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彬
(山東省萊西市南墅鎮北墅完全小學 山東 萊西 266600)
傳統教學模式比較刻板、沉悶,不僅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還容易影響學生對科學學習興趣的生成。小學生性格活潑,對新鮮的知識與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具有旺盛的學習欲,面對復雜的科學知識或者抽象性的學習內容可能會出現難以理解的問題,科學教學率真課堂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提出的以促進學生理解知識、激發學生科學興趣為目標的教學方式,要求教師積極反思教學問題、調整教學方向,釋放學生學習活力。這一背景下授課教師應對生活化科學授課工作進行細致分析,并積極尋找更為有效的授課方法展開教學。小學生在這一期間也有明顯改變。主要表現在:小學生開始主動參與科學學科的授課活動,其科學學科自主學習、學科核心素養等方面能力均有明顯改善。這一變化對小學生的未來長久發展極為重要。小學科學教學中不僅包括了科學理論的學習,還包含豐富的科學實驗知識與實踐活動,無論在理解還是在掌握上都存在一定難度;加之小學生本身缺乏對大自然與生活現象的科學認識,也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與實踐能力,在率真課堂上面對教師設計的實踐活動容易出現種種問題,影響率真課堂的教學效果。在科學教學中落實率真課堂的有效途徑如下:
探究式教學經過實踐被證明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有更好的效果。要讓探究式學習方法在課堂上得到更好應用,教師首先應完善自己的思想,從傳統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應用探究式學習方法,讓學生更快速地獲得提高。為達到這一目標,教師應多加學習,認識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真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目標,以此來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收獲,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獲得實際的進步。比如,在進行某一項科學小實驗時,教師可根據學生個體差異,為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對于那些對實驗掌握程度較高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提出一些難度較高的問題,如怎樣對實驗過程進行完善,如果更換了實驗條件會產生怎樣不同的結果等。
教學方法的創新對探究式學習方法的應用同樣重要。尤其對小學生來說,長時間應用同一種學習方法會讓學生的體驗變得越來越差,甚至會產生走神、溜號等現象,影響學生學習效果。教師更應發揮多媒體設備對科學課堂的輔助性作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角度出發,為學生根據教學內容播放相關科普視頻或者科學類的動畫片,在順應學生天性的同時,完成科學教學的相關目標,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比如,在《水到哪里去了》教學時,就可根據課本中呈現出來的水蒸發的實驗和流程圖,提前為學生搜集一些相關的動態實驗視頻或者與本節課內容有關的科普動畫作為知識切入點,在講課前組織學生觀看,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與對水的思考,然后順應學生思路進行科學知識的滲透,幫助學生了解水的來源與蒸發后的作用路徑。
課堂活動是會活躍課堂氛圍、幫助學生釋放天性的重要途徑。在小學科學率真課堂的落實過程中,設計豐富多彩的科學活動就是要求教師關注到小學生好動、樂于參加活動或者游戲的天性,圍繞課本有關的科學知識,教師可首先為學生推出科學實踐活動,將課本中的部分可操作性強的實驗轉化成課堂實驗,帶領學生在實操中積累科學知識。比如,《冰融化了》的教學時,就可安排學生將溫度計、量杯等物品帶入教室,為學生提供溫度計,指導學生利用課堂時間觀測冰塊融化前后的溫度變化、形態變化。教師也可以化用游戲教學法的相關經驗,為學生們設計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課堂游戲。比如在《聽聽聲音》教學時可組織學生參與“傳話游戲”,讓學生親手用細線連接兩個紙杯,制作一個傳話筒,教師在一側傳話,學生在另一側聽教師的消息,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體驗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創新科學課程的作業布置形式指的是教師在面向小學生展開科學授課活動時考慮到學生對文字性作業的抗拒,轉變作業布置的思路,圍繞課本科學知識調整作業布置的形式,減少文字性作業的布置,增加趣味性的探究活動或者實踐活動內容所占的比重,以個性化的科學課后作業順應學生的天性發展,促進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小學生正處在心智發育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他們對外界事物的好奇仍然比較強烈,好奇心對他們的行為影響較大,興趣對他們能否長時間進行學習也會產生非常直接的影響。比如,教師可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中自主尋找最初對某一規律或者某一現象進行研究的人,然后將他或她的故事在課堂上分享出來。這樣學生為能讓分享的過程更加精彩,就需要做好充足準備工作,對資料進行更加全面的搜集,感受到科學的魅力,形成對科學的學習興趣,還能潛移默化地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研究是一條艱辛的道路,需要強大的意志力和耐心,掌握足夠的科學知識,才能獲得最終的成果。
總之,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利用探究式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激發。率真課堂以學生天性為依據,強調關注學生的成長發展規律,發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科學思維,是構建以培養學生核心科學素養為主要方向的現代化小學科學教學的必由之路。教師須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關注認真學習率真課堂的內涵,與時俱進地修正錯誤教學觀念,并借助靈活的趣味教學手段拉近學生與科學知識的距離,促進學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