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健虹
(浙江省東陽市南馬鎮中 浙江 金華 322100)
在社會網絡化進程的推進下,互聯網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了每家每戶不可缺少的一個生活內容,人們可以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獲取最新的社會新聞,也能夠從中得到觀看視頻、玩游戲、網上沖浪的快樂。可以說,信息科學是一種貼近于生活,又融合高科技的時代型科學。因此,在初中信息科學與技術課堂中對學生進行良好的信息科學教育,就是在時代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需求中提出的一種新時代教育。其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信息觀念,抵制網絡的誘惑,更能夠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充實自身,辨別網絡虛擬世界的是非,使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網絡信息素質。
2.1 合理利用信息教材,鞏固學生基礎知識。為了能夠符合學生對信息科學與技術學習的需要,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索信息世界,我國教育部門也出版了相應的初中信息科學與技術的相關教材。在教材中,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內容由淺入深,從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開始,為學生打開了一扇信息技術大門。因此,教師在展開初中信息科學課堂的創新教學時,要合理地利用信息教材,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奠定后期的教學基礎。
例如:教師在展開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這一章節的內容教學時,要根據教材中的內容,從信息與信息載體、計算機與科學技術、微型計算機基礎這三個方面出發為學生講解基礎的信息知識。通過設置信息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今天你獲得了哪些信息?通過哪些途徑或方式獲得?讓學生發現,信息在社會中的傳播渠道十分多樣化,我們可以通過看電視,利用手機電腦等終端電子設備獲取信息。
隨后為學生講解一些計算機與信息的理論知識,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在計算機中要用二進制或者二進制編碼來表示信息,并帶領學生觀看我國信息技術的發展進程,幫助學生理解計算機的誕生應用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邀請學生在講臺上進行展示,分享自己對計算機信息世界的看法,從而完成第一階段的信息科學教學,為學生打好信息基礎。
2.2 引用優質網絡資源,豐富信息科學課堂。在初中信息科學與技術課堂中,整個課堂都是圍繞著計算機與網絡的知識展開,信息技術是這個課堂最大的特點。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引用優質的網絡資源,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形式,為學生展現豐富的信息科學課堂,讓學生能夠看到、學到真實和有用的信息技術內容,強化學生的信息技術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
例如:在教師講解計算機病毒這一部分的內容時,主要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理解計算機病毒的起源、定義以及實例,引導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網絡中尋找一些優質的視頻教學資源,在多媒體視頻技術的輔助下,展開整個計算機病毒課堂的信息科學教學。首先,在課堂前要為學生做一個簡單的引入:“同學們,你們知道病毒是什么嗎?除了生物病毒,計算機病毒也十分可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隨后利用視頻資源為學生直觀的展示計算機病毒的起源和特性,引發學生的討論。在點燃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引入計算機病毒的相關理論知識,引導學生思考:在日常的計算機信息操作中,我們要怎樣防止病毒的入侵?幫助學生建立一種完善的信息安全意識,從而利用優質的網絡資源達到這一階段的教學目標。
2.3 注重合作引導教學,升華信息課堂內涵。合作式教學是初中信息科學課堂中的一個重要教學內容,教師在展開信息教學時,應給予學生充分的合作與交流空間,讓不同的學生思維之間進行一個相互學習的碰撞,互相幫助、共同學習,以合作式的方法引導教學創新整個初中信息科學課堂,從而升華信息課堂的內涵,營造一種和諧的合作式信息技術課堂氛圍。
例如:在教師為學生講解操作系統這一部分的內容時,可以利用合作式的教學辦法,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實踐操作。首先,教師要為每個小組分配一臺計算機設備,讓每個小組的組員在組長的帶領下進行操作。并在操作過程中寫下心得與體會,在操作中遇到了什么問題、操作系統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在解決這些問題后,為學生直觀地演示計算機操作系統的界面,讓每個小組中的學生都能夠有機會進行實踐操作。并且在操作完成后,教師還可以鼓勵每個小組的組員分享自己在操作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引導學生們進行一個信息思維的互相碰撞,從而高效地達到初中信息科學的教學目標,實現新時代下的信息科學教育創新。
在新時代的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進程中,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創新教學在初中信息科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要以信息教材為基礎,通過展開信息科學活動等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手段,為學生引用優質的網絡資源,全方位豐富整個初中信息科學課堂,讓學生能夠從課堂中學習到真正的信息技術知識,在合作中體驗到信息科學的魅力,從而幫助學生形成一種良好、健康的信息素質,升華整個初中信息科學課堂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