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西華大學 四川成都 610039)
城市作為一個復雜、多因素、多層次的綜合體,城市形象包括多方面的內容,如城市的總體布局、城市綠化、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特色和城市人文特點等。通過舉辦大型體育賽事能傳播城市形象和提高城市知名度,傳播途徑包括各大媒體宣傳報道、賽事參與者的體驗感、宣傳標語及城市廣告等。2020年,ATP網球大師賽在上海成功舉辦,自此以后,上海明確了城市戰略,通過舉辦體育賽事提高城市形象。F1、網球大師賽、斯諾克上海大師賽等國際性體育賽事在上海成功舉辦,上海借賽事打造城市形象,使其成為體育市場的一張名片。由此可以看出,一場成功的體育賽事的傳播,對城市推廣和城市形象的塑造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社會發展過程中體育賽事逐漸出現,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聯系密切,體育賽事的“生產”方法有其特殊性,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吸引社會大量資金投入其中,推動著社會經濟的發展[1]。在賽事舉辦期間,大量資金、物流和人流在同一空間聚集起來,形成聚集效應,對舉辦城市產生巨大的影響,對舉辦城市社會經濟的發展有積極的推進作用,同時能夠調動各個產業之間協作運營,積極拉動產業發展,也加強了各個城市之間的商業貿易活動,為媒體聚焦報道及居民就業提供了機遇。賽事舉辦前期,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基礎設施,為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基礎。
城市文化是促進城市發展的精神動力,作為城市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賽事有助于豐富城市文化內容和有效提高城市的競爭力[2]。奧運會的舉辦,使得許多優秀的文化遺產留在了主辦城市,如北京的標志性建筑“鳥巢”等奧運比賽場館,建設這些體育設施對城市的服務水平有積極的提高作用,也增強了舉辦城市的影響力。大型體育賽事的會徽、口號、吉祥物等作為賽事的主要組成元素,對于提高城市形象和塑造城市的品牌形象至關重要。同時,通過媒體宣傳和產品銷售,依靠建立體育賽事景觀環境,可以實現和傳播體育賽事的吉祥文化價值,并通過體育傳播中華傳統文化,進而形成獨特的文化生產力。體育賽事的舉辦,為舉辦地文化挖掘和展現提供了平臺,從而提高城市文化核心競爭力,對城市文化精神的創新至關重要。
舉辦大型體育賽事不僅能促進城市的對外交流,如經濟、政治和文化等,而且能夠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的核心競爭力,從而構建城市品牌。借助于舉辦體育賽事,對城市的生態環境進行改造提升,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應加大投入力度,進一步促進城市的生態環境建設。籌辦大型體育賽事活動會新建許多體育場館,新建場館設施在外形及其內部構造的設計上必然體現出現代化,在賽后將變成主辦城市的標志性建筑,從而直接影響主辦城市的城市形象[1]。從消極方面來看,比賽場館的建設會致使城市自然資源的減少或破壞,建設過程中,大量建筑垃圾的處理也會給城市生態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此外,城市本身人口眾多,賽事舉辦期間,必然會吸引大量的人流,產生的空氣、交通、廢物和噪音污染會對城市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總而言之,為了保持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必須協調體育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平衡關系。
“運動成都”已經成為國內外知名城市體育品牌,在眾多大型知名體育賽事的積極帶動下,成都正在加快世界賽事名城建設,塑造知名城市名片,促進城市形象國際傳播,從而提升城市的世界影響力。
2.1.1 成都雙遺馬拉松賽
雙遺馬拉松作為一項高品質賽事,充分體現了都江堰市的城市精神、人文風格和文化特色。由于舉辦城市地理優勢和運營特點非常突出,擁有連接都江堰—青山世界文化遺產和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的世界自然遺產的第一條賽道,并以多元化模式進行對外推廣宣傳,包括文化、旅游和體育等。賽前博覽會的各種文化創意產品讓跑者愛不釋手,賽事服務也更加彰顯出國際水準,該城市的形象通過雙遺馬拉松在國際上廣泛傳播不斷提升,預計不久的將來該城市將成為成都經濟增長的主要著力點之一。如今,已經成功連續舉辦了5屆賽事,不僅極大地帶動了都江堰體育產業、旅游業和服務業的發展,也促進了賽事自身的升級發展。
2.1.2 “熊貓杯”國際青年足球錦標賽
2014年,成都雙流舉辦了第一屆“熊貓杯”國際足球賽事,這是一場國際青年足球盛會,具有重大的國際影響和知名度。成都作為足球水平較高的城市,通過這次賽事,大大推進了中國足球和國際足球的交流,對當地足球和中國足球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并在很大程度上對外傳播了成都的城市形象。
2.1.3 “一帶一路”成都國際乒乓球公開賽
