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 暘
現代企業制度通常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 以企業法人制度為主體, 以公司制度為核心,以產股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條件的新型企業制度。
現代企業制度是企業產股權、 組織形式和經營管理的制度總和。 核心是產股權制度, 企業組織形式和經營管理制度是以產股權制度為基礎, 三者分別構成企業制度的不同層次。 企業制度是一個動態的范疇, 是隨著市場經濟發展不斷創新和演進的。
根據企業制度產生、演變的邏輯順序, 可以把企業制度分為原始企業制度、近代企業制度和現代企業制度。
原始企業制度的特點:一是責任無限性; 二是資本結構單一性; 三是規模局限性;四是管理的經驗性。
業主制企業規模小,基本上都是封閉式經營, 由業主個人獨立出資, 直接控制和經營企業, 所以使用權和經營管理權高度統一, 且主要是靠個人經驗進行經營和管理, 所以企業發展比較緩慢。由于資本結構單一,故出資人對企業全部債務負無限責任。
近代企業制度的特點:一是無限責任的關聯性;二是經營的合伙性; 三是資本的多元性; 四是組織的不穩定性。
合伙企業在協議的基礎上實現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同收益、共擔風險,是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非法人企業。 雖較業主制企業結構更復雜,資金更充足,但合伙人之間會出現分歧, 風險因素也較多。
現代企業制度的特點:一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二是承擔有限責任; 三是企業存續時間長久; 四是投資人撤資難; 五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 六是股權可以自由流動; 七是企業融資范圍大。
公司制企業擁有較為完備、系統的先進管理制度,從企業運營的統一和規范、職工的保障和激勵、 企業發展的穩定和控制以及內部決策程序的民主和法治,全方位、多層次地保障企業運營和發展。
改革開放前, 國有企業還遵循著“大鍋飯”的傳統思維模式, 陳舊的企業制度加上低效的管理模式造成國有企業經營不善, 出現虧損甚至倒閉的情況, 但不乏一些國有企業及時轉變思路,調整機制,創新模式,踏著改革的春風尋找發展路徑, 歸根結底還是要建立健全現代化企業制度。
現代企業制度注重的是全方位發展,以黨建為引領,以員工為中心, 從黨建、群團、工會、后勤給予員工最大限度地保護和支持。 對于每個公司企業來說, 員工是企業最核心的動能, 讓員工感受到企業的溫暖, 正確地把握良好的個人發展, 合理地取得薪資福利, 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 所以企業在兼顧自身利益的同時, 通過建立現代化企業規章制度, 滿足員工的基本生活工作需求, 注重實現員工利益,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最大化提高員工效率, 提升工作質量, 強化企業在市場化經濟社會的主體地位, 保障企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現代企業的競爭和發展,核心是人才的比拼。對于人才的供需和引進, 最優條件就是企業軟硬件的標準及制度的完備性是否符合市場化專業人才充分發揮才智的需要。 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為規劃人才、聚集人才、培養人才、 激發人才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框架, 在集約把控企業成本的前提下,引智、引資、引源,以人才激發企業的內生動力, 實現飛躍式發展。
現代企業制度提升企業管理水平,使企業轉變思維,形成在傳統的生產過程中注重經濟和注重管理的思想。伴隨著改革開放大潮, 結合愈加深化的國有企業改革,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 優化自身機制體制, 制定完善規章制度,優化管理架構,強化管理手段, 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企業制度的轉型,促使國有企業引入市場化職業經理人, 增強企業自身管理水平, 給國有企業循環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作用。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對舊企業制度的根本性變更,實踐中也應有相應的現代化管理方式。 現代化管理方式要把企業當成一個有機整體, 實行系統的全過程的管理, 做到統籌全局、 合理調控, 既要堅持管理方法的科學化、管理方式的合理化,又要保障管理方式的民主化。通過現代企業制度的指引,在現代管理方式下, 培養專業型和創新型管理人員,使制度、管理、人員有機結合起來。
1.建立健全國有企業現代化制度需要綜合考量,全盤謀劃,涉及企業與員工、企業之間、企業與市場、企業與政府、企業與社會,甚至企業與國際方面的組織關系、管理關系、協作關系的調整。因此, 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須結合配套的改革政策,特別是轉變政府職能,促使政府加快從 “管企業”到“管資本”的轉變,積極推動國有企業調整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企業自主經營、自我發展的機制, 讓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 以企業為主體承擔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功能和任務, 促進市場公平競爭。
2.國有企業現代化企業制度的改革重點是建立公司制企業。 其與經濟運行管理最顯著的關聯就是在黨組織引領下的“三會一層”,即: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及經理層, 以股東會為最高決策機構, 在董事會領導的總經理聘任制的基礎上, 按照公司章程開展市場化業務運營。 通過“三會一層”逐層雙向傳達指令,實現目標,形成有效制衡、 協調運轉的企業經營管理模式。
3.針對國有企業組織架構和經營領域, 健全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體系, 必須涵蓋產權、經營、管理和運行等各個方面。 清晰的產權是前提,合理的組織架構是基礎,高效管理是保障, 規范運行是支撐。同時,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應圍繞黨組織建設、企業戰略規劃、產股權管理、投資決策、 預算管理、 風險管控、科技創新、人力資源、安全生產、 信息化管理等全方位、多層次的管理、組織和防控, 以完整的體系制度約束規范企業的經濟運行管理,實現管理架構和模式的制度化、集約化、精細化、數字化和流程化。
4.經濟運行管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及時調整和完善的。 這就要求企業不僅要關注國內經濟發展變化, 更要順應國際政治、經濟、人文等變化趨勢, 跟進或領先于國內外知名企業的發展, 把握市場動態, 結合企業自身完備的制度和運營管理, 抓住發展機遇,實現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