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霞
(山東省煙臺市招遠市西苑學校 山東 招遠 265400)
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學生的綜合素養是我國教育的重點。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提升道德品質的課程,是一門源于生活,對學生加以引導的課程,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發揮出實際的價值。為了保證學生對這門課程有一定的興趣,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教育,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
1.1 重視分數現象嚴重。很多教師家長都把分數作為檢驗孩子學習情況的唯一方式,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只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不關心學生品德方面的培養。隨著這種認識的深入,很多學生出現了“高分低能”現象,學生只會讀書做題,不會把書本上面的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中去,在社會上適應能力差,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甚至導致學生自己也認為學習成績好就完全代表好學生,這種思想是完全不正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不能只重視學生成績。
1.2 課堂與實際生活脫離。目前教育主要是集中在課堂書本知識,只關注學生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理解學習,現階段對于道德與法治學科,大部分學生主要是通過死記硬背來獲取相應知識點,在實際生活中難以應用。學生對學科知識認真背誦,熟記相關內容并不代表擁有好的道德品質。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而言,教師除了教授書本上的知識點,更要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會運用書本知識,而不是只讀書。
2.1 教師要提高自身素養。教師的職責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如果教師本人不具備專業的素養,如何傳授學生知識。在學校,教師是學生的領路人,引導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遨游,教師如果自身素養低下,學生自身品質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教師一定要提高自身專業素養,不斷學習新知識,教師要用高尚的師德去影響學生,達到育人的目的。
2.2 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目標。有了目標,才有前進努力的方向。對于教學課堂,教師和學生都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每一節課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教師可以是講授哪些新的知識點,學生可以學會哪些知識點。每一周,每個學期,每一年度都應該有個明確的學習目標,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完成小目標,才能逐漸靠近大目標。在學習《少年有夢》這節課程的時候,教師在講授這節課的時候制定的目標是讓學生了解認識夢想的重要性,每一個學生要學會樹立正確的夢想。學生在學習這節課的時候,制定的目標是知道自己的夢想,然后知道自己要為了實現夢想做哪些努力。最終要讓學生明白,建立夢想不是唯一的目標,為了實現夢想努力奮斗的過程才是真正追求的目標。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向著目標不斷進步,是一個人的核心素養之一。
2.3 創設教學情境。只有學生自己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才能變成一個積極主動地過程。學生才會有動力去學習。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綜合考慮各個方面,找到有效的教學切入點,為學生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情境,例如:可以通過讓學生扮演書中的角色把難以體會的情感變成有趣的對白。在教授《關愛他人》這節課時,學生一時很難理解如何去關愛他人,要付出哪些行動去關愛。教師可以創設相關的情境,學生分角色進行扮演,要求學生在扮演人物的時候盡可能貼切人物的真實身份,在進行表演以及觀看的時候,要深入進行分析,并分小組進行討論,對每個學生的想法進行整理交流。通過這種學習方式能促進學生的理解能力。真實的情境更貼切學生的生活,容易引發共鳴,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更突出。在教師相關情境時,要結合書本知識之外,還要重視社會熱點現象,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發展的好習慣。只有培養學生擁有正確的認知,才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2.4 開拓新途徑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道德與法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實踐體驗。老師不能在課堂讓學生單純的閱讀、背誦、書寫,而是讓課堂與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融入社會。例如:帶領學生參加志愿者活動、觀察法院審判等等,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受道德與法治的力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核心素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它是一種綜合活動。在學習《維護國家利益》這節課時,學生們普遍認為國家的利益離自己太遙遠,沒有辦法真正體會文章主人公的真情實感。所以教師特意舉辦了辯論會,準備辯論會需要一段時間收集資料,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學生想要了解一些問題有很多的渠道,準備辯論會的過程就是讓學生增長見識,查閱資料全面化發展的過程。學生能夠把課堂上抽象的理論知識轉變為自己能夠理解的知識,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進一步深化學生的核心素養。
隨著教學的不斷發展,教學逐漸重視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初中生正處于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并逐漸形成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教師要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實時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后續教學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