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婷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教育是奧林匹克運動的安身立命之本,其實質是把與奧林匹克主義及其價值相一致的競技運動作為教育載體來教育青少年。學校體育是奧林匹克教育的重要環節。我國中小學體育正處于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而奧林匹克教育所注重的強調體育運動的人文價值、讓青少年在奮斗中體驗樂趣、關注青少年人格的培養和養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做法,正與目前我國學校體育改革的方向一致。當下,2022北京冬奧會的籌辦為奧林匹克教育融入中小學體育提供了歷史契機,冰雪運動具有其他體育運動項目無法替代的教育價值??梢哉f,奧林匹克教育不僅能為我國學校體育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還對我國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2022北京冬奧會背景下,探究如何推進中小學奧林匹克教育尤為重要。
奧林匹克格言為“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倡導公平公正、追求卓越、互相尊重、堅強意志、身心精神和諧發展,創造能夠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以實現人生價值追求的生活方式,營造奮斗歡樂的競技環境、示范純粹和諧的競技原則、彰顯頑強拼搏的競技精神。在國家層面,這場萬眾矚目的國際性體育盛會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碰撞,其傳播的文化精神和道德觀念引起世界各國人民和民族的普遍認同,形成了一種具有國際性的語言符號。隨著時代的發展,奧林匹克運動通過媒體等傳播介質,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模式為世界文化交流提供平臺,促進國際和平,已成為國家外交的手段之一。在社會層面,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申辦成功使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獲得了難得的機遇,在提升我國國際地位,激發人民愛國情懷,促進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仡櫄v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我國運動健兒在世界競技舞臺中揮灑汗水,極力突破自身極限,彰顯著頑強拼搏、面對困境永不言棄的體育精神。這種精神力量在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進程中極大地提升了國家的凝聚力和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在個人層面,奧林匹克運動擁有世界最先進最前沿的體育文化理念,強調“真、善、美”的體育道德,始終以實現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終身健康,散發人的美好品質和生理潛能為核心目標,引領人類趨向更加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為人類基本的公序良德發揮良好榜樣的教育作用,影響個人的社會價值取向。
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后提出“冰雪運動進校園”,致力于圍繞申奧承諾,達成“帶動三億人上冰雪”的目標。對此,國家體育總局推出《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北京市推出《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冰雪運動發展的意見(2016—2022年)》等文件,以北京地區為輻射,帶動全國各地校園冰雪運動發展。教育部及國家體育總局、北京冬奧組委也共同制定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中小學生奧林匹克教育計劃》,推動中小學冬季奧林匹克教育教學開展,以普及冬奧文化知識為主題,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努力創建冰雪運動教學課堂,進一步讓學生掌握冰雪運動相關技術技能,為我國冰雪運動后備人才培養打好基礎。