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艷雄
(江蘇省無錫市新城中學 江蘇 無錫 214000)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考量,在語文閱讀課堂當中引入群文閱讀已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在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創建生活化小情境、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巧妙設置問題等方式進行情境教學,增加更加生動有趣的體驗,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初中語文教材是經過編撰者精心挑選的,題材豐富,內容廣泛,但是對于認知水平還處于發展中的中學生來說,一些距離學生生活實際較為久遠的文章很難理解透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創建有關的生活化的情境幫助學生進行理解[1]。一般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相對較小,比較容易創設,相對教師臨時創設的其他教學情境更加有效,學生可以通過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經歷,與作者產生共鳴,這有利于學生的情感領悟。而與虛擬的教學情境相比,也更具有優勢,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情感。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將《荷葉 母親》、胡適先生《我的母親》、《傅雷家書》放在一起進行閱讀,這些文章都表達了家人之間的情感,可以讓學生回憶自己與親人的感人故事,結合自己對親情的感悟,創建生活化小情境進行教學。這樣學生在群文閱讀的過程當中,不僅能夠拓展自身的思維,主動進行思考,還能夠增強學生對于文中人物情感的理解,活躍課堂氛圍。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采用各種現代化的手段進行教學。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音樂已成為很多家庭的精神糧食,利用音樂創建教學小情境也是教學當中的有效手段,很多教師已經開始運用音樂進行教學[2]。初中學生思維較為發散,升學壓力較大,音樂可以有效的緩解學生的壓力,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為學生創建合適的教學小情境,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情境下進行學習,這樣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例如,在學習《出師表》這篇文章時,為了更好的營造氛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讓學生一下子聯想到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壯場景,感受到諸葛亮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同時也使得學生們回想到《三顧茅廬》、《桃園結義》等經典章節,將學生們帶入到《三國演義》的情景之中,聯系其他章節更能夠感受到諸葛亮和主公劉備之間的情感,以及對蜀漢的情感,對作者的思想理解的也更加深刻,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深入認知。
中學語文是語文當中承上啟下的階段,對于中學生來說,語文學科相對其他學科更加具有趣味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將各種多媒體技術和群文閱讀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的結合,將抽象的知識點變得更加具象,這樣才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教學氛圍才會變得更加輕松愉快,這有利于學生提高自身的認知能力,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在初中語文實際教學當中,教師可以結合文章的內容,提出問題為學生創建相關的小情境進行教學。學生可以在情境當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
例如《朝花夕拾》的群文閱讀教學,可以設置“成長”作為主題詞把《朝花夕拾》中的多篇文章串聯在一起。“魯迅先生的成長歷程是怎樣的?對魯迅先生成長影響最大的是哪些人?”這樣的問題情境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五猖會》、《父親的病》等文章都串聯成了一個整體。
在語文群文閱讀當中,教師要對教學目標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只有這樣,在對學生進行群文閱讀的指導過程當中,才能夠有條理地讓學生深入閱讀課文。例如,在學習《花木蘭》一詩時,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為何花木蘭要替父出征,除了這篇詩歌提到的是否還有其他英雄題裁文章可以做參考呢?學生們在問題的引導下進行思考,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想象,搜尋相關聯的閱讀資料,加深對文章中心思想的認知,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創作背景及其中表達的思想。
在問題的設置過程當中,教師要根據文章的內容和學生的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如果教師沒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問題進行引導,那么群文閱讀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只有教師不斷地優化教學方法,將問題情境教學融入群文閱讀課堂之中,才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學習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語文教師,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利用情境教學幫助學生解決困難,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語言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