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為益
(江蘇省徐州市第十中學 江蘇 徐州 221000)
“互動”是指圍繞著一個教學問題或者教學環節,通過言語討論來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課堂教學活動;“合作”是指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共同學習,以團體的成績為嘉獎依據,來共同實現學習目標的一種教學活動。它們都是課堂教學的精髓。[1]本文主要以初中英語為切入點,詳細地從當代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和如何將“互動—合作”學習合理地運用到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這兩個方面做了闡述和研究。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我國的課堂教學無論是從教學內容、教學形式還是教學理念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很多初中英語老師雖然已經意識到“互動—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在施行的過程中卻過于注重形式主義,如:他們雖然給學生們布置了“互動—合作”的英語機會和任務,但是賦予學生們“互動—合作”的時間和空間太小,很多時候學生們還沒有得到一個“討論結果”就被迫于草草收場了,以至于“互動—合作”根本就沒有體會出價值。另外,很多初中英語老師單純地認為“互動—合作”是生生之間的事情,而忽略了老師自身的加入,(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老師加入指的是老師作為引導者和輔助者來幫助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老師作為課堂主體”的加入。)這就導致了學生的“互動—合作”效率低下,不利于高效課堂的發展。
2.1 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共同完成。教育的兩個主體是學生和老師,其中的任何一個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這兩者之間是有主有輔的。在實際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有意識地歸還學生的主體地位,要給學生充足的“互動—合作”的機會,讓學生可以在不斷地展示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總結能力、研究能力等一系列的綜合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可以積極全面的學習和成長。[2]例如:在學習八年級英語上冊《School Life》這一章節時,老師可以先以本章節的中心點“學校生活”為研究話題,鼓勵學生們每4到6人組成一個小組,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說一說“My school life”其中可以包括some subjects at school、some adjectives at school、schedule of work and rest,等等。然后,給學生們20分鐘的時間來進行討論和整理,與此同時,老師要一直的游走在各個小組之間,以便在觀察小組討論情況督促學生討論效率的同時,也能及時的提供一些幫助,給小組一些建議。待時間一到,老師可以隨機的抽取每組中的一名同學來說一說自己組的討論結果,本組的其余同學可以進行隨時的補充和糾正。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完成了生生之間的“互動—合作”學習、給予了每組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而且老師也加入了其中,給予了每組一定的指導,有利于“互動—合作”學習理念的貫徹落實,對高效課堂的構建有著積極的影響。
2.2 引進競爭,激發學生的好勝心。成就感時激發人類創造力與奮斗力的源泉,是人類不懈努力的推動力。在初中英語“互動—合作”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借助此心理,來提高學生的“互動—合作”質量,以便可以使學生能夠真正的體會到“互動—合作”的價值。例如:在英語詞匯是學習英語的重點,同時也是讓很多學生“聞風喪膽”的關鍵因之一。在實際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為了能夠讓學生們可以更快、更扎實、更準確的掌握更多的英語單詞。老師可以把課堂上學習英語詞匯和記憶英語詞匯的時間充分的留給學生,讓學生們有更多的機會來進行生生互動、小組合作、相互切磋、共同提高。例如:在學習《Colours》這一章節的單詞時,老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們朗讀并講解重點詞匯,如:indigo、violet、influence、calm 等等。然后,再根據詞匯量的多少,給學生們充足的時間來進行小組之間的“詞匯朗讀、記憶”的互動—合作學習,待時間一到,老師再進行詞匯的聽寫,并以每個小組成員的聽寫成績為基礎,算出每個組的平均聽寫成績,然后再按照小組平均成績的高低進行名稱排序。其中獲得第一名的小組,老師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如:可以免一次英語課下作業,而獲得最后一名的小組,老師要予以一定的懲罰,如:將聽寫的詞匯寫3遍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們激發學生體內的勝負欲和小組榮辱感,而且還能提高學習效率,一舉多得。
綜上所述,“互動—合作”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還能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加深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是素質教育的有效保障。在實際的初中英語“互動—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正確理解“互動—合作”學習理念的實際意義,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并可以結合一定的“互動—合作”競爭活動,以便可以貫徹落實“互動—合作”的學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