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昌義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從當下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來看,正處于持續發展的狀態中,隨著應用數量越來越多,對于研發工程師與維護工程師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所以只有系統地培養該專業人才,才能助力智能制造行業的不斷發展。對于專業技術的教育來說,其目標就在于能夠走向社會、走向實踐,因此必須要加大培養該專業的人才,促使其成為應用型技術人才,為我國工業技術人領域,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除此之外要積極開展該專業的課程研究,并提高整體的教學水平,這是非常重要的任務,也是培養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的關鍵。
目前在機器人專業教學中,存在以下幾大特點:(1)由于機器人實驗平臺整體價格比較貴,各個學校擁有的相關的實驗設備不是很多,加上機器人出現故障維修比較困難,甚至有的學校在實操時是6人一臺,使得學生在上課時段,操作機器人時間得不到充分的保障。(2)由于大部分院校的實驗指導書從編寫內容上講偏理論,很少注重企業實際生產的工業,往往學生學到的相關知識到了企業存在脫鉤現象。(3)邏輯思維能力較差,對理論知識有畏難情緒,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由于整體邏輯思維能力較差,特別是對機器人等新型專業課程的編程不容易理解,對工廠的現實工藝缺乏認知,加上對理論知識有畏難情緒,導致這部分學生在上課的時候由于主觀心理原因,不愿意主動思考機器人的編程方法。
2.1 以項目作為驅動力。在當下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課程教學中,最缺少的因素就是驅動力,教學過程趨于平淡,沒有辦法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教學,因此要以項目為驅動力,或者通過任務的形式引領學生,開展線上線下教學,采用這種混合教學模式,來提高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課程教學效率與質量。雖然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也突出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但想要真正推動教學,必須要利用項目與信息化手段充分融合,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能夠全面掌握相關知識與技能。該技術的教學重點就是應用,不僅要掌握理論必須能夠應用在實踐中,才是最有效、最成功的教學,所以工業機器人技術課程設計,必須要符合實際的教學項目,并以此來作為教學動力實施開展。
2.2 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加快專業化建設。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給信息技術的應用帶來質的飛躍,其在各個信息技術領域的不斷滲透,促進了各項技術的融合,給各個領域的專業建設帶來深遠的影響。我們可以通過大數據的思維和技術,對處理結果和價值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大數據的體量和類型為基礎的專業建設更加符合時代需要,同時也推動了教學領域的發展,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促使工業機器人專業的教學模式更加貼近學生的認知規律。將工業機器人教學中的難點制作成網課分享到網絡空間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在課下進行預習或者復習帶來極大便利,在平臺的維護方面,學校要引起重視,保證平臺順利運行的同時,也要對課程內容進行處理與篩選,學校和教師可以對教學資料或者國家工業機器人相關的政策進行解讀之后,發布到網課平臺供學生學習使用。當然,對于行業前瞻信息的發布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以將自己收集到的相關信息進行整理發布,促使學生對新一輪工業革命有更加深刻的認知。
2.3 項目實訓為核心。在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課程教學中,其核心依舊要以生產性的項目實訓為主,因此必須要加強與相關企業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訓機會,包括多功能的實訓平臺、機器人制造實訓車間等等。一般來說工業機器人多功能實訓平臺,是鍛煉學生操作能力的關鍵環節,可以在該平臺中不斷磨煉,促使學生熟練操作各種類型的機器人。智能制造單元實訓車間,也是最體現學生能力的環節,該項目會針對學生進行全過程的培訓,包括從毛坯一直到最終的合格成品,其中所涉及的環節,促使學生獲得綜合性的提高,并全面工業機器人的制造。
2.4 鼓勵學生參加技能大賽。為了充分激勵學生,鼓勵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去鍛煉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老師在課后根據學生的特點,對機器人課程感興趣的同學,制定一定適應他們的由易到難的實驗訓練課程,部分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在各項等級大賽里取得了良好的成績。近3年來,通過該課程體系的教學的學生取得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三等獎、全國高職院校技能大賽三等獎、廣東省高職院校機器人賽項的一等獎等好成績,以及申請大學生攀登計劃相關課題。通過這些學生的帶頭示范作用,帶動了整個班的學習熱情。
通過上面的內容,我們可以發現工業機器人對于在工業生產中具有一定的價值,而高職院校則是承擔著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培養的任務。學校應該給予該課程足夠的重視,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平衡理論與實踐的比例,讓學生在掌握扎實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這不僅可以符合企業的實際需求,更是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對于高職院校特色教育發展以及工業機器人生產水平的提升有著極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