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桂英
(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馬踏鎮中心小學 廣東 茂名 525434)
近幾年在基礎教育課程和教學改革的研究過程中,人們也在反思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合作學習作為新課改的三大內容之一,正在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到小學課堂的教學實踐中。因此,本文對如何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進行了研究,結合教學經驗,提出了幾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應用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融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關鍵點,在于教師是否能夠科學合理地分組,只有教師建立科學合理的分組機制,才能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才能產生由集體學習帶動個體學習的良好氛圍。具體而言,在小組合作學習分組上,教師應該采取“同組異質、分組同質”的分配原則,教師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應該提前對不同學生的學習認知特點、學習參與興趣、不同學生學習基礎、學習最近發展區有著系統性、深入化的了解與掌握,這樣才能更好地將不同學生分成一個學習小組。這樣的分組方式更加容易產生生生相互學習優勢互補、學習相互積極帶動的效果。例如,在教學《爬山虎的腳》一課時,可以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促使學生感受課文語句,了解作者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表達。但是由于部分小學生想象力較弱,無法通過文字感受畫面,那么教師應該將班級優等生、后進生組合成一個小組,實現小組內優等生帶動后進生,后進生學習優等生的學習氛圍,這樣在彼此交流過程中,自然能夠幫助后進生了解課文和深化課文認知,從而以此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教育功效。
目標的設定對教學活動的組織實施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為了引導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教師要按照教學需求設定具體的合作學習目標和引導目標,發揮目標引領的作用,增強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實踐應用效果。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為學生設定相應的合作探究目標,即由小組成員分別閱讀課文的不同部分,并通過小組成員討論、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快速整理課文梗概,然后小組成員共同撰寫課文故事介紹的文字稿,并在小組成員共同探索的前提下初步判斷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在教學目標的引領下,教師能指導學生準確定位合作學習的方向。同時,按照教師的指導,合作學習小組成員在參與合作探究過程中能更加準確地找到自己在小組中的位置,從而發揮自己的力量閱讀與分析課文,為實現學習目標主動與小組其他成員溝通與交流,從而對“草船借箭”的故事形成初步認識,對周瑜和諸葛亮的性格特點形成形象化的感知。由此可見,在構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借助科學設定學習目標,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空間。
小組展示交流是構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較為重要的環節。只有借助小組展示交流和評價反饋來表揚和激勵學生,才能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獲得自我效能感,也會調動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增強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實效性。例如,在學生參與《草船借箭》這篇課文合作探究任務的基礎上,小組成員展示本小組互動探究中獲得的成果,一名學生展示的同時,小組其他成員對展示成果加以補充,或者針對其他小組成員提出的質疑答疑解惑,讓小組成員都感受到自己在合作探究中的價值和作用,讓學生收獲成就感。基于此,教師和其他小組成員評價和反饋學生的合作展示情況,幫助學生認識到本小組的優勢和不足,并鼓勵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從而進一步提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構建與應用的效果。
老師在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要適當的組織一些課外活動,或者綜合其他課程,讓小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學習,從而提高他們各個方面的能力。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可以讓他們幫忙出謀劃策,讓他們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激發他們的興趣,在不斷地合作以及交流過程中他們便會更加的團結,學習效率也會有很大的提升。
比如在學習《四季之美》這一課時,正值秋季,可以開展一節“戶外觀察課”,欣賞校園里的秋景,并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獨特的美,小組合作完成一個作品,可以是一張手抄報,也可以是一首小詩,也可以模仿課文內容寫一篇散文。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構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并將其應用到教學實踐中,發揮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作用,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掌握獨立學習的技巧,養成良好的合作探究習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促進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構建與應用,為小組合作學習開辟良好的教學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