此外,在2014年12月,國際奧委會為實行奧運會改革方案推出的《奧林匹克2020議程》中強調了奧林匹克價值觀教育在學校推廣的重要性。2021年,國際奧委會正式推出《奧林匹克價值觀教育計劃》,此教育計劃旨在全面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視學生的情感表達和技能發展,深度結合奧林匹克主義內容,促進學生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并把奧林匹克教育作為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北京在2008年成功舉辦夏季奧運會后創造性地開展了諸多交流活動,在奧林匹克教育事業中留下了豐碩的文化遺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同心結”國際交流活動對奧林匹克教育事業影響深遠,并被奧委會前主席羅格贊揚道:“這是一個宏大的計劃,它使奧林匹克價值觀的傳播范圍超過了世界任何地方?!?008年實施的《北京2008中小學生奧林匹克教育計劃》將奧林匹克價值觀和奧林匹克精神與我國教育方針充分融合,具體表現在奧林匹克運動與學校體育運動科學結合,發揮中國傳統體育優勢與特色創辦“奧林匹克教育示范?!薄?梢哉f,“北京模式”在組織體系和文化建設上彰顯了東方特色,開創性地將奧林匹克傳統與東方教育傳統進行有機結合,為我國其他省份甚至其他國家提供了可借鑒的奧林匹克教育模式藍本。
2014年南京成功舉辦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這是一項以青年人為主體的國際體育賽事,其辦賽宗旨是鼓勵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營造輕松、快樂的體育氛圍,促進青少年全方面發展,樹立終身體育和終身健康的意識。南京青奧會充分地利用了新時代的媒體資源,有效地傳播其“綠色青奧、活力青奧、人文青奧”的理念,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學子在體育文化盛會中收獲運動技能、體育知識,學會共享、友誼與責任、擔當,在推動體育強國、明確青少年新時代的使命擔當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2015年4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就傳承和發揚青奧會寶貴財富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南京青奧會成功舉辦,進一步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開放自信、熱情友善的良好形象,贏得廣泛好評。希望總結經驗,傳承和發揚好青奧會留下的寶貴財富,更加重視青少年體育工作,引導廣大青少年繼續弘揚奧林匹克精神,積極參與體育健身運動,強健體魄、砥礪意志,凝聚和煥發青春力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應有貢獻。
近年來,我國在奧林匹克教育方面已取得相關成就,一是在學科課程建設方面,我國建設了全國青少年校園冰雪特色學校和2022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校,致力打造冰雪運動特色校;舉辦學生冰雪運動會,形成校級、縣級和市級三級冰雪運動競賽體系。二是在硬件設施資源方面,部分基礎條件較好的中小學利用校園空閑場地共計建設校園冰場、雪場,向附近地域開放場館,使冰雪運動裝備在中小學校范圍內從無到有,并朝著全、優的方向發展。三是在后備人才培養方面,我國已加速建設2022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培訓基地,實行“從小抓起”的完整訓練體系,高水平體育院校和冰雪特色院積極開設冰雪運動相關專業,并建立起了一套針對奧運的服務型人才培養體系,對其相關行業服務人員的奧運要求進行標準化培訓。四是在推動大眾冰雪方面,以張家口市為首的個別城市以娛樂大眾、推動冰雪運動走近群眾生活為目的建設室內外冰雪體驗場館;部分城市采用財政補貼的方式,讓中小學生集中參與冰雪運動體驗,并優先保障了貧困家庭學生免費參與;個別地區的中小學利用氣候優勢,組織學生在冬季到雪場和冰場進行冰雪實踐體驗。
目前,我國中小學開設的奧林匹克課程的授課內容及教材沒有明確制定與實施講授,且課程模式形式單一,缺乏創造性。如何跳脫傳統教學的局限性,建設富有中國特色的授課形式是當前我國中小學奧林匹克教育面臨的重大挑戰。此外,學校體育與競技體育尚待采取合理的教學措施充分融合,運動競賽開展和競賽組織建設與學校體育訓練體系雖已有了一定的結合但仍有待提升。
