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賀
(廣東省東莞市宏遠外國語學校 數學組 廣東 東莞 523000)
小學數學教學需要對學生的數學能力培養進行長期的訓練和探索。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學習方法,幫助學生解決現實困難,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生能夠借助相應的知識要素,提高自己的數學表達能力[1]。
分層學習具有明確的目標導向。教師在組織分層學習之前要確立好學習的具體目標,讓學生在明確目標的過程中利用恰當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達到學習的目的。對于教學目標的制定,我們要有具體的思考。小學數學教師要明確適量和適當對學生的積極作用,不能涉及過難的學習目標,同時還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學目的對學生進行實際的指導。為了實現分層學習的有效成果,學生要在執行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學會學習,也就是掌握合理的學習方法。有效的學習方法能夠讓學生明確解決問題的具體步驟,能夠在分層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向同學和教師請教,對自己難以掌握的知識能夠進行主動的勾畫和研究,為有困難的同學提供及時的幫助。正是在這種互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有效的積累學習經驗,探索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虛心好學的良好品質[2]。
小學數學分層教學能夠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分層意識,讓學生在分層交流中養成良好的思維和學習習慣。但是在進行分層學習的時候也存在一些問題。小組是實現分層學習的基礎,良好的分層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因此在進行分層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程序進行分層。在分層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能夠做到優勢互補。但是有些教師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忽視分層的重要性。這樣就會使組內成員無法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團隊意識薄弱,影響學生積極分層的心理傾向。在分層學習的時候,我們要倡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對問題進行積極的研討。但是有些教師在指導分層的時候,無法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學習活動和方式,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無法進行充分的交流,有些學生還沒來得及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活動就已經結束了??此仆暾姆謱舆^程,實則倉促了事。這種流于表面的活動形式不僅會打擊學生的熱情,還會讓學習活動變得毫無意義。因此教師應針對這樣的情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活動時間,幫助學生找到良好的學習手段[3]。
3.1 明確分層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小學生往往缺乏組織紀律性,在思維中更多的是對新奇事物的探索,因此在科學實驗中學生們往往“興奮”大于“探究”,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教育引導作用,明確分層目標,通過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
3.2 科學進行分層劃分,培養學生的思維。首先,由于小學生紀律性不強,因此教師的分層對學生的全程參與至關重要,為了防止學生出現混亂局面,要在小組中為學生設置各種職位,讓學生之間互相督促明確組員分工,培養學生的分層意識,在團隊協作驅動下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必然會產生一定的意見分歧,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秉承“活而不亂”的引導原則,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和溝通,但是不能突破教學框架以外進行打鬧。
3.3 明確學習任務和方法,提升學生參與度。分層學習是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的有效方式。為了實現分層學習對學生的積極作用,教師應該在開展分層學習的時候,明確學習任務和具體的學習方法。所謂學習任務是指教師需要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達到的學習目標和效果,對學習任務的明確,能夠讓學生了解本堂課所學習的知識和內容,對知識輪廓有清晰的認識,并能夠有意識的采用一定的手段處理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有效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快速完成教學任務。
3.4 重視成員的分工與分層,發揮學生作用。小學數學分層學習從整體上來看是為了凸顯整個小組的作用,但是也需要在分層交流中發揮個體成員的作用。在進行小組分層時,教師要重視小組成員的分工問題,應依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安排相應的職位。教師只有在充分意識到個體差異性的情況下,才能組織好學習小組。在分層的時候,也應避免有些學生存在的逃避行為。有些學生由于學習能力差,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在分層學習中會選擇偷懶的方式來避免學習。教師應特別關注這類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發現自己的優勢,積極投入到小組分層學習之中。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利用分層教學的方式,提高學生的交流意識,在學習中取長補短,提升學習的效果。分層學習的關鍵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分層中各展所長,有意思地學習別人的優秀做法,改正自己的錯誤,從而獲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