該賽事創辦于2017年,擁有自身賽事知識產權,以“一帶一路”為出發點,有助于促進、傳播和發展沿途各國的體育文化交流。該賽事的成功舉辦,使得該賽事的內涵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將賽事格局創新為“比賽+論壇”的形式。比賽是核心,同時打造擁有“一帶一路”特征并融合專業性、國際性和創新性于一體的產業學術論壇。2019年,采用了新的比賽形式,包括四站分站賽、總決賽、訓練營競賽,邀請了很多高水平隊伍,并在賽事的組織方面做了精心準備,更加全方位地促進國家和地區間的交流。依托“國球”的獨特魅力,充分發揮賽事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助力成都打造國際體育賽事名城。
2.1.4 ATP250成都公開賽
ATP世界巡回賽作為一項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賽事,先后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城市舉辦,成都于2016年獲得該賽事的舉辦權,即ATP250成都公開賽,該賽事作為一項高水平的國際網球賽事,首次落戶于我國西部地區。
近年來,成都網球運動得到長足的發展,依托比賽推動網球項目的普及和發展,提高該項運動的群眾基礎。隨著賽事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成都進一步發展了獨立品牌賽事,如“一帶一路”成都—澳網國際大學生網球邀請賽、“成都杯”國際網聯青年大師賽等,這些賽事的匯集有助于提高賽事的影響力,并因此傳播成都城市形象[3]。
2.1.5 世界體育舞蹈節
世界體育舞蹈節已在成都成功舉辦10屆,它作為一項大型國際體育舞蹈賽事,由成都獨自創立和承辦,并在國際上獲得多個獎項,如“世界體育舞蹈卓越貢獻獎”“世界體育舞蹈名城”等。隨著賽事的不斷發展壯大,一方面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體育文化品牌,另外有力地推動了成都體育舞蹈的普及和發展。著眼未來,世界體育舞蹈節將進一步引領綠色健康、優雅時尚的城市文化,使體育舞蹈與城市的發展深度融合,成為推動國際交流、傳播天府文化的重要力量。
2.1.6 中國自行車車迷健身節
一項好的賽事對該項目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而且能夠使一座城市煥發出生機勃勃的活力。2010年創辦了“中國·成都自行車車迷健身節”,以推廣自行車運動,打造“運動成都”品牌,經過10年的發展,該賽事成為了中國最高水平的自行車業余聯賽和中國最具重要影響的區域自行車運動品牌賽事之一。車迷節的蓬勃發展,讓賽事全面升級,新的賽事更名為“天府綠道國際自行車健身節”,其參賽路線以天府綠道系統為依托,賽道經過綠色優化且具有不同風格,有眾多的自行車愛好者參加該賽事,讓騎行者體驗到賽道的別樣優美。
2.2.1 運動成都周刊,聚焦成都本地體育
《運動成都周刊》是2017年由成都市體育局和成都商報聯合推出的,成都市民通過該周刊能夠更加及時和深入地了解政府推進全民健身活動的情況。同時,周報將科學健身和健康理念傳播給大眾,并將成都精彩賽事展現給觀眾,進一步弘揚成都體育文化,同時給成都體育愛好者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機會。
2.2.2 新媒體渠道推動城市形象傳播
在信息時代,新的、多元化的媒體在傳播城市形象方面比傳統媒體發揮的作用更大。2017年,成都馬拉松賽央視轉播時,以5條成都城市形象宣傳片為基礎,把“最美的成都,迎接最美的你”這一主題深入人心。進行平臺同步直播的有成都商報官方微博、新浪新聞客戶端、人民日報客戶端等,有高達223.9萬人觀看。成都傳媒集團在比賽期間借助新媒體,通過微信朋友圈向用戶精準推送,宣傳成都馬拉松賽事信息。在紐約時代廣場上,成都馬拉松賽的海報變得更加引人注目,照片在社交媒體、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廣為傳播。成都商報官方微博以圖片、視頻短片、現場直播等形式在互聯網上制作了各種各樣的新聞和特寫,國內主要媒體也轉載了其相關微博。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有著密切的聯系,信息的傳播是多元化的,從單一到多元化,媒介平臺越加開放,用戶越加主體,受眾可以直接參與到城市形象的傳播中,從而實現信息的最大化傳播和分享,將創新、綠色、開放、共享、運動成都的形象推向世界,有利于塑造和傳播多元化和立體化的城市形象。
2019年成都雙遺馬拉松,5G覆蓋全程賽道。現場借助超清LED屏通過咪咕視頻等多個平臺進行全球5G直播。比賽過程中運用5G無人機,拍攝超清視頻圖像。在馬拉松途中,AI自動識別跑友人臉并通過短信提醒跑友親朋,及時觀看全程直播。同時“5G+AI”技術為每位跑友訂制精彩跑馬視頻,可直接上傳朋友圈分享。“5G+AI”技術運用于馬拉松賽事,選手和觀眾有更多參與、互動的機會,從而實現信息交互傳播更快、更廣,使城市形象在更廣泛的空間中得到實時傳播,促進了體育賽事營銷質量的提升。
近年來,成都已經成功舉辦多項國際體育賽事,成都舉辦大型賽事的能力獲得了世界的認可,為今后在成都舉辦的“世界三大賽”鋪平了道路。要想把成都建設成世界賽事名城,就要提升現有賽事的規格水平,積極引進并自主創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賽事品牌,堅持把“謀賽”與“營城”相結合,改善城市品質并使其更加國際化,充分反映新的城市定位和發展愿景,從而達到城市與賽事共同發展的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