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燕
(河南工學院 管理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0)
隨著互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會計信息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給各行各業帶來一定影響,也給高校的教學帶來了機遇與挑戰?!皶嬓畔⑾到y”是一門會計、管理、信息技術等相結合的課程,學習難度大,實操性強,綜合性較強。
目前,我國各類型企業及事業單位等急需擁有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扎實的實踐技能的應用型會計人才。作為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主力軍的應用型本科高校,為了更好地適應新的信息化市場環境,必須要正視會計信息系統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會計信息化系統課程教學進行探索和改革。
應用型高校教學內容不能滿足企業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會計信息系統教學內容是信息化環境下的企業業務處理和會計核算,具體應包括企業賬的建立、總賬業務處理、財務報表、薪酬核算、固定資產管理、采購與付款管理、銷售與收款管理、存貨和庫存管理以及生產管理等。
大部分本科院校授課內容只涉及建賬、總賬、固定資產、薪資報表等財務鏈模塊系統的學習,在教學中僅教授學生建賬、財務分工和基礎檔案設置的方法,應用軟件設置總賬和報表子系統的參數,完成憑證制作,培養學生具備查賬、分析和錯賬更正的能力,只注重講解會計的工作流程,無視企業經營管理流程的學習,難以培養現代企業管理所需的復合人才。
現代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涵蓋內容是全方位的。企業信息化業務流程,從原來的財務軟件發展到包含財務、采購、銷售、庫存、生產制造、成本管理等各種業務的綜合軟件,為了更好實現資源共享,會計信息與企業經營管理已經實現了一體化。因此,應用型高校只注重財務模塊等教學內容已經嚴重滯后于企業,無法體現面向管理和決策的會計信息系統教學理念,無法滿足不同行業企業大量云管理會計信息化方面人才的需求。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先在課堂上介紹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相關模塊理論知識,理論講解內容煩瑣,不易理解,教師再根據課程內容設計一個個對應的實訓項目,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但是依據多次實踐應用經驗,這種數字方法并沒有取得很大的成效。大部分學生難以整體掌握會計信息系統的功能結構,理解企業業務與會計核算的數據邏輯。學生按照老師課上講解的實訓過程一步一步對照練習,或者按照課本進行操作,如果換了一個實訓項目或者某一個步驟與老師講解不同,在ERP 軟件實施過程中出現失誤,就無法獨立解決會計信息化實施和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學生缺乏主動思考與實踐,不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雖然高校都已經認識到了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學校教學大綱設計把更多的課時分配到了財務會計和財務管理等專業核心課,更重視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由于會計職稱考試中沒有涉及會計實踐操作技能,從而造成大部分高校忽視實踐操作技能教學培養。據統計,大部分高校給會計信息系統課程分配50 課時以下,該課程作為實踐教學課,課時嚴重不足,部分高校由于課時不夠,所以干脆不進行實訓操作,只講授理論知識,實踐操作通過學生課下自主練習,導致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難以提升,對課程內容掌握不透徹。
同時,傳統的會計信息系統教學模式通常是教師先講解理論,然后示范操作,最后學生實踐練習。教學模式為單一的填鴨式教育,教師的主導地位與學生主體地位均難以有效體現,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職業操作能力。
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財務管理專業招生情況普遍較好,學生人數較多,但其中大部分院校實驗室電腦設備陳舊,與學生人數增加相比,院校對應新購置的機器較少,電腦數量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同時,隨著近幾年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軟件設施也難以跟上。目前信息化技術企業一個軟件系統可能6個月就會更新一個版本,部分軟件有多個版本,譬如用友U8、金蝶K3、用友T3 等系列,新開發的軟件功能往往更加強大,能彌補前期版本的不足,信息化程度也更高,能更好地滿足現代不同企業日常業務處理的需求,給予學生更好適應未來實踐工作的技能。