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翠萍
(山東省青州市云門山街道孟家小學 山東 青州 262500)
從古至今,美術作品中蘊藏許多真摯情感,對了解人們思想、實現人和人之間情感互動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使學生對美的感受力進一步提升,讓學生體驗生活的多姿多彩,引發學生對未來生活充滿無限向外,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格意識。可見,把情感教育融入至美術教學當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促進學生藝術素養的發展。
在日常生活中,情感處處體現,需要小學美術教師在日常授課中,應該引導學生感受情感、挖掘情感,并讓學生將自身的情感轉移至美術作品之中,有利于強化學生美術作品的張力[1]。這就要求小學美術教師應發揮自身的引導與促進作用,為學生擴展美術教學的空間,強化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將情感教育和美術教學相互融合,為學生留下美好的回憶。小學美術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情感,使學生的情感體驗不斷增強,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
例如:小學美術教師以湘版《剪紙故事》為例,由于剪紙作為我國中國傳統民族文化之一,是人們情感的集中展現,教師讓學生對剪紙故事的內容展開分析與研究,使學生了解剪紙故事中的情感色彩與表達形式,加深學生對剪紙作品的理解,從而彌補美術作品中情感空洞的不足,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使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加豐富。
教學片段:
教師:(教師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電子白板技術,為學生展示民間剪紙作品,如“鴛鴦”“喜鵲”“牡丹”等,吸引學生的學習目光,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同學們你能說一說你喜歡哪種剪紙作品嗎?
學生1:我喜歡這個牡丹,實在是太好看了,和已經盛開的牡丹一樣!
學生2:我喜歡這個鴛鴦,惟妙惟肖,好像活的一樣。
教師:(教師將剪紙作品與表達情感聯系起來,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剪紙作品中蘊含的情感精神,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過去婚嫁喜慶時,人們經常運用剪紙點綴房屋裝飾,而“鴛鴦”“喜鵲”“牡丹”象征著吉祥如意,也體現出人們愉悅的心情。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深入挖掘情感資源,實現情感教育與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良好激發,使學生對剪紙作品內在情感的理解更加深厚,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美術作品自身作為情感表達的產物,為此,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發揮自身的引導與促進作用,讓學生將自己的創作情感,融入到自己所創作的美術作品之中,提高學生美術作品的藝術表達效果[2]。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缺乏情感表達的方法,使學生在小學美術日常學習中,無法將自身的情感思想表達出來。這就需要小學美術教師發揮自身的導向作用,支持與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情感思想融入于自己所創造的美術作品之中,實現學生情感與美術創造作品的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的藝術思維能力。
例如:小學美術教師以湘版《我愛我家》為例,為了增強學生對家庭的熱愛,使學生獲得我愛我家情感體驗,教師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每個家庭中必備的餐桌圖片,為學生創設生活化學習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隨后,教師向學生提出相關思考問題,支持與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情感與想法,將自己所設想的餐桌用彩泥的方式捏出來,鍛煉與強化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完善學生的藝術思維。
教學片段:
教師:(教師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為學生展示形狀各異的餐桌圖片,吸引學生的學習目光,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想必我們每個同學家中,都有一個餐桌吧,你們家的餐桌是什么樣子的呢?
學生1:我家餐桌是圓形的。
學生2:我家餐桌是方形的。
教師:接下來我們要用捏彩泥的方式,將餐桌捏出來,你會選擇什么樣的形狀呢?用什么顏色呢?
學生1:雖然我家用的是方形餐桌,但是我覺得圓形餐桌更好看,我要捏一個白色圓形餐桌。
學生2:我家就是方形餐桌,我也要捏一個黃色方形餐桌,和我家餐桌一樣的。
……
教師:接下來,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情感和印象,運用彩泥將餐桌捏出來,看一看哪位同學捏的最逼真!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引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圍繞教學內容,為學生精心創設學習問題,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支持與鼓勵學生將自己對美術作品創作情感的表達,提高學生的藝術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有效引用情感教育,有利于強化學生的美術素養,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美術作品中,獲得新的感悟,幫助學生找到良好的情感表達方式,調動與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美術教學和情感教育的有機結合,可使美術作品的藝術表達能力進一步提升,突出美術作品的層次感,對促進學生藝術素養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