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柏球
(廣東省東莞市常平鎮袁山貝小學 廣東 東莞 523560)
經實踐證明,學校管理工作開展的質量和有效性,會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如果無法根據新時期學生的特征,進行德育和安全管理的更新改革,則其最終效果則還會不斷被削弱。由此可見,若想真正提高小學管理的實際水平,學校結合實際情況重構管理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針對德育與安全管理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處理,另一方面也要促進小學生道德意識和安全意識的有效提升,為他們的茁壯成長,盡可能的創造良好環境。
小學生正處于對世界充滿探索欲和好奇心的年齡,同時這也是培養他們良好品質的重點時期,因此,在進行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的時候,教師必須要確保對學生生理及心理特征了解的充分性,才能真正提高他們的道德水平。實際上,相比較良好的學習成績外,小學生在校園內的人身安全更為重要,只有保證學生具備足夠的安全意識和保護能力,才能教會他們遵守規章制度,才能進行德育教育乃至其他能力培養。另外,如果能采取有趣的德育和安全管理方法,則學生對此的興趣也會大幅提升,進一步形成學生愿意學、教學效果好的良性循環。小學生的世界其實就像是一張白紙,只要教師通過正確的德育和安全管理教育手段進行引導,就能為他們健康茁壯的成長提供更高程度的保證[1]。
2.1 提高對校風建設的重視程度。德育和安全管理工作展開的重要目的,就是為小學整體的管理工作提供輔助,并且為學生們提供一個健康、積極、穩定的學習和生活環境。首先,教師在小學管理的過程中,應將重點放在學生安全意識的培養上,可在學校內部舉辦各類宣傳活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明白自我保護、遠離隱患的重要性。在良好校風的影響與督促下,學生們積極配合、互相監督的責任感也會相應增強,這樣對于他們的生活安全也是不可忽視的有力保障。另外,這也是德育教育中學生三觀建立的關鍵,教師需通過有效手段培養學生分辨是非對錯的能力,從而間接的提高其道德水準[2]。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定期根據小學管理工作的要求,組織創辦主題實踐活動及基礎知識練習,并聯系生活為學生舉例,讓他們明白很多小事都與生活息息相關,這樣一來,不僅學生能形成團結、禮讓及謙遜等良好道德修養,其安全意識也會隨之提升。如果學生能保持嚴于律己的心態,不斷規范自身的行為,則對其他同學正確三觀的樹立也是十分有幫助的,進而為校園安全建設的整體強化提供更大推動力。
2.2 促進育人制度的建立與落實。學校應針對傳統德育與新要求間的不符之處展開創新,如創建全員均需參與的育人制度,讓全體教師都向德育與安全管理中積極參與,與此同時,校方還應將各教師崗位作為根據,在最大程度上確保職責分配的合理性。此外,吸引全體教育工作者參與德育的動員手段也不能忽視,最好能建立相應的評價與考核機制,并且依照公平的檢查結果來決定教師最終的績效,從而真正意義上增強其德育的積極性。
2.3 加大安全預警的實際力度。首先,在進行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的時候,教師除應選擇合理方式之外,還應該及時轉變自身的觀念與思想,如應將“以人為本”的概念全面落實于教育和管理中,此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才能盡可能提高這兩項工作在小學管理中的實際效果,在促進小學管理開展體系不斷完善的基礎上,實現德育與安全管理質量及水平的真正加強。其次,教師應積極創造條件,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實踐活動,盡可能強化學生對危險的認知,同時學生基本安全知識和逃生技能的培養也要得到重視,使其在真正遇到危險時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最后,小學管理如何沖破傳統管理模式的束縛,已成為全體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任務,教師必須做到德育教育與新理念、新教學方法的有機融合,才能促進小學管理向更加透明的方向發展,進而促進其實施效果的有效提升[3]。
總而言之,小學生正處于三觀塑造的關鍵時期,同時這也是他們身心發育的黃金階段,學校與教師必須在此過程中做好德育與安全管理工作,盡可能為學生打造最健康的成長空間,為他們未來的良好發展奠定牢固基礎。學校也應盡可能沖破傳統管理觀念帶來的桎梏,建立起與小學生、小學校園環境及校園文化等相符合的新機制,在合理引進多元性評估主體的情況下,促進小學管理質量的真正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