偰德群 錢婭艷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 100083)
滑雪作為一項歷史悠久的運動,起源于古代人與自然的斗爭。為了生存,人類不得不進行一些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有很多運動項目,滑雪就是其中之一。自2022年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以來,中國冰雪運動發展走上了“快車道”,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偉大目標,更是成為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36項承諾中最為引人關注的一項軟實力壯舉。正因為如此,中小型滑雪場數量急劇上升,滑雪運動逐漸被人們所關注,大眾參與滑雪運動的熱情一直在持續升溫。
自工業化以來,滑雪運動在歐洲興起并發展起來。歐洲國家滑雪運動的興起主要集中在奧地利、德國、法國等處于阿爾卑斯山脈附近的國家,并在一戰后享譽世界。近代滑雪運動在歐洲國家興起后,逐步脫離了實用功能,成了歐洲人在漫長冬季里的主要消遣方式。滑雪作為一項自然依存度高的體育項目,其發展具有強烈的地域性。歐美也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冰雪運動的強國,對歐美國家來說,冰雪強國地位的確立與滑雪運動的發展并非偶然,滑雪運動的興起具有政治特征。歐美國家冰雪強國地位的確立一定程度有賴于中產階級在城市化進程中對健康的迫切需求。隨著挪威南森號成功穿越格陵蘭島,歐洲大陸在南森號北歐滑雪技巧的指導下開始接觸滑雪。這一時期,歐洲上流社會成為開展滑雪運動的第一階層,該項目也成為上流社會休閑娛樂和階級認同的工具。隨著現代化的深入,歐洲人開始開發阿爾卑斯山,鐵路圍繞阿爾卑斯地區建成,開始為飽受工業化之苦的城市中產階級尋找一條健康的休閑發展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滑雪成為軍事行動的必備技能,促進了戰后滑雪運動的普及。戰后,國家恢復重建,這樣意識的滲透在歐洲和美國的冬季山區,奧地利、瑞士和法國的一些滑雪勝地逐漸成為國際旅游勝地。19世紀30年代,歐洲和北美滑雪運動的激增在于國家對健康的投資。這一時期滑雪運動主要體現在國家和民族的塑造上,上流社會成立滑雪俱樂部,將公民培養和民族塑造為己任。滑雪運動被認為是資產階級培養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
滑雪運動的早期發展雖然具有“炫富”的意義,但也客觀促進了廣大民眾對滑雪運動的理解和參與。在新資產階級興起的過程中,滑雪俱樂部成為推動滑雪事業發展的重要環節。上層階級的體育活動不僅帶有顯著的階級色彩,同時也成為了其他階級努力實現的目標。與歐洲相比,北美滑雪發展相對較晚,但基本上延續了從少數參與者到大眾的現代化進程。二戰期間,歐洲居民開始到美國避難,促進了歐洲滑雪人才的流動和歐洲滑雪度假模式的傳播。歐洲的國際化滑雪度假村為美國滑雪運動的發展提供了人員和模式借鑒。北美滑雪場在發展之初主要采用歐洲模式,但北美也根據國家和民族特點,逐步探索出北美滑雪場模式。1932年,普萊西德湖依靠政府公共資金投資舉辦冬奧會,而在大蕭條中洛杉磯則通過社區和現有的設施舉辦了奧運會。其中,冬季俱樂部的興起為普萊西德湖舉辦冬季奧運會提供了有效的參考。美國滑雪市場的爆發期為1965—1985年,經過20多年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初已有700多個不同規模的獨立滑雪場。但部分滑雪場因前期規劃設計問題或其他不利因素退出滑雪產業,如今只有470個滑雪場正常運營。盡管如此,美國還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和最大的滑雪市場之一,有許多滑雪勝地和滑雪者。
歐洲滑雪場的發展始于20世紀初。以首屆冬奧會為契機,一項大規模的滑雪場開發振興規劃應運而生。勞倫特·奈凡特(Laurent Vanat)在《2017全球滑雪市場報告》中提到目前有67個國家能夠提供設施齊全的戶外滑雪勝地,約為6000個滑雪場,其中約2000個是擁有4個以上提升設備的滑雪勝地。這些滑雪場大多數是位于歐洲,阿爾卑斯山主要集中了世界頂級的滑雪勝地,據數據統計,世界排名前50位的主要滑雪勝地中有37個位于阿爾卑斯山,其余則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東亞等國家和地區[1]。
滑雪在歐洲等成熟市場上早已形成了堅實的文化基礎。歐美滑雪旅游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滑雪已逐漸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法國、瑞士、奧地利等國家的滑雪旅游收入是地區旅游收入的主要部分,主要來自阿爾卑斯山優越的雪資源。歐洲許多國家滑雪市場比較成熟和健全,許多歐洲國家將滑雪列入學校體育課程,孩子們從小對它感興趣,許多滑雪者以家庭為單位,在雪季,全家在雪上度假和滑雪,滑雪運動已成為許多家庭的生活方式。
從國外成熟經驗看,政府層面注重戰略規劃、研究和推廣,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滑雪產業的興起離不開行業協會的推動和政府的支持、引導。
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冰雪運動起步較晚,受地理環境的限制,群眾參與冰雪運動的基礎薄弱。自北京贏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后,國家出臺多項政策大力扶持冰雪產業發展,鼓勵人們參加冬季運動,以期在增強國民體質的同時帶動冬季旅游發展。從參加人數、滑雪場布局和滑雪消費趨勢來看,中國當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初級市場。雖說冰雪運動的推廣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與世界冰雪強國完善的產業鏈和消費升級經驗相比,仍存在競技水平低、群眾參與率低、產業鏈還不完善等問題。