但是新軟件往往費用較高,高校需要投入更多的經費更新軟件,同時部分新軟件對電腦版本要求高,需要更高的電腦內核和存儲配置才能安裝、運行。也就是意味著,高校購置新的軟件,同時必須購置新版本的電腦,成本較高,大部分高校無法承擔。例如,目前會計信息系統講解使用的軟件是最新版本的用友U8V13.1 教學軟件,部分院校采用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也是使用的此版本,平臺不僅有可供隨時隨處訪問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還具備有智能助教功能、行為監控與評價功能、自動甄別功能等,可進行教學全過程評價,并對教學結果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數據分析,所以大部分院校有意采用此平臺。最新版本的用友U8V13.1 需要高配置的電腦才能正常運行,目前院校的主流版本是用友U8V10.1 版本,部分院校由于電腦配置不夠仍然安裝的是用友U8V87.2 版本,在硬件軟件環境都不達標的情況下進行教學,無法保證課程的先進性、前沿性和應用性,對企業云管理會計信息化方面人才培養貢獻不大。同時,大部分院校會計信息系統機房缺少專業維護人員、經費嚴重不足,也使會計信息系統的教學目標難以實現,教學計劃開展困難重重。
會計信息系統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業務結果思維、數據溯源思維,提升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掌握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應用,具備為不同行業企業進行信息化核算和信息化管理的能力。要培養這種能力,就必須要進行教學全過程評價,將過程性評價與考試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可以采用多種形式,而考試評價難度卻很大。由于會計信息系統教學軟件操作十分具體,只進行理論知識測試過于片面,而進行技能測試又難以實現,只能通過購買軟件公司開發的教考平臺對學生進行測試考核,但是教考平臺目前更新也比較快,費用較高。例如,我院于2014 年購入的教考平臺更新過3 次,每年更新都需要支付一筆費用,而且教考平臺有些題目有誤的地方無法及時進行更正,需要和軟件公司溝通后由專業人員進行更正,時間周期較長,往往錯過學生的期末考核。課程考核雖然注重了實踐操作,但是成績相對不客觀,而且平臺對學生測試每個題目具體操作的得分情況無法反映,只有做題時間,最后得分等信息。也就是說學生和老師并不知道學生到底錯在哪個知識點,只知道學生最終測試的總成績。高校也難以進行校企合作,實現學生企業調研和項目實驗評價??傮w而言,本課程考核結果比較主觀、隨意。
會計信息化課程要實現業財一體化,面向云管理人才,適應當代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該立足本校實際情況,重新設計教學大綱,拓展會計信息化的課程內容,可以通過錄制網絡在線開放課程的形式,豐富課程內容,也可以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方式增加課時,在講授會計信息化基本理論的同時,融入ERP 數據思維和分析技能、存貨管理、庫存管理ERP 軟件實操等,掌握普通業務和特殊業務的處理方法,實現實踐與理論的有效對接。通過企業調研,設計企業采、供、銷等環節,將公司業務流、財務流、信息流整合在一起,設計豐富的仿真案例,拓寬教學內容,提高會計的管理職能,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具有領導力、戰略、商業、管理和出色的溝通技能的應用型會計人才。同時,要認真分析課程內容,融入課程思政,以便傳授給學生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會計信息系統課程可以將優質線上課程與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形成課前預習、課中提升、課后鞏固的三階段遞進、全過程融合的教學過程。理論知識部分學生可以通過線下自主學習,首先教師在課前通過學習通等信息技術教學平臺給學生布置思考題或者進行互動討論,讓學生帶著問題在線上學習相關視頻知識點。其次每個章節設計隨堂測驗,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線下,教師講授重難點內容,學生提出自己課下遇到的各種問題,老師集中解答,然后學生針對教師講解的重難點,進行課堂實訓演練,最后分小組進行課堂互動討論,布置課后作業和下節課學習任務。這樣可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
為了提高課程考核的客觀性,可以把平時與學生的互動(通過大學慕課、學習通和釘釘等信息技術平臺)、線上的作業、章節測試和期中考試等作為過程性考核的重要方面,結合虛擬仿真系統測試成績綜合進行考核。
應用型高校需要加大經費投入,及時更新計算機和會計信息化軟件,緊跟時代,購買多樣化的財務業務一體化綜合會計信息教學軟件,配備教學設備維護人員,及時檢查、更新、維護教學實驗設備,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行。使學生有效地掌握會計信息系統管理理念,提升實踐應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