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東
(江蘇省如東縣雙甸中學 江蘇 南通 226400)
對于初中生而言,所謂合作學習強調的是學生彼此之間的合作,強調共同探索和解決問題。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強調對學生理性思維和數學思維的培養,強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共同進步。
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合作學習不是是用于所有的教學情境和所有的學習內容,所以在進行具體上課之前,教師一定要認真研究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向與內容,從而使合作學習有序高效進行。
比如在學生學習到“統計”部分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在導入教學主題的過程中,置入這樣的情境:假設警察接到報案,確定某嫌疑人曾在某段時間駕駛車牌號碼尾號為6的汽車,要求學生基于錄像視頻,快速統計出這些車輛——這樣的教學任務很難讓學生個人的力量完成,必須要借助合作,這樣一種情況下,教師導入情境的目的就能很好地體現出來。學生不僅可以很好地親歷統計的整個過程,也能提前感受即將到來的教學重點,以免后續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無法進入狀態、影響授課效果這樣尷尬的境況。
另一方面,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有限和單薄的,借助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彼此之間得到啟發,拓展思維視角的同時,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會突破自我和挑戰自我,并在合作過程中,從其他學生的身上收獲更好學習的方法和優點。
任何教學活動的設計歸根到底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目標,而合作學習本質上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習效果。而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實現這樣的效果,極為關鍵的一點就是提高學生參與合作的積極性,而不是對教師所提出的觀點、建議置若罔聞,無法融入到合作學習的教學情境當中。所以對于教師而言,其必須采取多樣化的活動設計和教學思路,提高學生參與合作的積極性和意識,具體來說,可以從這樣幾個角度來進行實踐:
2.1 合作預習。比如教師可以針對幾何學的部分知識,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提前進行預習資料的準備,比如模型的制作、素材的收集、圖片的展示等,目的就在于讓學生真正意義上動起來,參與到小組當中。
2.2 合作PK。比如教師羅列出一道開放性的題目,讓小組以合作的方式來聯合解題,一看哪一個小組的解題方法多并且結果正確,二看哪個小組的解題思路足夠巧妙,三看哪個小組有突破、有提升。
2.3 應試組隊PK。比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考試成績的PK,將每個小組的總分和平均分進行統計比較,以此來激發學生不斷在每一次測試的過程中取得好成績,也以集體榮譽感作為引導,激發學生不斷正視自己的不足,挑戰自我、取得進步。
情景交融、和諧愉悅的環境氛圍,是確保合作學習高效生成的前提保障和關鍵因素。如果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構建距離學生的心理訴求非常近的情境和氛圍,就能夠讓他們更加積極投入到合作學習中,并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受到認可。在具體誘導初中數學課堂展開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具體可以從這樣幾個角度予以探索和操作:
3.1 構建師生互愛的課堂教學氛圍。這種互相尊重的愛,是促使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夠建立起良好互動氛圍的基礎和前提,因為步入到初中,學生比小學更加成熟,還有些學生到了叛逆期,渴望得到同學老師的關愛和認可,這意味著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誠待人、以情育人,跟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礎,促使其意識到學習的快樂。
3.2 學生之間的深層交互。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這是非常必要的條件,因為在課堂導入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小組成員彼此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而這種差異性又是客觀存在的,其彼此之間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影響、相互幫助,不讓優等生盲目地一言堂,出現抱團排擠學困生的情況。
3.3 把握人格平等的原則。在初中教學過程中,所有動態的教學因素對于學生而言都要平等的享有,不論是老師和學生之間抑或是學生和學生之間。數學課堂只有建構在這種平等的氛圍和契機之下,合作學習才能更有效地開展,實際參與學習的學生才能將自己視作小組的一員,擁有參與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個人的潛能也會得到進一步的開發。否則所謂的合作學習,永遠是少部分學生“戲劇”的舞臺,沒有真正意義上調動全部學生參與其中。
3.4 民主教學。其主要是指在推進合作教學的過程中,充分體現出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平等對話”、“開放對話”的課堂狀態,如此教師就能夠有效擺脫旁觀者的身份束縛,而是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參與者身份從旁指導,幫助學生快速發現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合作學習過程中暴露出的不足或討論過程中出現的癥結,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讓合作學習有所收獲,讓教學評價也能頗具意義。
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想最大程度地提高授課效果,就要強調授課方法的有效性,而合作學習剛好是達成這種有效性的策略與保障之一。在充分預設和課前設計的基礎上,學生之間通過合作還能學習彼此的長處和優點,收獲更多有益于自己、也契合自己的學習辦法,提高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