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堅
(廣西橫縣巒城鎮灘頭村委小學 廣西 南寧 530318)
在傳統數學教學模式中,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較深,部分教師為了盡可能提高教學效率,片面地采取了簡單粗暴的“填鴨式”教育模式,單方面地進行高強度知識灌輸,不僅使得教學環境極為壓抑,不利于低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并且還會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學生的學習興趣,打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逐漸對數學教學喪失探索欲望,缺乏對數學知識的系統性思考,只學會了對公式定理的淺層次運用,數學核心素養沒有得到根本性提高。只有運用興趣教學模式,才能夠扭轉當下數學教學的尷尬局面,實現教學質量再提高,為學生創造更好的教學體驗。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多進行提問活動,不僅可以有效調節課堂氣氛,為課堂教學注入更多的活力,提高學生思維活躍度,還可以有效檢驗學生的學習進度,促使學生認真學習。并且,可以有效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讓學生擺脫呆板的學習模式,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在設計課堂提問的過程中融入更多的趣味因素,增強學生的探索欲望,讓學生更愿意思考問題、回答問題[1]。
例如,在學習“100以內加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如果小明有34的糖果,小紅有56個糖果,小紅給予小明21的糖果,問小明和小紅各有多少糖果?”。學生由于年紀較小,通常對糖果有較大興趣,將數學知識和糖果聯系在一起,可以實現學生“興趣遷移”,將學生對糖果的興趣轉移到解答數學題目上。同時,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解答題目的積極性,教師可以給予解答正確的學生糖果獎勵,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解答問題的內動力。
在當今時代,互聯網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流,憑借自身在信息傳遞和信息處理上的優越性,能夠極大地提高各項社會分工的效率,從而引導信息化改革的滔天浪潮。對于教育改革工作來說,推進信息化建設也是刻不容緩的重要內容,通過構建多媒體課堂,不僅能夠充分利用互聯網上龐大的教育資源,從中選取更加新穎有趣的學習資料并將其補充到教學內容中去,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相比較于傳統課堂,多媒體課堂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獨特的視頻表達形式,借助于視頻表達的鮮艷色彩,可以有效音效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2]。
例如,在學習“圖形的運動”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展現“米老鼠”“唐老鴨”等經典動畫形象的圖形運動過程,為課堂教學活動注入更多的趣味因素,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由于身份上的天然對立,教師和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間隔,即便教師再和藹可親,學生也始終會感到拘束,不能夠達到最好的學習互動效果。但是在合作學習小組中,教師對于課堂的掌握力度下降,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通過和小組內成員進行學習交流,可以使得教學活動更加多元化,學生也更加愿意參加小組活動,積極交流自身看法,從而有助于增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3]。
同時,如果缺乏競爭壓力,學生的學習交流活動可能會向著更加散漫的方向發展,致使學生學習效率不高。為了改善這一局面,教師一方面可以定期選拔優秀學生擔任小組長,在充分發揮小組長榜樣帶頭作用的同時,有效刺激組內競爭的發生,在小組內樹立良好的學習風氣;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通過評選最優學習小組的形式,促進各個學習小組之間的競爭,構建良好的班級競爭生態,并且,在外部競爭壓力下,也可以有效增強小組內成員的凝聚力和榮譽感,當有個別學生不愿意開展學習活動的時候,其他組員會因為小組榮譽,而自發地提醒該學生努力學習。值得注意的是,小學生學習自制力較差,對于玩樂的興趣遠大于學習,如果學習交流的過程中缺乏監督,學生很可能一味的談論玩樂,而對學習交流置之不理,教師應當強化監督職能,在教師內四處巡視[4]。
概括地說,相比較于其他學科,數學所需要記憶的知識內容更少,更加需要學生發散思維,做到對公式定理的活學活用,而要做到這一點,是傳統教育模式所不能夠完成的,填鴨式教育模式固然能夠讓學生更快地掌握知識點,但也導致學生對知識點的應用更加刻板,嚴重制約了學生數學思維的成長。只有通過推廣興趣教學模式,才能夠引導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更加強烈的探索欲望,仔細鉆研數學知識的應用方法,并且能夠有效擴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具備更強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下一階段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