我國滑雪運動作為大眾參與的運動起步于1996年亞冬會。2000年,造雪技術的引進帶動了滑雪運動的發展。從1996—2010年,我國滑雪場數量增長了32倍[2]。中國的滑雪場是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的核心,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為我國滑雪基礎設施的發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撐。據相關統計,我國國內滑雪場的數量從2010年的270家迅速增加到2019年的770家,從滑雪場數量分布情況來看,我國滑雪場數量呈現的是北多南少的局面。
從滑雪產業成熟的國家來看,優秀等級滑雪場一般滑雪周期長、落差高、雪道面積大、雪道和索道較多,且具有一定的競技功能和良好的基礎設施,目的地、度假型雪場是市場占有率較大的主體,而在我國,情況恰恰相反,具有明顯的初級主要特征。雖說我國滑雪場數量急劇增加,但滿足滑雪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軟硬件服務供給有待進一步加強。國內相關研究表明:與國外相比,我國滑雪場總體規模不均衡,其中小型滑雪場比例過大;多數滑雪場缺乏專業性;滑雪場對滑雪市場發展的適應性較弱;滑雪場經營水平不高;滑雪場投資收益不足[3-5]。究其原因,在政策推動下,近幾年大量中小型滑雪場在全國范圍內興建,在這些新建的滑雪場中,很多都是在前期沒有詳細設計和規劃的情況下倉促開工建設,導致滑雪場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不規范、不合理,建成后無法滿足滑雪愛好者的基本需求,給滑雪場后期的運營帶來極大不便。這些都是滑雪產業“又快又好”發展的潛在障礙。
《2018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顯示,我國滑雪場2000年時總數僅50家,滑雪人次也僅有30萬。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居民消費能力的逐步提高,滑雪這項昔日被稱為貴族運動的運動逐漸惠及大眾。“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源自于頂層的宏觀愿景。2022年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以來,我國滑雪運動人口與冰上運動人口在近幾年快速增長,滑雪者數量隨著滑雪運動的普及不斷增加,各類冰上運動、滑雪運動俱樂部如同雨后春筍般陸續涌現出來。2019年,我國滑雪總人次達2202萬,但離“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還很遠。目前中國的滑雪運動參與人數有所增長,但是復滑率有待提高,滑雪黏性消費人群有待擴大[6]。從滑雪人口分布分析,我國北方滑雪人口最多,其次是東北滑雪人口。冰上運動人口呈年輕化趨勢,冰上運動人口在經濟發達地區較多,但相比于歐美等冰上運動強國,我國冰上體育人口數量嚴重不足[7],參與滑雪運動的群體也很局限。《2018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顯示目前我國滑雪教練人數并未因北京冬奧會的申辦成功而迎來爆發式的增長,進一步表明在當前我國滑雪場地數量急劇增加,滑雪人口上升的情況下,相對于冰館雪場的數量而言,冰雪運動相關專業人才呈現緊缺狀態,加上運動技能水平普遍較低,缺乏標準化的培訓體系、缺少聯動機制、產業化水平低,都成為了阻礙我國滑雪運動場地發展的重要因素。
回顧歐美滑雪運動的興起,其發展與當前中國的社會現實很相似。隨著工業污染的加劇和城市惡劣的生活環境,許多城市的中產階級紛紛走出城市,尋求休閑和健康。在現代化進程中,歐洲和北美形成了不同的發展方式。在現代化進程逐步深入和冬奧會申辦成功的機遇下,借鑒歐美滑雪的成熟經驗,將為我國滑雪場和度假村提供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根據世界滑雪產業發展的規律和經驗,未來十年我國滑雪產業將快速發展。從2019年的滑雪場數量看,按照《全國冰雪場地設施建設規劃(2016—2022年)》提到“2022年,我國滑雪場數量達到800座[8]”的目標,屆時實際數量肯定能夠遠超這個數字。因此,學習歐美滑雪運動的成熟經驗,提前部署、科學規劃,避免資源損失和環境破壞是必然趨勢。需要針對我國滑雪運動場地質量有待提高、人才緊缺、培訓服務不規范等問題,借鑒國外發展經驗,完善滑雪運動場地的配套設施,提高雪場服務質量;以“專業教育+市場培訓”的途徑建立適用于我國滑雪當地的培訓體系,培養技術水平高、知識儲備豐富的優秀專業人才為雪場提供服務,其中專業人才分別包括專業教學指導人才、雪場技術保障人才、雪場賽事專業人才和冰雪體育經營管理人才,保障滑雪運動場地發展質量,同時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先進技術提高大眾滑雪運動技能,提升我國滑雪產業發展水平,投資建設要少、精、特,創造更高的經濟收益,使我國向冰雪強國發展更進一步[9];打造冰雪樂園、冰雪嘉年華及推廣“校園冰雪計劃”,通過孩子吸引更多的家庭參與,從冰雪知識、冰雪參與,為成千上萬個家庭帶來冰雪歡樂;以“健康中國”戰略為背景,冰雪運動普及與健康生活意識培育為出發點,加強冰雪文化宣傳,建立“政府+市場+第三方”的聯動機制,建設冰雪品牌賽事聚集區,驅動大眾冰雪運動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