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聰慧
(山西青年職業學院 山西太原 030045)
體育教學“全員運動會”提倡快樂體驗、互動參與和協同成長,既充分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訴求,也提高了體育教學的實效性。在全新育人環境下,高職體育教學要堅持回歸育人本質,關注學生多樣化的體育學習訴求,通過設置多元化、特色化的體育教學項目,構建師生互動參與、協同成長的全員運動會,激發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內生動力,推動體育教學實現根本性創新。
運動會是考核、評價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形式,也是展示學生運動技能水平、精神風貌的綜合平臺。但傳統高校運動會偏重活動形式,關注體育競技比賽,未能實現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參與的良好成效。因此,在聚焦學生健康成長導向下,通過構建以學生互動參與、協同成長為核心理念的“全員運動會”模式,將有力推動體育教學的創新發展。
在全新體育教學理念下,通過發揮體育教學的協同價值,整合體育課堂、課下實踐和運動會等多種體育教學資源開展“全員運動會”,詮釋了體育教學的新穎性、時代性等特征,改變了傳統、單一的運動會形態,增添體育教學活力。第一,強調全員參與,鼓勵學生追求更多趣味體驗。全員運動會內涵豐富、趣味突出,并且為所有學生提供了均等參與體育運動的機會,通過全員參與,使學生充分感受運動趣味[1]。第二,強調深度參與,鼓勵學生拓展體育學習空間。全員運動會解決了傳統運動會的“參與不足、延伸不夠”等短板,更重視學生的趣味體驗,通過尊重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使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運動能力合理選擇項目,實現了從“淺層參與”向“深度融入”的全面升級。總之,通過構建全員運動會模式,為學生提供了全面、深層次、持續性的趣味學習體驗,使體育教學更有活力。
“全員運動會”是以運動規律、學生成長規律為基礎,以公平客觀、科學全面理念為指引,綜合學生體能素質、訓練成績和興趣選擇等多種因素的系統化活動,通過引導學生合理拓展個人學習空間,實現學生體育知識技能學習與體育興趣的全面融合。一方面,發揮智慧優勢,推進智能教學。全員運動會利用智慧技術、教學系統和軟件平臺統一收集學生的體育學習數據,提高了體育教學的精準度,通過依據該數據開設體育學習項目,制訂體育運動訓練方案,形成了智慧化體育教學模式[2]。另一方面,挖掘成長潛力,推進全面教學。通過開展全面參與的“全員運動會”,有效檢驗了學生的體育鍛煉狀況,通過對學生的體能素質、心理狀況和運動能力進行科學分析,充分了解學生的運動狀況,有效挖掘了學生的運動潛能,為學生提供了全面覆蓋、全程指導的體育教學方案,實現學生運動能力與習慣的有效培養。因此,構建智慧驅動的全員運動會模式,提高了體育教學質量,使體育教學更加科學、精準。
“全員運動會”以協同參與為主線,將運動會、體育教學和課外實踐等各環節深度融合,實現了體育教學模式的全面創新。通過為學生提供廣泛參與的體育項目,使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會過程中,充分掌握運動技能、感受體育趣味,體驗運動魅力[3]。其一,實現了學生全面參與的育人目標。全員運動會以全新育人要求為目標,充分挖掘體育的趣味性、多元化和合作性內涵,為所有學生提供參與體育鍛煉空間,推動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學習。其二,實現了全過程的育人目標。通過明確教學目標,整合體育資源,將體育教學、競賽和校園文化等各個環節相融合,實現學生體育技能、綜合素質和運動習慣的“一體化”培養目標。其三,實現了全方位的育人目標。全員運動會塑造了新的教學評價模式,通過變革傳統的競技觀、成績觀,形成了技能、習慣和素養等“多維一體”的育人導向。通過發揮師生協同參與優勢,關注學生多方面成長需求,構建高質量的體育教學模式,實現學生趣味體驗與體育素養的全面提升[4]。
“全員運動會”面向學生,關注所有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和成長訴求,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和體育教學規律,通過增添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和鮮活度,實現學生體育技能教育與興趣培養的全面融合。在推進高校體育教學高質量、內涵式發展進程中,要綜合學生體能、技能和學習興趣等因素,打造學生為主、協同成長的“全員運動會”。