目前,我國冰雪后備人才主要集中在體制內傳統校和基點校、業余體校,社會體育組織介入青少年后備人才培養的渠道還不夠通暢。同時,對奧林匹克教育相關專業領域的研究學者在國內頗為稀少,而中小學內的相關研究者更是寥寥無幾。此外,由于我國冰雪專業起步較晚,導致冰雪專業人才培養滯后,進而冰雪運動特長的體育教師相對不足。因此,亟須解決冬季奧林匹克師資嚴重不足的難題。
冬季奧林匹克教育和冰雪運動對場館設施、專業設備的要求更為嚴格。目前,多數中小學尚不具備單獨開設冬季奧林匹克運動的硬件條件。再者,由于我國南北方氣候差異明顯,部分地區根本沒有條件開展冰雪運動。此外,即便具備環境氣候條件,在設施資源、場地建設方面供給的財政補貼不足,器械器材也不夠充沛,無法滿足學生參與冰雪運動的需求。可見,冰雪場地器材資源的開發不足與缺失已成為冰雪運動進校園的瓶頸問題
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大力開發并推廣以“冰雪”為主題的冰雪體驗活動、冬奧教育項目以及冬奧校本課程,通過系列保障及評價機制對課程體系實施效果進行評估,真正將冬奧教育納入學?;蛘n程整體評價考核,從根源上促進冬奧教育在中小學的有效實施。當然,中小學冬奧課程體系建設是一項復雜性的系統工程,在建設過程中要秉承多樣性與差異性原則,堅決摒棄以“一刀切”的課程建設模式包攬所有的做法;要區分尊重課程建設過程中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認識到學校教育的一般規律與特殊規律;要關注地區和學校的差異性,年級和學生的差異性,課程形式、課程方法和教材建設的差異性,即中小學冬奧課程體系建設是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冬奧課程建設時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因課制宜”。唯有此,制定的冬奧課程體系才是特色的與適切的。
冰雪專業師資隊伍是推進中小學冬奧教育的必要條件。針對目前我國中小學冰雪專業師資嚴重不足的局面,需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優化。一是引進來。結合“體教融合”重要發展機遇期,通過靈活的引才舉措,積極引進冰雪專項教師加盟,為中小學冰雪運動的開展注入新活力。二是走出去。對現有體育教師,尤其是青年體育教師利用寒暑假進行冰雪運動專項技能培訓,提升現有體育教師冰雪運動的實踐能力。三是兼職外聘。鼓勵退役運動員、社會培訓機構教練員以及具備資質的冰雪愛好者進校園進行公益性輔助教學,同時亦可通過兼職的方式聘任上述相關人員來校工作??梢哉f,“引進來、走出去、兼職外聘”是目前快速改變中小學冬奧師資不足的有力手段,各地各校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以切實緩解冬奧專業師資嚴重不足的局面。
冰雪運動設施是中小學推進奧林匹克教育的根本保障。針對目前我國中小學冰雪運動場地設施資源嚴重不足的局面,可從以下2個方面進行破題。一是要強化與社會合作辦學。學校因面積局限無法進行改擴建的,要對學校周邊或城市的冰雪環境進行統籌分析,摸清學校周邊或整個城市內有多少適宜開展冰雪運動的場所(滑雪場、滑冰館、冰雪培訓機構等),通過多手段主動謀求合作。二是實施場館改擴建工程。對條件成熟且適宜進行老舊場館改擴建的學校,要積極進行項目建設論證,加大項目資金或專項建設資金的調配使用,同時通過鼓勵社會捐贈等方式廣泛吸納社會資本助力校園冰雪場地設施投入。當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仿真冰、仿真雪和陸地訓練等模式業已成為掌握冰雪項目基礎技能的一個重要選擇,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酌情選擇,真正彌補校園冰雪場地不足的壁壘。
體驗和引導能使學生深入理解冬奧教育,而家庭和學校共同塑造冬奧教育氛圍是至關重要的手段。在實踐過程中,學校要重點推進冬奧教育家校合作機制,明確學校和家長的責任,注重強化家庭從價值觀引導、課內外冰雪參與體驗、冬奧冰雪旅游活動、鼓勵參與冬奧小志愿者、冰雪主題的冬令營、公益性冰雪活動、冬奧知識大講堂和冬奧知識競賽以及組織冬奧冠軍宣講團進校園等方式或途徑來引導中小學生切身感受冬奧教育的價值、內涵與魅力,增強學生自身作為“東道主”的責任感,培植學生家國情懷,使學生感受冰雪文化藝術魅力,體驗冰雪運動帶來的樂趣,進而深入理解和傳遞冬季奧林匹克精神并化作自身學習和運動的動力,真正使中小學生通過“奮斗謀求快樂”的自豪感,體驗“追求卓越”的冬奧精神。
在新時代背景下,奧林匹克教育在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要以學校為中心,家庭、政府、社會為圈層共同推進。要通過校內外、課內外多種形式來擴大奧林匹克教育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青少年的全方面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