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在部分地區開展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財政部、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財政部、稅務總局將依照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授權,起草房地產稅試點辦法(草案),按程序做好試點各項準備工作。房地產稅漸行漸近,引發了全民熱議。對此,筆者對其中的八個熱點問題進行解析和糾偏。
疑問一:房地產稅提了很多年,這次會不會同樣難以落地?征收房地產稅最早在2003年被提出,2014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被提及,之后多次出現在兩會上;但由于種種原因,遲遲未能落地。筆者認為,此次關于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的表述(2018年是“穩妥”,2019年是“穩步”,2020年是“穩妥”,而2021年是“積極穩妥”)更為緊迫,表明房地產稅立法與改革明顯提速。通過房地產稅等財稅體制改革,優化收入分配制度,是共同富裕的應有之舉,而且已經是箭在弦上。
疑問二:僅有一字之隔,房地產稅等同于房產稅嗎?事實上,房地產稅并不是單一稅種,而是與房地產相關稅種的總稱,是一個綜合性概念;而房產稅只是房地產稅的一個稅種。近期政府反復提及的是“房地產稅”,屬于廣義房地產稅范疇,不僅是財稅改革,還有住房改革,需要對房地產全流程稅收體制進行改革。其中,最受關注、變動最大、相關度高的是房產稅。
疑問三:房地產稅試點是否會馬上落地?筆者認為,試點實施啟動時間由國務院確定,鑒于本次試點的政策意義重大,需要周密布局、系統推進;財政部和稅務總局起草房地產稅試點辦法(草案)也需要時間,不可能倉促落地,因此預計最快也是2022年。房地產稅立法目前尚處于內部征求意見和修改完善過程中,距離正式立法應還有一段時間。
疑問四:房地產稅是否會進行大范圍試點?筆者認為,房地產稅試點大概率會精選問題突出且具代表性的城市先行先試,應以一、二線城市居多,并會覆蓋多個區域,以為房地產稅改革積累經驗。第一批試點城市可能有:上海、重慶,其已有試點經驗;深圳,在2020年房價上漲顯著;杭州和蘇州,二者是江浙代表,房價一直處于高位,且杭州還具有共同富裕示范區的使命;濟南,庫存量大、去化周期較長,基本面不佳,可用作壓力測試,評估房地產稅的沖擊;海南自貿港嚴格控制房地產,因此海口、三亞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疑問五:首套房是否要征收房地產稅?筆者認為,應該是首套普通住房免征,結合人均免征額,保障基本居住需求。許多國家都有免于征收或者減免征收房地產稅的規定,我國上海和重慶也有對應的稅收優惠政策。目前認可度較高且相對合理的辦法是以戶為單位,對首套普通住房免征房地產稅,然后以人均為標準,對超出家庭免征面積部分征收房地產稅。
疑問六:房地產稅開始試點,房價會下降嗎?筆者認為,短期來看,房地產稅會增加保有成本,抑制投資性需求,將對房地產市場造成一定的情緒沖擊,但并不會從本質上改變市場的供求關系。長期來看,房價表現主要取決于供需關系,受人口、貨幣、土地等因素的影響,而不是由稅費決定。因此,房地產稅對房價的抑制效果不會太顯著。
疑問七:房地產稅是否最終會轉嫁到租金上,使得房租上漲?筆者認為,房地產稅的轉嫁情況本質還是要看供需,需分具體情況來看。一線和強二線城市是賣方主導,租客收入增長較快,租房需求旺盛,對房租的敏感度較低,可通過租金上漲承擔部分房地產稅帶來的持有成本。當前,大城市已經注意到年輕人租房難的問題,正在加大公共租賃保障力度,以實現“住有所居”。其他城市收入增長較為緩慢,租房者對價格比較敏感,房租上漲動力不足。
疑問八:房地產稅能取代土地出讓金嗎?房地產稅屬于地方稅,收入直接歸地方政府所有。在發達國家,保有環節的房地產稅是地方稅收的重要來源,貢獻了絕大部分的政府稅收。從我國上海和重慶的經驗看,房產稅對地方財政總體貢獻有限,短期內很難取代替代土地出讓收入,但長遠來看將會加速地方稅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