要重視發揮“全員運動會”的價值優勢,堅持以“全員參與”為切入點,推動高校體育教學機制全面創新。第一,堅持全員參與的基本理念。高校要站在全員參與角度,關注學生個性化興趣,豐富體育運動會項目,實現從“體育精英參與”向“學生全面參與”的積極轉變。學校要引導全體學生參與體育比賽,并從傳統關注學生的體育成績、競賽名次轉向學生技能、興趣培養,為全體學生體會體育趣味提供現實可能。第二,堅持全面開放的活動理念。高校要站在開放辦學角度,統一整合體育資源,增添運動會的生活氣息,豐富學生的體育學習體驗。要面向社會開展運動會,引導組織各類力量參與校內運動會,形成校際、家校、校企等多維互動機制,充實“全員運動會”的保障力量,提高活動品質,助力體育教學創新[5]。第三,堅持全面支持的組織理念。學校應及時轉變對開展運動會的價值認識,堅持從單一賽事活動向全面育人機制轉型。一方面,學校要注重做好校內氛圍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使“全員運動會”成為學生展示個人形象的良好平臺。另一方面,學校要加大資金、技術和體育場地資源的支持力度,通過全力支持發展,使“全員運動會”成為有內涵、有影響力的校園文化品牌。
傳統高校運動會偏重比賽形式,學生參與程度不高,影響了運動會的價值。在全新育人環境下,開展“全員運動會”要變革價值導向,對學生進行體育習慣、技能掌握和興趣激發全面培養,使其從傳統單項賽事升級為全方位的體育活動。首先,要以體能技能、趣味和競技魅力為基礎導向,設置有賽無類的“全員運動會”項目,為全員參與提供基礎可能。通過綜合考慮體育項目的難度與趣味性要求,開設接力賽、趣味足球等一系列集體參與類體育項目,使多數學生都有參與比賽的機會,“零距離”感受體育趣味。要從全員參與要求出發,開發、增設團隊類體育項目,使全體學生參與運動會,契合“全員運動會”的價值導向[6]。其次,要以學生專業技能要求為重要動向,開設符合高職人才培養要求的特色運動項目。通過對不同院系專業學生未來就業所需要的體育技能進行分析,開展融入學科特征、專業技能要求的“復合型”體育運動項目,發揮體育教學的融合優勢。最后,要以培養學生的健康習慣、體育意識為目標導向,靈活設置運動會比賽項目。傳統運動會開辦時間較短,運動項目安排較為集中,對學生體育意識、體育習慣培養的影響不大。因此,要以學生體育習慣培養和體育意識養成為核心,設置院系聯賽、體質健康達標競賽和專項運動競賽等運動會比賽,延長運動會比賽時間,持續發酵賽事吸引力,助力學生養成健康的運動習慣。
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是推廣、普及全員運動會的重要基礎。因此,要立足全員運動會的全方位特征,靈活設置評價標準,完善獎勵機制,激勵學生全面參與。第一,要以全面參與、公平公正為核心原則,優化評價方案。合理的評價規則對學生正確認識體育價值,調動學生積極性有重要影響。“全員運動會”以學生全員、全過程參與為主要目標,針對學生體育能力的差異性,優化賽事規則,分設專業組、業余組等不同標準的評價方案,使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獲得體驗感、成就感。第二,要以全方位參與、多元標準為基本原則,完善評價體系。要以“全員運動會”的實施要求為原則,設置包含運動員、學生裁判員、服務人員等各類參與人員的獎勵評價機制,使學生全面參與成為現實。要擴大獎勵范圍,重視評價學生的參與態度,關注學生的動態成長,通過利用智慧技術收集學生的體育運動會成績數據,實現學生體育學習狀況的動態、持續關注。第三,要以全面獎勵、科學引導為重要原則,廣泛認可學生。要從團隊協作、學生成長和體育精神等角度設置獎勵項目,肯定、認可學生的賽場表現,引導學生充分感受體育精神,實現從參與體育活動到理念認同、校園文化塑造的全面升級[7]。
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方式、理念與評價模式,既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要,也影響了學生主動參與體育學習、鍛煉的內生動力。運動會是學校開展體育教學,培育校園體育文化,引導學生全面參與的重要載體。因此,在推進高校體育教學創新時,要以“全員運動會”為切入點,通過搭建互動參與、協同成長的體育平臺,使不同體育興趣、不同愛好的學生獲得良好的體育學習空間,切實感知體育競技魅力,養成自發鍛煉的良好習慣,助力體育教學全面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