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金棟,馬玉靜
(山東協和學院a.基礎部;b.計算機學院,山東 濟南250102)
教師職業素養的提升和發展是我國教育的根本,教師足夠優秀才能教導出更優異的學生。尤其是近年來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許多優秀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方式被提出,并在實踐應用中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讓傳統教育中的教學缺陷和教學問題徹底暴露了出來,進而產生一系列改革和優化。農村學校改革力度相對較弱,有時跟不上改革進度,教學問題和教學缺陷仍然存在,廣大農村體育教師必須加以重視。
在體育教學中,傳統教育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學方向方面,傳統體育教學中傾向于自由活動鍛煉學生體魄,教師簡單說明田徑技能,而新型體育教育不僅要讓學生運動來鍛煉學生體魄,更關注學生思維能力、心理健康、德育教育方面的滲透教學,拓寬教學的廣度。第二,教學方式方面,傳統體育教學中教師占據高控地位,主導學生參加教學活動[1]。學生被動接受,師生互動太少,而新型教育則更偏向于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更好地參與進來,體育教學更加有效。第三,教學手段方面,傳統體育教學手段較為單一,給學生介紹田徑知識,再讓學生去練習,最后以考試來體現學生的學習結果。而新型體育教學則提倡采用豐富且多元的教學手法,比如游戲教學法、以賽代練、合作完成等,且不以考試來作為衡量學生學習結果的唯一手段,而是以學生體育運動中的過程表現來綜合判定[2]。第四,其他教學內涵方面,傳統體育教學是粗放式的教學,而新型教學則是精細式的教學,在教學形式上有所體現,比如傳統教學沒有系統的教學方向,新型教學要求加強科研,制作分階段、分層次的教學目標,傳統教學采用滿堂教的教學模式,沒有尊重學生的差異性,而新型體育教學則強調尊重學生的差異性,融入因材施教理念,展開分層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首先,農村體育教師缺乏進取心。一些農村體育教師隨波逐流,沿用傳統教學方式,缺乏持續學習的主觀意愿[3]。王誕生將教師角色分為五個階段:起始階段、穩定階段、行動主義階段或者自疑階段、保守主義階段、脫離階段。不同階段的進取學習心不同,因為農村體育教師整體結構偏向于老齡化,多在保守主義階段和脫離階段,進而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其次,缺乏培訓機會和平臺盡管新課程改革在如火如荼進行中,但也存在多方面制約,在農村學校中,體育教學存在邊緣化現象,導致體育教師缺少培訓機會,體育教師想要提升體育職業素養,卻找不到健全的平臺和正確的方法,使職業素養難以提升。最后,農村學校中其他學科教師兼任體育教師的現象。比如培訓和學習時間上有所沖突,導致仍舊沒有完善的學習機會,一些原則上優秀的教學方法,卻不一定適用本學校本班級,農村體育教師深感困惑,職業素養提升沒有效果等。
在新課程改革中,最重要的理念就是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由傳統的“教師的教”轉變成“學生的學”,堅決貫徹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學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什么對學生發展好就教什么,從要求學生去學轉變成學生爭前恐后來學,為學會終身體育夯實基礎[4]。
要明確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教師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接觸最多的一類人群,教師的表現和行為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教師良好的德行操守會教育出三觀優秀的學生,教師糟糕的德行操守則會教育出三觀偏差的學生。因此,教師需要加強自身德行表現,以身作則,在教學中展現對體育的熱愛,展現拼搏精神,展示合作精神等,對教學大有裨益。
農村體育教師授課能力的提升可以總結為三步。首先在于明確體育教學的育人功能,體育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強健體魄,也需要關注學生心理教育、德育教育等,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5];其次在于優化體育教學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明白每個田徑項目的教學要求,結合教材并拓展其他體育教學書籍,以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為目標,調整教學手段,明確教學方法,優化教學策略。結合體育課程內容,充分以生為本,精準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最后在于提升自身的體育科研能力,教師在教師培訓機構中所學習到的體育優秀教學理念不一定適用本學校、本班級,還需要一定的體育科研能力,不能把他人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經驗照搬過來,需要從實際出發進行調整,提高授課能力。
農村體育教師在日常授課過程中要時常總結反思,重視持續學習,不能隨波逐流,通過閱讀優秀教學方法書籍來不斷充實自我,一邊開展體育教學,一邊學習優秀體育理念,提升自身職業素養。因為時代在不斷發展,學生的學習特點、習慣等都在發生變化,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才能給實踐教學提供幫助。
在“國培計劃”實行以來,以開放教育學院(教師發展學院)為基礎的培訓基地已然構建成型,以研究引領實踐,以創新帶動發展,扎根教師專業發展,體育教師參與到社會學習中,在多類型實踐平臺上學習體育授課技能,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豐富理論功底和實踐經驗,不斷充實自身,體育教師需要正確對待學習機會,不能應付了事。
學校應該重視教師專業能力以及職業素養的提升,在校內開展培訓和教育活動,根據實際情況構建完善的培訓教育框架,實現整體性、系統性教育,而不是偶爾培訓。對于培訓機構或者學校來說,需要構建較為完善的檔案資源,對體育教師當前的授課能力和職業素養進行精準評價,比如就體育教學中的實踐能力、開展競賽能力、開展趣味化教學能力等多項指標進行評定,而不能用以科研項目和學術文章來評定其專業能力,構建完整的檔案,來加強對體育教師當前職業素養以及職業素養提升軌跡的認知,并實行過程化管理,構建實時獎懲機制。
學校應在校內組建教研活動或者教學競賽活動,開發教研課題,引導體育教師以教研主題為中心,在教研中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提升授課能力。在一些農村學校中,體育教師的數量太少,有的學校只有一位體育教師,單人開展的教研活動有時候稍顯不足,適當開展多校聯動,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6]。
學校應在校內構建教師之間交流互助的機制,教師之間通過交流互助,吸取別的教師身上的優秀教學經驗充實自身,同時看到自己身上的教學短板,不斷優化提高。例如一些年長的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能不足,但教學經驗充足;而年輕的教師教學經驗不足,但信息化教學技能良好。教師之間可以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提升職業素養。對此,學校應該給教師提供互相交流的機會,例如定期組織交流活動,鼓勵體育教師積極參與,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還可以提出一些教學中的典型問題,如學生懼怕體育運動,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不夠,針對這些問題共同商討解決辦法。
綜上所述,本文首先闡述了當前農村體育教師職業素養方面出現的問題,其次分析了體育教師提升職業素養的多個方面,最后分析了提高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途徑。結合這三個方面的分析,農村學校應該重視體育教師的培養,體育教師也需要提高自身發展意識,切實有效地提升職業素養,為農村學生負責,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