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芳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鐘村街尚瓏幼兒園 廣東 廣州 511495)
幼兒園的環境創設與安全教育之間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實現了二者的有效融合,才更利于幼兒們認知水平的提升、學習積極性的提高、綜合能力的整體發展。結合安全教育的具體要求,更好地創設環境,學會傾聽孩子的不同意見,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安全教育成效顯著,環境創設作用突出,素質教育理念的全面滲透指日可待。筆者特意憑借多年實踐經驗,對此闡述了幾點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為其他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提供一些參考。
1.1 提供優質服務,助力幼兒成長。通過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教師更好地服務幼兒,引導他們學習基礎知識,提升認知水平,主動參與形式多樣且內容豐富的實踐活動,繼而做好綜合素質及綜合能力全面發展的準備。幼兒教師必須在環境創設上投入更多的精力,精心優化教學設計,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耐心指導孩子們健康成長,使他們在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大膽地表現自己,更快地適應環境[1]。
1.2 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幼兒能力。環境創設在現代的幼兒教育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高質量的環境創設,可以引發幼兒的思維想象,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還能鍛煉幼兒們的合作能力,使他們順利達成共同進步、健康成長、個性化發展的目標。通過創設區域環境,營造出良好的活動氛圍,啟發孩子們自我服務,逐漸脫離老師的幫助。幼兒自我管理能力得以更大程度的提高,在接下來的學習活動、探究實踐中一定會有更加出色的表現。比如:有效創設喝水區域,并且添加一些標識,使幼兒們迅速領悟“喝水”的必要性,養成主動喝水的好習慣。在此基礎上,可以幾人一組做好喝水區域的衛生管理,使更多幼兒學會愛護班級環境。
1.3 合理規劃區域,引導幼兒發展。幼兒已經具備了動手的能力,也有了自己的固定朋友。通過創設良好的人際交往環境,進行活動區域的合理規劃,讓幼兒在新環境、新領域結交新的朋友,逐漸擴大了他們的人際交往范圍,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個性發展而言大有助益,必然產生積極的影響[2]。環境創設作用的全面發揮,需要幼兒教師、幼兒家長的多方努力,幼兒園內選擇應用有效的環境創設方法,家庭內部增強孩子的求知欲、探索欲,及時反饋他們的家庭表現,便于調整育人方案,更好地設計教學活動,家園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1 注重宣傳安全教育。幼兒園需要宣傳安全教育的重要意義,邀請家長們參與到安全教育活動中來,借此提升家長們的安全意識,這對于幼兒自我保護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綜合發展而言能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有效開展安全教育活動,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妥善解決環境的創設問題,各項育人計劃的全面落實指日可待。
2.2 有序推進管理工作。可從不同角度、新的層面出發,有效滲透安全教育。比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滲透安全教育,引導幼兒們學習安全知識,掌握自我保護的方法。再如:在區域環境中滲透安全教育,設定不同的活動主題,引入生活中的常見案例,告誡孩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遇到陌生人應該怎么辦?如何保證自身安全的同時保證其他小朋友的安全等。除此以外,必須完善安全教育的管理制度,有序推進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及時成立監管小組,保證教師們的教學行為更加合理、更加規范,幼兒家長的關注度明顯提高,積極配合安全教育,更能轉變錯誤觀念。
3.1 有效創設主題環境,培養幼兒安全意識。如果環境會說話,那么幼兒就可以在各個空間中學會自我保護,進行自我管理。因此,環境創設是基礎,是開展安全教育的必要前提。對于幼兒園的教師來說,最操心的一定是幼兒們的如廁問題。小班幼兒剛剛離開父母,自我保護的意識并不強,他們不知道怎樣安全的如廁,無法融入集體生活。幼兒們一窩蜂涌入廁所,難免形成廁所擁擠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的解決,教師可在廁所門口制作一面主題墻,畫上一只只小螞蟻排隊上廁所的漫畫,時刻提醒幼兒排隊上廁所,不要擁擠爭搶。還可以根據某些小朋友如廁完不愛洗手的問題,設計一個“水龍頭小衛士”,專門監督孩子們如廁以后及時洗手,并且學會節約用水。主題墻面會說話,更利于幼兒們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提升他們的安全意識,同時降低細菌感染等問題的發生率。
3.2 有效創設多種環境,提醒幼兒注意安全。進行環境的有效創設,可以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一般來說,幼兒年齡較小,安全意識薄弱,安全教育的難度過大,并不利于孩子們安全知識的有效學習、理解記憶,更難提升他們的安全意識,導致整體的教學效果不盡人意。通過融合環境創設,從日常生活角度出發,選擇生活中的常見案例,更好地展開安全教育,孩子們意識到危險就在身邊,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后,即使脫離教師以及家長的照顧,也能及時躲避危險,保證自身安全[3]。比如:創設常見的交通環境,組織“過馬路”游戲活動,播放有趣的動畫短片,使孩子們一邊學習交通安全的相關知識,一邊了解交通安全規則,學會遵守規則,觀看警示標志等。再如:帶領幼兒帶到樓道口,實地講解樓道口容易發生的安全事故。列舉某些小朋友平時下樓不抓扶手、連跨臺階等行為,鼓勵孩子們針對這種行為談一談自己的看法。總結環節,強調上樓下樓要安靜、不推搡他人、緊抓扶手、一步一步小心走的重要性。另外,還可以在樓道口粘貼安全警示標識,或在各級臺階上粘貼小腳印,時時刻刻提醒孩子注意安全,取得環境創設以及安全教育的良好融合效果。
3.3 有效創設問題環境,傳授幼兒自保技能。幼兒教師創設環境、安全教育的過程當中,必須考慮孩子們的年齡特點,結合他們實際的發展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要把抽象的安全教育完美融合到環境創設的各個方面,強調多種表現形式,使安全教育深入人心,符合孩子實際需求[4]。比如:創設安全教育環境,隨之提出問題:“當你遇到危險應該怎么辦?”,展示卡通人物的圖片,以圖片直觀展示的形式告知幼兒正確的求救辦法。如大喊救命、找到警察、來到人多的場所等。以此為基礎,可以利用豐富的社會資源、家庭資源,繼續開展多種主題、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也要溝通幼兒家長,使家長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多多宣傳安全知識,傳授孩子實用的自保技能。教師提供會說話的環境,家長配合幼兒園的安全教育,多方力量集中起來,共同促進幼兒們的身心健康成長,提醒幼兒注意安全,并且學會保護自己,期待孩子們學好安全知識,能夠躲避危險,實現個性發展,以后創造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3.4 有效創設合作環境,助力幼兒個性發展。環境創設與安全教育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二者融合在一起,緊密結合家庭教育,應是一項偉大而長遠的工程[5]。幼兒園環境創設,開展安全教育時,需要得到幼兒家長的配合。要請家長參與到不同階段的育人行動中,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及時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家庭教育中的安全教育,要求父母學會放手,給予孩子獨立做事的機會。孩子逐漸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運用所學技能保護自己的習慣,再將家庭教育的進度、實情反饋給教師,即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家園合作。親子之間的互動效果越理想,師生之間的距離就越近,共同組織幼兒們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相信,環境創設以及安全教育的有效融合,也將突顯出更高價值。
總而言之,在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中有效滲透安全教育,幼兒教師耐心指導孩子們學習安全知識,熟練掌握自我保護的基本方法,及時聯系幼兒家長,強調家園共育,最終合作共贏,不斷增強廣大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為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等提供強大助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