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婷婷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小學 安徽 滁州 239000)
數字故事指的就是應用忽視進行相關數學知識點的包裝,然后通過圖片、音樂或者動畫等形式進行表達,將數學知識點直觀形象的呈現給學生的過程,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本文重點針對數字故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以供參考。
小學階段是學生教育生涯中最基礎的階段,小學數學是最具抽象性和邏輯性的一門學科。小學階段的學生也正經歷著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成長,對于抽象而邏輯性強的數學知識,往往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才能理解和接受。基于此,必須要加強數字故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1.1 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比較單一,且以死記硬背為主。在這種教育情況下,學生很難產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索欲望,甚至還會出現排斥、厭學的情緒。而數字故事的應用則極大的豐富了數學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使得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活躍起來,這樣教師就可以及時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探索欲望與學習興趣。
1.2 加深了學生對于數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會涉及到很多枯燥的數學理論知識,只有通過形象的方式展現出來,學生才能進行深刻、正確的記憶。數字故事的應用需要教師精準把握教學重點,并通過多媒體教學技術進行多個知識點的串聯與表達,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理論知識。但是數字故事的靈活應用,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要求較高,不僅要求其對數學知識點有著較強的理解能力,還需要有著合理的編排能力、教學能力、應變能力以及多媒體應用能力等。
1.3 提升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抽象思維。將數字故事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根據大量的教學實踐,針對同一個數學知識點,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數字故事的應用提升了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速度,保證了學生對新知識點的理解全面性與應用靈活性,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也得到了顯著地提升。
2.1 創設情境問題,落實數學數字故事教學。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不能一味地通過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口述和板書為主進行教學。在多媒體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要活用多媒體,通過圖片、動畫、聲音等各種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在這些多媒體技術的潤色下,學生的注意力會被吸引到課堂上,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也可以被形象化,理論知識看起來會相對生動具體,不像書本上描寫得那么晦澀。多媒體技術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
例如,教師在講解“10以內的加法與減法”時,可以利用書上的案例“豐收的果園”進行教學。首先,通過PPT向大家展示一張豐收的果園的圖片,然后再播放動畫:一個農民伯伯從樹上摘下10個蘋果,給了小張3個蘋果,給了小王2個蘋果,又用1個蘋果當飼料喂了自家的驢。之后切換PPT提出問題:農民伯伯現在還剩幾個蘋果?動畫演示完以后,教師先讓學生利用十個手指自己數一數,然后讓同學回答問題并公布正確答案,再告訴學生如何用正確的數學方法進行表達:“10-3-2-1=4(個)”。多媒體作為主流媒體,對學生有著一定的影響力,教師要注意在放映PPT時添加一些比較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聲音,比如在切換下一張幻燈片的時候添加“風鈴”的聲音,通過聲音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情境教學模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還吸引學生自主地投入解決問題的探索活動中去。
2.2 巧用數字故事,提高課件的質量。針對課件質量較低的問題,小學數學教師應在制作課件時加入自己的思考,巧妙地處理和應用數字故事,使其更加符合教學需要,從而提高課件質量,進而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如在講解“圖形的運動(二)”時,首先,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提前搜集相關的問題及一些常見的軸對稱圖形,為課件的制作提供資源。其次,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對這些文字和圖片進行增加、刪減和優化。最后,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在適當的時機巧妙地利用課件,以有效利用課件,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并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數字故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于數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抽象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