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遠菲
(江蘇省昆山高新區紫竹小學 江蘇 昆山 215300)
小學數學教學受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影響,也在發生著極大的變化。加強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是其中之一,對于年齡尚小的學生而言,培養并加強思維邏輯訓練,對日后獨立解決數學問題和認知分析事物具有積極現實意義。眾所周知,數學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嚴謹性和組織性。重點針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培養。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邏輯能力的培養重中之重,通過科學合理的課堂訓練,從而實現對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
1.1 數學中邏輯思維能力的應用價值淺析。
(1)解讀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合理思考的能力,運用推理、判斷、比較、分析、綜合等一系列方法,準確有序地表達整個思維過程。有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助于學好相關學科,同時隨著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在解決現實生活問題。但是,不是邏輯思維能力,而是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還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練習從而掌握處理問題的能力。在發展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間接推理和直接推理得出結論[1]。
(2)邏輯思維能力培養途徑。首先,掌握推理的基本方法,這是提升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因素,在推理中通過語言或是文字為載體,作為每一步推理進行充分補充依據,尤其是抽象較強的概念或是判斷,加強合理性的思考。科學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進行充分展示。其次,在邏輯思維下,想象力要豐富,邏輯思維的靈活性和發展性特點,為此想象能力發揮對邏輯思維培育具有促進作用。最后,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需要豐富的知識基礎和扎實的學科知識面,加之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和想象力,多維度理解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2.1 課堂教學形式豐富,促進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作為著名的數學教育家,前蘇聯學者斯托利亞曾說過:“數學教學也是數學語言的教學”。事實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效果。“數學學習的過程是通過數學語言的應用,用特定的句法、詞匯和符號來理解世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語言的精確性、準確性和抽象性的特點,對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形象具體,語言稍微復雜,就難以理解,對于教師來說,就必須要進行必要的語言加工和修飾,結合生活情景模擬學生實際,產生情感共鳴增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在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能力的時豐富教學形式,可以運用“推導法”、“舉例法”、“分析法”等方法只有建立扎實的基礎知識體系,才能促進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才有助于幫助學生邏輯思維方式[2]。
例如:在對面積計算及換算進行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學生對抽象圖形計算,沒有概念,而在實際教學中,就可以通過開展列舉生活實例,讓學生們感受真實面積的存在,教師引導學生一個足球場、一間屋子等日常生活實例,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借助學生們感受得到,生活中出現的物體,感受面積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一個羊圈的周長時125.6米,求羊圈的面積。在進行教學時學生們也許不了解羊圈的大小,根據日上類比面積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運用實際生活的面積概念讓學生了解求圓的面積。在引導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加深方法的使用,并對使用的方法進行總結。
2.2 課堂教育環境創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鍛煉和提升。根據階段性數學教學課程,教師對教學內容設置課堂情境。充分吸引學生依據課題內容主動探索知識的過程。教師引導學生制定研究計劃,學生在課前通過查找資料、搜集課堂資料,讓學生請組動手實驗并深入開展探究知識點全過程。同時,教師教學內容設置提問環節,給學生們留足思維辨析、邏輯推理時間,經過不斷實踐練習,從而增加學生邏輯思維能力[3]。
例如:平行四邊形教學和梯形的教學中,教師利用互聯網播放視頻動畫,向學生們展示常見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實物圖片,并設計有效提問:“請同學們思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直觀區別于聯系”、“舉例說出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的這兩組圖。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創造課堂教學環境,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加強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具有重要意義。課堂教學需要重視學生數學基礎知識的積累和對問題獨立分析推理,從而不斷學習積累中解決數學問題,真正提升邏輯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