轉變傳統生產方式,提高生產機械化自動化水平來替代人力,提高生產效率的基礎上降低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從而減緩用人成本提高對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也實現了發展力、競爭力的提高[3]。
對企業員工來說,需要不斷提高勞動權益的保護意識,在自身合法權益遭到侵害時要學會利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同時積極響應“社保入稅”政策,及時繳納社保費,在面臨突發情況時也能獲得更加可靠的經濟保障,降低經濟負擔的同時也保障了勞動權益。此外,員工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業務水平,從而迎合企業“擇優錄取”的用人策略,提高自身價值創造力,規避“社保入稅”政策下失業率提高的問題。
社保入稅是我國統一保險費用征收制度,也是征收程序的規范性手段,“社保入稅”的提出必然有其意義和作用,近年來我國人口逐漸步入老齡化,許多老年人都面臨著入不敷出的現象,而在供給側改革不斷深化的條件下,經濟發展速度的放緩成為社會大趨勢,“社保入稅”在為小微企業帶來發展影響的同時也會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引發部分企業關停、基層人員失業率提高等重點問題。但若是以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也是降低政府財政壓力、緩解人口老齡化引發的分享問題、促進企業生產創新、有助于企業競爭與長遠發展和推動國家長遠發展的有效路徑。因此積極響應并落實“社保入稅”是長遠發展下的發展策略,而短期下存在的問題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進行解決,對此企業需要不斷提高科研力度,提高企業競爭力、優化生產經營模式、控制經營成本等,緩解用人成本提高的問題,推助企業長遠穩定的發展。同時對員工來說,也要不斷提高勞動保護知識教育,讓員工懂得利用法律武器保障自身權益,并提高自身的價值創造力,降低失業率提高帶來的營銷。整體上來看,“社保入稅”政策所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利”在長遠“害”在短期,因此掌握趨利避害的應對策略是保障企業以及員工經濟效益和合法權益的重要舉措[4]。
“社保入稅”所注重的是國民經濟的長遠發展,而產生短期的負面影響則是難以避免的,因此在這一背景下,面對企業用人成本提高、員工失業率提升等問題,需要運用合理的舉措實現趨利避害,從而推動企業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