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華
(河北省張家口市第九中學 河北 張家口 075000)
閱讀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檢驗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重要標志。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閱讀占據重要地位,但是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卻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師仍停留在傳統教學模式上,重知識而輕能力,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閱讀效果不理想。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新型思維工具,具有簡單實用、可視性強、便于理解等優點,將其運用到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能夠獲得理想效果。
思維導圖是當前教育中應用十分普遍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各學科教學中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思維導圖是通過對各種圖片、文字和顏色產生關聯,并將其內容串聯起來,形成可以展示的效果,以此引導學生思維,便于他們理解和記憶知識點。也可以說,思維導圖就是以一個中央關鍵詞輻射并連接各級主題,以總分關系為框架,對復雜的事物進行歸納整理,便于人們直觀的理解。將思維導圖運用到教育中,能夠激發學生大腦的無限潛能,促進他們思維能力的成長,尤其是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閱讀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和引導學生理解記憶知識點,理解詞匯,更好地應用英語語言。
雖然部分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引入了思維導圖,但是并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閱讀教學效果也并不理想。閱讀是增加英語知識和擴大詞匯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高閱讀能力能夠為英語口語水平和寫作能力打下堅實基礎,也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他們在英語學習中獲得更多自信心。在當前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大多數教師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重知識而輕能力,教師仍采用講單詞、背誦課文和配套練習等方法,而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對英語學習喪失了興趣,閱讀能力也無法得到有效提高。此外,學生之間缺少必要的交流合作,也對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培養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思維導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并未發揮作用。
3.1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傳統單一的英語教學模式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無法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因此,教師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可以運用思維導圖,構建英語閱讀知識體系,使文本與圖式實現交互,不僅能夠豐富英語知識體系,而且也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和學習效率。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從中發現知識、感悟知識,從中獲得情感體驗,增強學習動力和自信心。
3.2 提升學生思維品質。提升學生思維品質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英語閱讀教學不僅是讓學生學習和理解課本內容,還包括對內容更深層次的分析評價。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構建思維導圖分析內容,并運用英語知識完成內容信息判斷,進而實現對內容的深入學習,形成創造思維和發散思維,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進而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3.3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閱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提高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實現學生自主學習。運用思維導圖提升英語閱讀教學水平,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運用語言,并將其運用到實踐當中。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能夠使學生將知識更好地轉化為能力。學生以自我閱讀和信息整理形成的思維導圖是自主搭建的知識結構,通過對這種語言結構的闡釋,以自主方式實現語言輸出。當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再次挖掘語言信息,從中獲得更多思想感悟,則能夠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
4.1 開展閱讀教學前構建思維導圖。教師在未引入思維導圖前,往往會在開展閱讀教學前讓學生自主閱讀,從中標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單詞,教師進行講解,并引導學生再次閱讀加深對內容的理解,掌握其中的知識點,這種方法只會對少部分學生產生效果,無法讓其他學生獲得預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學習內容,在開展閱讀教學之前就構建出思維導圖,并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展示其中的內容,讓學生以自己的思維去閱讀,進而快速理解文章內容和詞匯。
4.2 閱讀過程中完善思維導圖。教師在構建思維導圖后,可以讓學生進行文章泛讀,教師此時可以引導學生快速完成內容瀏覽,了解文章基本內容。在學生泛讀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他們找出其中的關鍵詞,然后引導學生精讀,并在精讀前布置任務,使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在這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補充思維導圖。最后,教師可以對思維導圖進行總結,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4.3 運用思維導圖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在完成閱讀后,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知識點挖掘文章內容中的深層次知識點。學生可以用英語語言概述思維導圖內容,教師通過聆聽分析發現問題進行指導,使學生的闡述更加完整。學生在復述知識點的過程也是提升英語思維能力的過程,能夠有效提升他們的口語能力和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