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盼盼 齊榮振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 甘肅合作 476000)
縱觀當下,大眾學習羽毛球的熱情持續高漲,而中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卻持續下滑,很多中學生運動能力不斷下降,導致肥胖率越來越高[1]。近年來,羽毛球在我國的青少年中廣受好評,也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得以普及,受到了社會運動的廣泛認可[2]。路線標示法是指在進行羽毛球步法練習時,把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基本步法技術組合起來,然后用線路標示出來進行步法練習的教學方法。
《羽毛球中的快與慢》中指出:羽毛球對抗中快慢的合理結合,有利于減少多余的動作,避免消耗過多的體力,從而達到更合理的跑動節奏[3]。這就說明了步法跑動路線的重要性。因為步法不到位,擊球動作變形,這就直接影響擊球的質量。《激勵機制在青少年羽毛球訓練中應用研究》分析了激勵機制在激發青少年羽毛球訓練興趣、增強青少年羽毛球求勝愿望、培育青少年健康的心理素質等方面的價值[4],路線標示法能夠提高青少年練習羽毛球的興趣。通過路線表示法對青少年的步法進行訓練,能夠培養青少年對羽毛球體育項目的興趣,激發其潛能,開展科學、有效的訓練,提高青少年羽毛球運動的技能,同時也能提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5]。
以合作市青少年羽毛球培訓班學生為調查研究對象。
1.2.1 問卷調查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制定了調查問卷,此次問卷調查共發放120份,回收115份,回收率95.8%。
1.2.2 實驗法
通過對練習組和未練習組進行為期2個月的實驗訓練,訓練后舉行小型比賽和對學生的血壓、肺活量、心率進行測試,對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2.1.1 路線標示練習法在準備部分中的運用
根據羽毛球技術的要求和各項技術練習的任務,將路線標示法穿插在準備部分中,將各種基本步法結合起來,設計一定的跑動路線。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積極性,避免枯燥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對羽毛球步法練習的興趣程度。啟發式教學是教師從學生的年齡、心理、基礎等實際情況出發,采用各種誘導和啟發的方法,來引導學生發現原理和結論、掌握教學內容的一種教學方法[6]。同時也可運用啟發的方法做一些直線跑交接羽毛球的比賽和游戲,用來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在做游戲的同時提高學生機體的興奮性,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投入到課堂中。
2.1.2 路線標示練習法在基本部分中的運用
基本部分是課堂的主體,在基本部分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加基本部分的羽毛球步法或其他技術的練習。
后場兩點上網步法技術:學生在中心位置向后場做徒手揮拍后退步法,回到中心位置時,迅速起動上網擊挑、放、勾對角球,再回到中心位置,并向另一點做退后徒手揮拍步法,回到中心位置再上網擊球。正手后場連接反手上網步法:在后場區接球后,左腳在后,右腳在前,第一步左腳向前跨出,第二步右腳向前跨出,第三步左腳向前跨出,以左腳為支撐點,第四步右腳向前蹬跨,來到左區網前擊球,這樣就形成了路線標示法中的跨步與蹬步結合,以此步法反復練習。反手后場連接正手上網步法:在左后場區反手擊球后,第一步右腳向前邁出,第二、第三步做并步,第四步左腳向前跨出,第五步右腳向前跨出,來到右區網前擊球,這樣就構成了路線標示法中的并步與跨步結合,以此步法反復練習。
前場兩點后退步法、接殺球步法練習主要用于對方打出網前球后,學生上網向后場挑球不到位時,對方打出殺球前,學生從前場向后場移動接殺球,這個步法技術經常用到交叉步與墊步結合、并步與墊步結合。網前連接后退接球步法:在右區網前接球后,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做并步,第四步左腳向后蹬跳,第五步右腳向后跨出,準備接對方打來的殺球,這樣就構成了路線標示法中的并步與蹬跨步結合。在左區網前接球后,第一步左腳向后蹬跳,第二步右腳向后跨出,第三步、第四步做交叉步,第五步、第六步兩腳向后撤出準備接殺球,這樣就構成了路線標示法中的蹬跳步與交叉步結合。
這兩個步法技術在平常打球中運用的非常多,因為青少年初學羽毛球時,由于手法技術差加上步法不到位,打出的后場高遠球經常會不到位或者出界,這樣給對方扣殺球的機會相對來說就比較多,所以說這個步法是需要重點掌握的。
2.1.3 路線標示練習法在結束部分中的運用
教學的結束部分的主要任務是逐漸降低機體興奮性,使機體各個系統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恢復。因此在教學課的結束部分中,采用路線標示法的跑動練習,設計一些相互連接的步法游戲,使學生減緩之前練習的緊張狀態和生理各機能的興奮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2.2.1 合作市青少年羽毛球教學中路線標示法運用比例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合作市的青少年羽毛球培訓班中共有教練12人,其中有4人在羽毛球教學中運用了路線標示法,實際運用比例為33.3%,這說明了路線標示法尚未在合作市青少年羽毛球教學中廣泛應用,大多數教練并不重視路線標示法。
2.2.2 練習前后對于路線標示法學習興趣程度結果對比
對比結果顯示,未練習組有興趣的學生占40%,興趣一般的占40%,沒興趣的占20%。練習組有興趣的學生占75%,興趣一般的占15%,沒興趣的占10%,說明路線標示法具有新意,能夠激發學生興趣,能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習步法技術。
2.2.3 練習后兩組學生在教學比賽中的結果對比
對比結果顯示,練習組勝率為71%;未練習組勝率為29%。練習組學生的勝率明顯要比未練習組學生高,這也充分地說明了通過路線標示法的練習,明顯提高了青少年的羽毛球技術水平。
2.2.4 練習前后對學生安靜時的生理機能結果對比
實驗結果為青少年學生在練習前平均心率為77次/min,肺活量平均為3780ml,平均血壓為130/85mmHg;在練習后平均心率為65次/min,肺活量平均為4420ml,平均血壓為120/80mmHg??梢钥闯?,學生在練習后安靜時的心率、肺活量及血壓上都有明顯的變化,說明通過學生的路線標示練習法的步法練習,增強了青少年練習者的心肺功能,且血壓也有所降低。
路線標示法對青少年羽毛球步法技術的提高具有非常明顯的效果,能夠讓青少年在較短的時間內較熟練地掌握基本的組合步法技術;與傳統的羽毛球步法練習方法比較,路線標示法有一定的新意,可以提高學生對羽毛球步法技術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路線標示法能增強青少年練習者的心肺功能,降低血壓;路線標示法能夠提高學生在羽毛球課中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路線標示法練習過程中合理控制學生的運動訓練強度,避免過高的運動負荷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負面的影響。
在進行路線標示法練習的時候,多設計一些具有創新性、趣味性的練習方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步法技術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在效率方面也能有很大的提高。
建議學生在進行路線標示法練習之前,先掌握一定基礎的羽毛球步法技術,這樣再進行路線標示法練習的時候,可以提高學生在擊球時的穩定性和上下肢的協調配合能力,從而有利于動作的標準化,具有穩定、準確和控制性步法技術,在和手法技術的結合上顯得更加貼合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